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与肿瘤.ppt
《免疫与肿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与肿瘤.ppt(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免疫与肿瘤免疫与肿瘤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研究肿瘤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研究肿瘤抗原性、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疫应答、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等的学科。肿瘤细胞在免疫学方面的变化肿瘤细胞在免疫学方面的变化1、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使肿瘤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2、一些基因缺失或表达降低,造成某些抗原丢失。3、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肿瘤抗原,免疫系统能识别这种抗原并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最终导致排斥肿瘤;4、肿瘤本身对的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同时肿瘤细胞在受到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后出现抗原调变机制,也使肿瘤逃
2、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得以生长发展。根据肿瘤在免疫学方面的变化特点,通过生物应答调节剂调整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对肿瘤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免疫应答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IR)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根据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免疫效应的组分和细胞种类的不同,特异性免疫可分为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3个阶段个阶段1、抗原递呈细胞(Anti
3、gen presenting cells,APC)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阶段;2、T、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地识别抗原;3、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活化、产生特异性效应细胞如CTL和特异性抗体。效应细胞、特异性抗体和其它免疫分子共同发挥生物学作用。抗原的加工与递呈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1973年,Zinkernagel和Doherty报道,小鼠感染了淋巴细胞性脉络膜脑膜炎病毒后,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受靶细胞表达的MHC I类分子的限制。这就是著名的MHC约束现象(MHC restriction)。T细胞不能识别天然的抗原分子,而只能识别与MHC分子结合在一起的肽,这就要求抗
4、原分子必须在细胞内降解成抗原肽,并被MHC分子递送到细胞表面被T细胞识别,即抗原加工和抗原递呈。抗原递呈细胞和递呈分子1、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加工和递呈抗原的细胞。因为所有的有核细胞都有降解胞质内蛋白质的能力,而且都表达MHC I类分子,所以,有核细胞一旦表达非己抗原时,如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都能成为APC,向CD8+T细胞递呈抗原。通常把通过MHC I类分子向CD8+T细胞递呈抗原的细胞称为靶细胞,而只把表达MHC II类分子能向CD4+T细胞递呈抗原的细胞称为APC。专职专职APC 专指一类特化的细胞,它们具有摄入、加工、递呈胞外抗原,激活CD4+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专职APC
5、必须表达MHC II类、协同刺激信号分子和各种黏附分子。主要有3类细胞即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三类APC在组织分布、摄入抗原的方式/MHC II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递呈抗原的种类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加工、递呈抗原的能力互相补充,使免疫系统对所有的抗原产生应答。抗原递呈分子抗原递呈分子 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构成两种蛋白质抗原递呈系统,它们分别向CD8+和CD4+T细胞递呈抗原肽。MHC分子的功能:分子的功能:1、作为抗原肽受体,结合和递呈抗原肽。经典的MHC分子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与内源性抗原肽(MHC I类分子)和
