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共共 150150 分。分。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1. 答題前答題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 姓名是否一致。姓名是否一致。2.2. 第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
2、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试卷上作答, ,答案无效。答案无效。 3.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 “朴”是没有雕琢的木, “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
3、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
4、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四是精诚观, 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 “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 。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 ”罗丹这里说的“自然” “真实” ,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 2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
5、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文明与生态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
6、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命的实现。(选自人民日报 ,有时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 “素”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B.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C.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D.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蚀人心,催生腐
7、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B.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C.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8、 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B. 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C. 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D. 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答案】1. B 2. D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 项,缩小范围
9、, “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不当。原文是“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 ,选项中表述为“在道德层面” , “道德”和“精神”的内涵不完全相同。2. 试题分析:C 项, “这里的自然和真实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是“罗丹这里说的自然 真实 ,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 ,这里的“朴素”不能理解成就是庄子所提出的“朴素”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
10、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3. 试题分析:D 项,原文说“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也就是说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了” ;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但不能说这三者是由“工业文明发展之殇 ” “催生的” 。(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11、分)分)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教育- 4 -高中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
12、彩,好安逸哟!”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 3 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一晃 7 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 30 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 400 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
13、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 300 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 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 ”父亲
14、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 80 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5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天哪,这个时候,我到
15、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4.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 , “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B. 小
16、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反映社会中人情冷漠。C.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D. 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 “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5. 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 ,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6. 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父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B 5. (1)伏笔:“他好像独独对我
17、这个学生特别反感” , “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 ,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2)铺垫:“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为后文父亲欠费又无力偿还而遭到老板逼迫和路人讥讽作了铺垫。 6. 第一种观点: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 6 -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第二种观点: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
18、良后果。(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并表述清晰,即可得分;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人物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B 项, “反映社会中人情冷漠”错误。这一情节反映的是沉迷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突出父亲所受到的屈辱,为后文“我”的醒悟做铺垫。5.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分别找出文中“铺垫”与“伏笔”的例子,就要先分清铺垫与伏笔的区别,然后分别找出文中的对应事例进
19、行分析。伏笔是隐性的,小说第二段写了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关注,他总是批评“我” ,大有赶“我”走的意思,他的做法似乎有违常理,但联系后文老板与父亲是战友,并和父亲演戏教育“我” ,就会明白这一情节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铺垫是显性的,如文中交待了“我”经济拮据,生活费都花在了玩游戏上,自己在城里只知道有一个方伯伯,还没有见过面等情况,这就使后文没钱玩游戏又求借无门顺理成章。点睛:本题解答时首先要清楚伏笔和铺垫的区别,然后分别找出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列出即可。伏笔和铺垫的区别有: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工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
20、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而伏笔呢,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答赞同父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也可答不赞同父亲这种
21、独特的教育方式,如答赞同父亲的教育方式,就要答出这种教育方式- 7 -会产生什么样的良好效果,如答不赞同父亲这种教育方式,就要答出这种教育方式有哪些副作用,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注意分析要围绕方法与效果来进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国家新闻出版社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从 2006 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 10 年。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
22、样?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 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现在全国 31 个省 700 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 10 年的经验。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
23、得总结?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 10 年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两者并行不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而言,全民阅读还具有特殊重要的使命。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但平均到每个人,资源就不多了。中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把人的素质提高了
2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了最重要的资源。你看世界各国,凡是那些善于读书的民族,会读书的民族,重视读书的民族,都是经济科技文化发达的国家。最典型的是以色列,一个那么贫瘠的国家,没什么资源,可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坚持的阅读传统,使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不得不公认的伟大民族。同样,俄罗斯、德国也都是阅读大国。中华民族历史上能创造那么繁荣辉煌的成就,和我们重视阅读的传统大有关系。所以,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 8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记者:对全民阅读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邬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考试 试题 解析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