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跨国银行业务与经营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跨国银行业务与经营ppt课件.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 1跨国银行的组织架构跨国银行的组织架构2 2跨国银行的业务与监管跨国银行的业务与监管3 3第第9 9章:跨国银行业务与经营章:跨国银行业务与经营我国跨国银行发展现状我国跨国银行发展现状4 4学习目标了解跨国银行兴起的原因和三次浪潮;熟悉跨国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主要业务;掌握跨国银行设立的模式及其决定因素;了解我国跨国银行发展的特点。所谓跨国银行,是指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建立分支机构并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1981年,中国银行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行,拉开了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序幕。中国银行也就成为我国第一家跨国银行。9.1.1跨国银行与国
2、际银行 容易与跨国银行混淆的一个概念是国际银行。国际银行是提供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判断一项业务属于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判定标准,在属人原则、属地原则和“属币原则”中间进行选择。1.属人原则 凡是银行为具有母国国籍的客户(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提供的业务,不论是在母国机构还是在外国分支机构发生,均属于国内业务;相反,凡是对具有外国国籍的客户提供的业务,不论是在母国机构还是在外国分支机构发生,均属于国际业务。凡是银行在母国境内提供的业务,都是国内业务。本国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所办理的业务则归为国际业务,不管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否为本国居民和机构,也不管交易货币是否为外币。因此,我国银行在
3、中国境内办理的业务都属于国内业务,而我国银行在海外分支机构办理的业务都属于国际银行业务。2.属地原则3.属币原则凡是银行使用母国货币开展的业务,就属于国内业务。而银行使用外币提供的业务则属于国际业务。换言之,不论是我国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只要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所使用的货币是人民币,则该项业务就是国内业务。相反,当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使用的货币是外币,如美元、英镑等时,这类业务属于国际业务。一家银行即使没有在海外开展分支机构,只要设有国际部,提供国际业务,就是国际银行。而跨国银行的本质特征是机构的跨国界性。只有当一家银行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并从事存、贷、汇、兑等业务时,这家银行才是跨国银行。
4、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跨国银行的标准是单一的,就是其营业机构的国界性;国际银行的划分标准则是多维的,包括交易主体,交易场所和交易币种。因此,国际银行的外延大于跨国银行。跨国银行一定是国际银行,国际银行却不一定是跨国银行。从历史上看,跨国银行是伴随着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兴起的。银行最重要的国际业务是货币兑换和国际信贷。9.1.2国际业务推动跨国银行兴起货币兑换和国际信贷这两项重要的国际业务分别是在商品贸易和战争两个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发展起来的。这两项国际业务分别加强了银行在国际间同商人与政府的联系,并为以后跨国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1.3跨国银行发展的三次浪潮经济全球化、企业走出去是跨国银行产生
5、的主要原因。当商业银行的国际银行业务无法满足客户到国外发展的金融服务需要时,商业银行不得不跟随自己的客户,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那些走出去经营的长期客户或重要客户。从时间上看,跨国银行的建立与发展共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第二次浪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而第三次浪潮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跨国银行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v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一次浪潮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兴起而繁荣,伴随着殖民主义的结束而衰落。进入20世纪后,民族主义思潮在殖民地得到广泛传播,殖民地纷纷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紧随其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不仅
6、使国际贸易陷入停滞,同时也结束了跨国银行海外扩张的第一次浪潮。1.殖民主义殖民主义跨国银行的第一次发展浪潮跨国银行的第一次发展浪潮2.离岸市场离岸市场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二次浪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二次浪潮潮v在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中,跨国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上。1973年,新增国际贷款总额为330亿美元,其中29%贷给发展中国家。1981年,新增国际贷款总额为1650亿美元,其中32%贷给发展中国家。从19751981年,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债权以平均28%的速度增长。由于贷款规模较大,单个银行无法独自提供足够的资金,所以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大多采取辛迪加贷款方式。1984年国际债务
