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思想政治试题选择题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在第 23 届国际哲学大会上获得 2018 年第 24 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世界哲学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据此完成题。1.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
2、的学说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A. B. C. D. 2. 第 23 届世界哲学大会主题为“哲学,审问明辨与生活之道” 。哲学不仅要理性追思,而且要成为生活之道!这表明( )A. 哲学源于哲学家的理性思考B. 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C. 哲学只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答案】1. C 2. D【解析】本题以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
3、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指的是方法论,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的是世界观,二者单独说都不是指哲学,不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正确;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生活,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2.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与思考,不是源于哲学家的理性思考,A 项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有科学的方法论,B 项错误;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是只能让人在精神上满足,C 项不选;“哲学不仅要理性追思,而且要成为生活之道”这表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3. 以前,人们每逢干旱天气,就采取在龙王庙前烧香、祈祷等方
4、法,求雨抗旱。现在人们遇到- 2 -干旱天气,则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这从哲学上说明( )A.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B. 人民当家作主,精神面貌大改观C.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就不同 D. 哲学对实践有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题目中,现在人们遇干旱,则是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抗旱,不同于以前的烧香、祈祷等方法求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世界观不同,方法论不同。故 C 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从哲学的角度阐述的。B、D 选项与题意无关。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区别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5、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 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我思故我在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认为地震是天灾,天命不可违,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之根本对立的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应是唯物主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唯物主义观点,应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根本对立
6、的,不选;“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不是根本对立的,不选;“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强调了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观点根本对立,应- 3 -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具有从属的意义,故哲学的基本派别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 非诚勿扰 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B.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C. 我在故我思 D. 心外
7、无物【答案】C【解析】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是说我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强调了发展的观点,并没有强调唯物主义的观点,A 项不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与诗中所蕴含哲理不一致,B 项不选;“我在故我思”是唯物主义观点,与诗中所含哲理一致,C 项应选;“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观点,与诗中所含哲理不一致,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这是由于( )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 其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A. B. C. D.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这是由于其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是由于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中蕴含着唯物主义观点,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之处,并不是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D。7.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
9、)- 4 -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分不开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针对材料信息进行作答。 “舟行洲不行” “鸽飞阁不飞” ,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A 适合题意。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B 是错误的;题中没有涉及理论与实践、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故排除 C、D。本题答案选 A。考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8. 2015 年 3 月 31 日,敦煌市遭遇沙尘暴袭击,大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市区能见度不足 50 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10、全等造成了较大影响和损失。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而专家则称,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 B. C. D. 【答案】D【解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专家认为“大气环流改变是突发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 ,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把意识当做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认为沙尘暴袭击是“上天的惩罚”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题中
11、两种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二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也具有差别,体现了二者在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上的对立,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没有涉及到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排除。答案选择 D。【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名师点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9.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 5 -为天” 。下列与
12、之相一致的观点是()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D. “物是观念的集合”【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认为水、气是世界的本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与题干观点一致,故 B 正确;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A;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C;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 D。故选 B。【点睛】唯物主义并不都是正确的,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1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非科学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0.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与“宇宙大爆炸后瞬间 的原始物质形态”关系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B. 都不能离开意识而存在C. 物质概念非常抽象,具有不可知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D. “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
14、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答案】D【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而“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含有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但不是指客观实在的这种属性,故不能说“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 项不选;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存在,B 项错误;物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也具有可知性,C 项错误;“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质形态”属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与物质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D 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 6 -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 论语颜渊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5、 ,主张“知命” 。墨子提出“非命” ,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孟子主张“立命” ,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王夫之提出“造命” ,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以上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 )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12. 不论是“知命” “非命” “立命” “安命”还是“造命”都有其合理成分。下列关于这些思想合
16、理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孔子的“知命”主张否定了命运不可知论B. 孟子的“立命”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命运C. 庄子的“安命”主张强调了命运的客观性D. 墨子的“非命”主张否定了命运先天注定论【答案】11. B 12. C【解析】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A 不适合题意;墨子认为人的命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B 适合题意;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均是唯心主义思想,C、D 不适合题意。13.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
17、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B- 7 -【解析】试题分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题中无常的诗由“今天、明天、闪光”等几个关键词可看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夸大事
18、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B 适合题意。A、C 项是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D 是强调静止的重要性,不适合题意,排除。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4. “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而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诉求” ,说明()精神不是万能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 B. C. D. 【答案】C【解析】 “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胀”这说明精神不是万能的,正确;人的精神“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更性的诉求”这说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制约,正确
19、;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制约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观点错误,不选;人的精神“应当是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合乎更性的诉求”这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里,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因素。15. 2015 年 H7N9 禽流感疫情再度来袭,部分省市先后曝出 H7N9 禽流感病例。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 )
20、 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 要重视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的决定作用 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 8 -A. B. C. D. 【答案】A【解析】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提醒我们改造自然必须认识、尊重和保护自然,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自然并不起决定作用,不选;材料并不是提醒我们要看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
21、融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莫言的作品( )A. 证明了文学作品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B. 说明意识能够能动的反映客观存在C. 启示我们应立足社会实践,提高主观臆造能力D. 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答案】B【解析】文学作品并不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A 项不选;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B 项正确;“提高主观臆造能力”观点错误,C 项不选;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不是实践活动,故莫言的作品并不能说明实践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17.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
22、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表述,采用人退方法治理荒漠化,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故正确入选。材料中的“人退”治理荒漠化,说明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故正确入选;这一做法并不是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反是在正确发挥,故排除;人的活
23、- 9 -动与自然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故排除。本题选 C。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18.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 “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 “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的意思是人的精神生命是有限的,在诵读背说文章中度过一日,那么实践就错过了一天;在纸面上多花一些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政治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