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ppt
《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6WHO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系统肿瘤新瘤新分分类/分子分子诊断新断新标准准蒋海蒋海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院目录摘要摘要诊断原断原则和挑和挑战命名法命名法弥漫型胶弥漫型胶质瘤瘤弥漫型星形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胞瘤和间变型星形型星形细胞瘤胞瘤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少突胶少突胶质细胞瘤胞瘤少突星形少突星形细胞瘤胞瘤儿童弥漫型胶儿童弥漫型胶质瘤瘤其它星形其它星形细胞瘤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神神经元与混合型神元与混合型神经元元-胶胶质肿瘤瘤髓母髓母细胞瘤胞瘤其它胚胎源性其它胚胎源性肿瘤瘤神神经鞘瘤鞘瘤脑膜瘤膜瘤孤立性孤立性纤维性性肿瘤瘤SFT/血管外皮瘤血管外皮瘤总结摘要摘要2
2、016 CNS WHO建立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对弥漫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性肿瘤中进行了重分类。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M突变型;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SHH激活型;C19MC扩增的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等。在非典型性脑膜瘤中增加脑侵犯作为一个诊断标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为一个诊断条目,并采用软组织分级法分为三级。诊断原断原则和挑和挑战应用用组织学和分子基因会出学和分子基因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在断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种情况下,基因型表型况下,基因型表型胜过组织学表型。例如学表型
3、。例如弥漫型胶质瘤出现星形细胞成分但却具有IDH突变和1p/19q缺失,应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缺失;肿瘤镜下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形态但是具有IDH,ATRX和TP53突变,而没有1p/19q,应诊断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的分类标准带来一个问题:是否基因学诊断可以单独执行,而不依赖于组织学诊断?答案是否定的。病理依旧需要诊断为弥漫型胶质瘤(而不是其它肿瘤类型),WHO分类仍然遵循组织学标准。命名法命名法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两个基因突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缺失。缺乏
4、基因突变,描述为野生型,如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一些特殊的基因型,如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缺乏分子诊断定义为NOS(其它类型)。NOS分类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分到其它特定的诊断。弥漫型胶弥漫型胶质瘤瘤新的分类将所有弥漫型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胶质细胞)归于一组,而不是所有的星形细胞瘤归于一类。这种分类基于相同的IDH1和IDH2基因突变;把具有相似预后标志物的肿瘤归为一组。弥漫型胶质瘤包括WHO分级II级和III级的星形细胞瘤,II级和III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儿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这种新分类将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生长方式局限、
5、缺乏IDH突变、有BRAF融合/突变)、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TSC1/TSC2突变)与弥漫型胶质瘤相区分开来。即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归为一类(都有IDH突变),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不属于一类(毛瘤为BRAF融合)。弥漫型星形弥漫型星形细胞瘤胞瘤和和间变型星形型星形细胞瘤胞瘤WHO I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WHO III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新版都各自分为IDH突变型,IDH野生型和NOS三类。对于II级和III级肿瘤,绝大部分都有IDH突变型。如果免疫组化学显示IDH1 R132H以及基因测序IDH1位点均为阴性,则诊断为IDH野生型。但是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野
6、生型少见,需要与更低级别病变鉴别,如节细胞胶质瘤;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也相当罕见,绝大部分这种肿瘤与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改变高度类似。新版删除了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保留了IDH突变的肥胖型星形细胞瘤。删除了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改成一种胶质瘤的生长模式。脑内广泛浸润多个脑叶,双侧生长和突入幕下的大脑胶质瘤病现在作为多种弥漫型胶质瘤亚型的生长模式。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新版分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低级别胶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
7、患者;胶质母细胞瘤,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此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新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以大的上皮样细胞为特征,富含嗜酸性胞浆,染色质空泡状,大红核仁(类似于恶黑),出现类似横纹肌样细胞。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有大脑皮层或间脑的病变,同时伴有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化可检测)。一系列横纹肌样的胶质母细胞瘤缺乏INI1,区别于同样具有上皮样表现的其它肿瘤。IDH野生型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同样缺乏成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EGFR的
8、扩增和10号染色体的缺失;却常有ODZ3半合子的缺失。这些病例可能有低级别胶质瘤的病史,特别是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新版修改了旧版具有PNET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改为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这种肿瘤常由各个级别的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组成(少数还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镜下为界限清楚的结节,含有原始神经外胚叶细胞并具有一定分化(如Homer Wright菊形团,Syn阳性GFAP阴性),可有MYC或MYCN的扩增。这些肿瘤可向全脑和脊髓播散。其中1/4的患者有较低级别胶质瘤的病史。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新版保留了小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颗粒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小细胞胶母表现为均匀
9、一致的小蓝细胞,部分区可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常具有EGFR的扩增;颗粒细胞胶母呈胞浆颗粒状(类似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这两种胶母形态学即使缺乏典型的微血管增生或坏死,也提示预后不良。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胶胶质母母细胞瘤胞瘤-上皮上皮样胶母胶母(Ep-GBM).(a)影像学病灶位置表浅()影像学病灶位置表浅(b)与周)与周围脑组织看似界清,但常看似界清,但常有有转移(移(c)大的上皮)大的上皮样细胞,胞胞,胞浆嗜酸,空泡核,大核仁;嗜酸,空泡核,大核仁;部分部分肿瘤瘤细胞出胞出现核偏位,核旁包涵体,核偏位,核旁包涵体,类似于横似于横纹肌肌样细胞胞(箭(箭头)()(d)部分部分肿瘤周瘤周围可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WHO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分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