7、危机爆发后,跨国银行出现了大量的坏账、呆账,不得不将业务重心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进行房地产和并购等投行类业务,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宣告结束。3.金融一体化金融一体化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欧元区的建立,消除了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使资本在欧盟之间的流动更加畅通无阻,同时提高了欧盟整体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欧元的出现更是直接挑战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垄断地位。欧洲银行业也借此良机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欧洲银行成为跨国银行发展第三次浪潮的领导者。与此同时,东南亚以及东欧国家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逐步放松了金融管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分支
8、机构,放开了汇率以及资本账户的管制。这就为发达国家的银行再一次进入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条件。然而,东南亚国家放松金融管制,在加快资本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泡沫和风险。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金融的脆弱性暴露出来,外部资金开始迅速撤离。跨国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拓展再一次因为金融危机而折戟。跨国银行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不得不告一段落。跨国银行的业务不仅要符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还要符合所在地的经济环境、金融政策以及监管要求。跨国银行的经营目标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利润来源,占领更多的金融市场,这就要求跨国银行在设立与运营的过程中必须审慎甄别与选择组织架构和业务。9.2.1跨国银行类
9、别 代理行是为境外商业银行代理业务的银行。从定义上看,代理行并不属于跨国银行。当商业银行希望跨越国境开展业务,但因为成本或者政策上的限制无法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时,商业银行可以在东道国选择合作伙伴,作为其代理行。商业银行在选择境外代理行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分析其资产、资本及其他财务指标,判断其经营稳健性;甄别其资信、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确定该银行能否满足业务需求。一旦确定了目标银行,商业银行与该行正式签订代理合约,由代理行在贸易融资、国际清算、外汇汇兑、国际信贷等方面为商业银行的跨国公司客户提供服务。1.代理行v 代表处是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最初形式,是跨国银行最简单的组
10、织架构。商业银行在东道国建立一个实体代表机构,代表母银行进行商业信息收集、公共关系维护以及潜在机会发掘等活动,不能从事银行业务。代表处的功能简单,受东道国的法律限制较少,因此运营成本较低。商业银行在开发新市场的时候,代表处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1983年美国花旗银行重返中国时,采取的方式就是在中国深圳设立代表处。2.代表处分行是跨国银行分支机构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分行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它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母行之间存在着连带责任。分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是独立的,而是母行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分行仍然是母行下属的一个法定的职能部门,所以分行在海外市场发展时,可以获得母行全部的信
11、用。相对于代表处来说,开设一家分行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在海外市场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分行这种形式的缺点是,银行要对境外分行的经营不善或分行员工违规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如果分行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问题,母行不得不拿出资本金来对其进行救助。3.分行4.子行子行是商业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子行的经营自负盈亏,与母行之间不存在连带责任关系。因此,子行避免了分行最大的缺点,母行无需对分行经营中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只要一家银行直接或间接拥有境外另一家银行一定比例的股票,能够绝对控制后者的经营决策,则后者就是前者的子银行。相对于分行来说,子行的优点在于:母行的责任被限定在成立时的资本金之内,母行只
12、承担有限责任;子行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有更多的网点机构来开展零售业务;一些国家给予子行更多的业务许可,例如只有子行才能做投资银行业务。子行的缺点则是,资产规模比分行大,启动资金要求较高;管理成本以及运营成本也比分行高。5.联属行联属行是指商业银行参股的东道国银行,其持股比例不足以控制后者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仅仅是该境外银行的一个参与者。商业银行参股联属行的行为并不影响其在东道国开设分行或子行。商业银行参股联属行的投资策略可以分为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两种。如果商业银行参股联属行的最终目的是战略性投资,则商业银行会积极参与到联属行的运营管理中,并提供自身的经验和资源。如果只是财务性投资,商业银行
13、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将股权以一个更高的价格转移出去,从而获取利润,那么商业银行并不会介入联属行的经营管理。例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实施股份制改造时曾经引入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然而,这些参股的外资银行大多以财务性投资为目的,几乎没有将其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应用到我国的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中。6.国际联合银行国际联合银行国际联合银行是多个国家的商业银行根据协议组建的银行。在进入新市场时,为了达到降低资本要求和风险的目的,多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可能通过联手组建一家银行来来满足海外市场的客户需求。国际联合银行可以联合多家银行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这种方式在20世纪70年代盛行一时,但由于各家银行发现很难真正在国际
