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取水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龙取水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取水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龙取水龙取水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补遗补遗清代清代 蒲松龄蒲松龄聊斋故事聊斋故事原文原文俗传龙取江河之水以为雨,此疑似之说耳。徐东痴南游(1),泊舟江岸,见一苍龙自云中垂下,以尾搅江水,波浪涌起,随龙身而上。遥望水光睒熌(2),阔于三疋练(3)。移时,龙尾收去,水亦顿息;俄而大雨倾注,渠道皆平。注释注释(1)徐东痴:徐元善,字长公,山东新城人。由明入清,慕嵇康为人,更名夜,字嵇庵,又字东痴,隐居田庐。康熙十七、十八年,诏修明史,开博学宏辞科,有司将以应诏,以老病力辞不赴。王士搜辑其诗,序而传之。传见康熙新城县志八,参王士带经堂集徐诗序。徐元善两度南游,一次在顺治十八年,访钱塘孤山林逋故居,至桐庐
2、登严光钓台,酹谢翱墓,徘徊赋诗而返。一次在康熙二十二年左右,赴友人招,至江西德安,题诗庐山东林寺,未几卒。(2)睒熌(shnshn):闪烁。(3)练:白色熟绢。民间传说,龙取江河里的水而成雨,这是个令人半信半疑的说法。徐东痴南游时,停船江岸,看见一条苍龙从云彩中垂下来,用尾巴搅动江水,立时波浪涌起,随着龙身往上升腾。远远看去,水光一闪一闪的,比三匹白练还要宽。一会儿,龙尾收回去,水也即刻平息了。刹那间大雨倾盆而注,沟满濠平。译文译文龙取水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龙取水是传说,现在科学说法是海面上的12级以上的大风,使水成柱状向天上卷曲,形成一水柱。因为看似天上的龙在取水一样,故称
3、龙取水。赏析赏析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取水 故事 聊斋志异 补遗 蒲松龄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