14、联合银行内分享实力和客户资源,逐渐失去了积极性,致使这样的银行形式最终解体。9.2.2决定跨国银行组织结构的因素跨国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时,东道国对外资银行的法律规定以及监管要求是跨国银行考虑的首要因素。尽管世贸组织规定,成员国之间应该向外资银行开放其金融行业。然而,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银行开设分行或者子行的限制较多,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对外资银行的限制较少。1.法律法规不同的跨国银行的组织架构各有利弊。跨国银行在选择组织架构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跨国银行的组织架构不同,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也不相同。例如,设立子行需要付出的成本最大,所耗费人财物资源最多,而设立代表处所需要的投入
15、则最小。此外,不同组织形式的跨国银行的业务经营各有侧重,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差异较大。2.资源限制3.经营环境如果东道国的金融开放程度较高,金融体系也较为完善,商业银行认为环境好,商业机会多,可设立规模比较大的分行或者子行。如果东道国风险程度较高,开展业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则会选择成立一家代表处,进行试探性的经营。不同组织架构的跨国银行的税收大不相同。子行是东道国的独立法人,需要按照东道国的税收制度纳税。分行不是独立法人,不必向东道国缴纳公司所得税,而是要将利润合并到母行,按照母行所在国的税收规定纳税。为了降低税收负担,商业银行往往根据东道国的税务负担以及在当地的经营状况来确定采取何种组
16、织架构。在东道国税负较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一般不设立子行,以便能够把利润从该国转移到税负较轻的母国或第三国。跨境经营之初经常会出现亏损,采用分行的形式有助于减轻母行的税务负担。当分行开始盈利后,在东道国税负较轻的情况下,可将分行升级为子行。4.税收按照业务性质,跨国银行与国内银行没有什么不同,可划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然而,跨国银行的业务有其侧重点,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同业拆借业务、辛迪加贷款和贸易融资是跨国银行最常见的业务。9.3.1常见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一般是指面向小型企业和个人消费提供的分散、零星的小额银行产品和金融服务。零售银行业务不是指具体的某一项业务,而是有着广泛的业务
17、领域,同时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具体来说,零售银行业务指向个人提供银行服务,包括存款业务,住房、汽车以及其他种类的消费信贷,信用卡服务,交易账户等,还有个人客户的保险和投资理财业务。1.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零售和私人银行业务2.同业拆借业务同业拆借业务同业拆借的资金规模比零售银行的资金规模大的多,其行为类似于商品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所以它也被称为批发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能够通过同业拆借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方面,有的银行会面对非常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但是自身能够使用的资金却不充足;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银行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投机机会而造成暂时的资金闲置。同业拆借将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连接
18、起来,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最大化。v辛迪加贷款是跨国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能够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收入。当贷款项目涉及的金额较大,或者风险偏高时,辛迪加贷款模式能够使多家银行共同提供资金,分摊贷款风险。辛迪加贷款一般需要一家或几家大银行作为牵头行,搜集有用的信息来判断借款者的信用级别,组织贷款,并把贷款份额再出售给其他参与银行。牵头银行必须要有能力将贷款销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完成必要的组织工作并为之定价。参与行虽然在整个贷款辛迪加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是对于一家银行来说仍然有重要的意义。3.辛迪加贷款辛迪加贷款4.贸易融资在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中,贸易融资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它几乎是同商业银行的兴起同时出现的。
19、跨国银行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本国的跨国公司提供贸易融资。贸易融资不但在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中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同跨国银行的其他国际业务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各大跨国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都十分重视,往往设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业务。根据贸易融资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短期贸易融资和中长期出口信贷。短期贸易融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之内的贸易融资,一般适用于原材料、燃料、零部件、消费品等制造周期短、价值较低的商品,故其融资的额度通常也较小。中长期出口信贷,是指银行提供的中长期贸易融资。之所以称为出口信贷,是因为中长期贸易融资一般都是由出口国的银行提供的,以促进出口为目的,并且都有国家的政策性支持,根据贸易融资
20、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对出口商的融资和对进口商的融资。以下介绍三种典型的贸易融资业务:押汇、国际保理和福费廷。(1)进口押汇和出口押汇 进口押汇(import bill purchase),是指信用证项下单据到期并经审核无误后,开证申请人因资金周转关系,无法及时对外付款赎单,以该信用证项下代表货物权的单据为质押,并同时提供必要的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由银行先行代为对外付款的融资方式。进口商办理进口押汇,必须向银行出具押汇申请书和信托收据,将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银行,由开证银行先行代其付款,从而取得短期的资金融通,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组织进口。进口押汇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仅用于进口商履行押汇信
21、用证项下的对外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90天。进口押汇利率按银行当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收。出口押汇(export bill purchase),是在出口商发出货物并交来信用证或合同要求的单据后,银行应出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的以出口单据为抵押的在途资金融通。银行提供出口押汇是有条件的,通常要求企业资信良好,有长期稳定的出口业务,出口制单水平较高。出口押汇融资方式有三大特点:(1)押汇/贴现是短期融资,押汇期限一般不超过180天,贴现不超过360天;(2)押汇/贴现是银行预扣利息后,将剩余款项给予客户,利息按“融资金额融资年利率押汇天数/360”计算;(3)押汇/贴现是银行保留追索权的垫款,不论何种原因,
22、如果银行无法从国外收回资金,客户应及时另筹资金归还垫款。(2)国际保理国际保理(factoring),是国际保付代理业务的简称,也称承购应收账款业务,是指提供赊销便利的出口商在货物装船后,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国际银行或专业保理公司(factor),立即收进全部或部分货款的国际金融业务。它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国际结算方式,又是一种短期的贸易融资方式。国际保理业务集结算、管理、担保和融资为一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行业,其核心是通过收购债权方式提供贸易融资。根据保理协议,保理商购买出口商的应收账款具有买断性质,通常是无追索权的,保理商要担保进口商支付货款的财务
23、能力。如果债务方破产或因信用原因无力支付其债务,保理商将对出口商支付。(3)福费廷福费廷(Forfaiting)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将经过进口商承兑的中期商业票据无追索权地售予一家银行,从而提前取得现款。可以看出,福费廷是以票据贴现方式为出口商提供的信贷。它同保理业务有一定的相似性,只不过福费廷涉及的是中期票据,而保理业务则是短期票据。福费廷首先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方贸易,当时由于东西方缓和局势的出现,东西方贸易(特别是西欧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发展很快。但西方国家的出口商对东方国家的国有企业并不信任,感到政治风险很大,又由于西方国家政府的政策,这些贸易很难取得西方国家的出口
24、信贷保险。这自然不利于东西方贸易的开展,于是福费廷业务就应运而生。最早承办此项业务的主要是西欧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当时的联邦德国和瑞士的银行。主要的经营者有德国的法兰克福财务公司、苏黎世的瑞士联合银行、伦敦的福费廷公司、意大利的米兰担保公司,业务的主要对象为前经互会国家,首先是前苏联,其次是前东德,第三是匈牙利(后让位于当时的捷克)。目前福费廷已普遍应用于许多地区的出口贸易,成为出口商贸易融资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而不再仅仅是在进口商资信差,又弄不到足够的出口信贷保险时采取的一种补救做法。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机构或行业自律组织以降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为目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准入、运营和退出等
25、方面的监督管理。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中本身存在着不稳定性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再加上金融体系对于风险有放大作用,为了使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客观上需要政府对金融行业进行必要的管制和指导。跨国银行的产生,使得资本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同时扩大了金融风险。相对于本土化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跨国银行在两个方面风险度较高:一是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经常互相交叉与牵连,跨国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风险的管理面临很大的障碍;二是跨国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监管空白的灰色地带,由于母国和东道国对跨国银行监管时可能会存在真空期,使得跨国银行有了很强的冒险投机的意愿,这使得风险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发生集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6、。9.3.2跨国银行的金融监管我国商业银行最早开始在海外开展分支机构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银行。为了支持出口,为国内企业发展筹集资金,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将业务重心转向国际金融市场。1929年11月4日,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正式开业,卞福孙任经理处主任。这是中国银行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也是我国金融机构迈向世界金融市场的第一步。中国银行伦敦经理处的成立具有里程碑意义,打破了我国贸易汇兑长期被外国银行垄断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民族产业摆脱外国银行的剥削和操纵。1 1中国加入中国加入WTOWTO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开始走出去,在境外开办工厂、设立
27、营销网点,在国内外两个平台上优化配置资源。随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境金融需求急剧增加。为了满足这一新需求,中国银行业开始跟随企业的足迹,在对外投资比较集中的东南亚、澳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跨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有两大国际事件给中资银行跨国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9.4.1当前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大大减少,国际贸易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此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额高速增长,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对外贸易国。中国经济全面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使得企业大规模走出国门,到国外进行生产和销售,由此产生
28、了强烈的跨国金融服务需求,进而推动中国的商业银行走出去,建立海外分支机构,以便支持企业的对外贸易和投资。2000年我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只有1565亿美元,2006年增加至2267.9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9%。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引发金融海啸。开放程度较高、金融市场成熟的发达国家遭受沉重打击,例如欧元区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至今尚未走出危机的泥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尽管也受到了不利影响,但总体影响不大。这场金融危机让世人认识到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国际货币多元化、降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完善国际金融治理结构成为一种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开始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
29、5年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产品中的计价、支付、清算功能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外汇市场第九大交易货币。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人民币离岸市场从亚洲扩展到欧洲,中资银行在海外有更多的商机,因此中资银行开始积极对外扩张,不断建立新的分支机构,海外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3年底,中资银行海外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是2006年的5倍。2 2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9.4.2设立跨国银行的模式选择1 1开设分支机构开设分支机构 目前,我国银行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受到经营管理能力、人员、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少银行选择代理行形式提供国际业务。部分条件较好的银行则抓
30、住时机,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直接并购当地银行,开拓新的市场,确立新的利润增长点。实践表明,中资银行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模式设立跨国银行。选择适当的国家和地区,按照东道国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开设分支机构,这是我国银行设立跨国银行的主要模式。运用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采用跨国银行的分行组织架构,意味着母行需要较大的投入,拿出资本金,派出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我国银行选择分行模式发展跨国银行,必然遇到网点不足、市场认知度较低、业务发展缓慢的挑战。但是,开设分行,能够确保银行对境外分支机构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使得海外经营与国内经营相互协调,在经营战略、品牌、管理风格以及客户体验上保持一致
31、。2.参股参股是指选择适当国家的某一家银行,购买该行一定的股份,成为其非控股股东。运用参股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拆资423.1亿元,收购非洲最大商业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南非标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此举将中国工商银行的海外资产比例从3%提高至10%。运用参股方式来设立跨国银行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充当国外某家有市场影响力的银行的战略投资者,输出我国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品牌,借助参股银行的当地网点优势,增强我国银行在当地的影响力,达到提升我国银行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的目的。二是分享参股行的经营成果,使得我国银行的收入来源多元化,降低宏观经济周期、政策
32、变化等国家风险,增加收入的稳定性。3.并购并购 并购是指选择适当国家的某一家银行,全额或者部分收购其资本,并控制该行的经营管理权。从组织架构看,采用并购模式建立的跨国银行是子行。子行是当地的独立法人,需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制度,按照当地的习惯、运行机制提供银行业务,母行与子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股权。选择并购模式设立跨国银行,优点在于起点高,通过全盘接受被并购银行的网店、客户和各项业务,并购行可以迅速在当地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然而,并购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1)成本高,只有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银行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2)难度大,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资收购本国的银行有很
33、多限制,法律程序也很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3)资源整合困难,并购双方在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经营管理的理念各不相同,完成并购后需要继续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整合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岗位和人员。以上三种设立跨国银行的模式各有利弊。我国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需要,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跨国银行设立模式。在初级阶段,开设分支机构比较稳妥。中长期看,在海外华人聚集区、中资跨国公司比较集中的地区,采用参股或并购的方式,则不失为明智之举。9.4.3我国跨国银行发展特点1 1海外扩张积极,海外利润增长有待稳定海外扩张积极,海外利润增长有待稳定 2009年我国开始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
34、算,这给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国有银行是中资银行设立跨国银行的主力军,在海外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如图9-2)。与中资银行海外资产不断增长形成对比的是,中资银行在海外跨国经营的利润并不稳定,而且波动幅度巨大。其中,2009年交通银行和2011年建设银行出现了极端的利润变动。图9-2 中资银行海外资产增长率我国银行在海外拓展业务的时候,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一定要加强风险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我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投资的时候必须及时将风险对冲,才能避免较大的收益波动。2 2海外分支机构盈利模式单一,亟须多元化拓展业务海外分支机构盈利模式单一,亟须多元化拓展业务我
35、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开展业务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依靠存款立行,依靠利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国内经营模式(如图9-3)。2013年利息收入占中资银行海外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50%以上,比重最高的交通银行将近90%。受国内金融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把利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金融创新能力不高,业务发展模式单一。2 2海外分支机构盈利模式单一,亟须多元化拓展业务海外分支机构盈利模式单一,亟须多元化拓展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开展业务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依靠存款立行,依靠利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传统国内经营模式(如图9-3)。2013年利息收入占中资银行海外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50%以上,比重最高的交通
36、银行将近90%。受国内金融环境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长期把利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金融创新能力不高,业务发展模式单一。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存贷款的息差较低,如果中资银行在海外发展时仍然把利息收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其盈利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根据花旗银行2013年的财报,该行在欧洲、拉美和亚洲三个区域的投行业务和交易服务收入占到该区域业务总收入的67%。这就意味着,中资银行在开发新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时,必须入乡随俗,业务与经营要多元化,否则就难以在当地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取胜,最终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虽然最近十年我国的商业银行积极地在海外市场建立分支机构,并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代
37、理关系。但是,由于中资银行走向世界的时间较晚,起点较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潜力很大(如图9-4)。图9-3 中资银行2013年海外营业收入中的利息收入占比3 3国际化程度偏低,继续依靠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扩张国际化程度偏低,继续依靠人民币国际化积极扩张 截至2013年底,除了中国银行海外资产和海外利润的占比超过20%外,其余四大国有银行的相同指标都在10%以下。这就说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跨国银行发展而言,我国绝大多数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不能立即适应海外市场的环境和规则,此时出现利润率低的现象是正常的。图9-4 中资银行2013年海外利润和资产占比长远来看,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的跨国经营竞争力呢?中资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牢牢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极布局,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抢占制高点。第二,在已经设立分支机构的区域加强同当地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尽快适应当地的金融环境和贸易习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利润率。第三,是加强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满足国际市场上的金融产品需求,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服务,努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