6、外源性抗原肽(MHC II类分子)结合,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和靶细胞表面,被CD4或CD8阳性细胞识别后产生免疫应答。MHC I类分子的功能类分子的功能 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一般均为经加工处理过的内源性抗原,包括来自细胞内的自身抗原、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一般均为经加工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主要来自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非己抗原,包括各种胞外感染的细菌、真菌、原虫和肠道寄生虫,以及细胞外毒素。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1、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入后内形成内体(Endosomes),内体的功能是运输和降解被摄入的外源性抗原,并且是MHC II类分
7、子荷肽的场所;移动过程中逐渐成熟,最终形成溶酶体。外源性抗原在内体/溶酶体中降解产生肽,其中一些长度为13-18个甚至长到30个氨基酸的肽可以与适当的MHC II类分子结合。这些肽经II类分子递呈后供CD4+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 一切出现于胞质内的抗原均属于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在胞质中产生。内源性抗原的降解过程可分为内源性抗原泛生物素化(polyubiquitination)和泛生物素化内源性抗原在蛋白酶体中降解两个步骤。I类分子是在内质网腔中荷肽的,因此,经蛋白酶体降解产生的内源性抗原肽必须进入ER才能与I类分子结合。这一过程是在称为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T
8、AP)的帮助下实现的。荷肽后的I类分子结构稳定,从ER进入高尔基体经糖化修饰后,通过胞吐空泡被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 T细胞只能识别MHC分子递呈的蛋白质抗原肽和CD1分子递呈的脂类抗原,这就决定了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所具有的基本特性。1、抗原递呈与T细胞对非己抗原的监视:非己抗原通过加工后被MHC分子递呈到APC或靶细胞表面,被CD4+和CD8+T细胞识别。T细胞对MHC/肽复合物的特异性识别是极其敏感的。一个特异性T细胞能够识别APC表面由100-200个特定MHC分子递呈的特定非己抗原肽,其数量还不到APC表面MHC/肽复合物总量的1%。2、免疫调节作用
9、:只有能够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才有可能被T细胞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所以,一个个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个体的MHC基因决定的。因此,MHC等位基因产物通过抗原递呈参与免疫调节。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TCR与MHC分子-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经过加工的抗原被MHC分子递呈到细胞表面,在适当的条件下被具有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识别。未致敏的T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中与APC相遇并被激活,而已致敏的T细胞离开外周淋巴器官经血液循环进入抗原入侵部位发挥效应。CD4+和CD8+T细胞表面都具有特异性T细胞抗原受体,即TCR,TCR和 TCR识别抗原的方式是相同的。TCR 的链和链的
10、可变区共同组成TCR的抗原结合部。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主要是通过CD3复合体传导的。TCR的抗原结合部位的特点是与其配体即MHC/肽的特点相适应的。特定的MHC分子可以与多种肽结合。I类分子结合的肽可为8-11肽,与II类分子结合的肽的长度范围一般从13-30个氨基酸。TCR与其配体的结合是低亲和力的,在一定的时间里,一个MHC分子/肽复合物可连续激活几十至200个TCR/CD3复合体。TCR/CD3信号积累,激活T细胞。这一作用方式使得APC或靶细胞表面只要有少量配体就可激活特异性T细胞。2、参与T细胞-APC,T细胞-靶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T细胞识别抗原时要求与APC或靶细胞发生短暂接
11、触,这对于T细胞从APC或靶细胞表面大量的MHC分子中筛查出一种为数极少的特定的MHC/肽复合物并传导激活信号是必不可少的。APC表面的MHC分子中绝大多数含有自身肽,只有不到0.1%的MHC分子含有非己抗原。TCR与MHC/肽配体的结合是低亲和力的,还需要辅助受体分子CD4、CD8和一系列其它粘附分子的参与才能保证T细胞的激活。CD4和CD8分子在T细胞对MHC I类和MHC II类分子的区别性结合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中,CD4分子通过膜远端的结构域与MHC II类分子2结构域中的一个保守部位结合,因此CD4+T细胞识别APC表面的II类分子/肽复合物。CD8分子则与MH
12、C分子重链3结构域中的一个保守部位结合,因此CD8+T细胞识别靶细胞表面的I类分子。CD4和CD8分子的参与可使T细胞激活所必须的抗原量降低100倍,提高了T细胞识别抗原的敏感性。T细胞的激活细胞的激活T细胞识别抗原后,出现一系列和激活有关的事件:1、信号的跨膜传递 2、胞内信号的转递 3、转录因子的活化和转位 4、基因的转录激活 5、新分子的表达 6、细胞因子的分泌 7、进入细胞周期 8、细胞亚群的分化 未致敏T细胞的激活需要双重信号。1、T细胞借助TCR识别由MHC分子递交的抗原肽之后,通过TCR/CD3复合体传递抗原特异性识别信号(第一信号);2、以CD28为主的T细胞表面辅佐分子,识别
13、相应配体B7,传递非特异性协同刺激信号(第二信号)。信号转导是免疫细胞激活的重要步骤。T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细胞激活的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是指一种信号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通过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被转换成胞内信号的生化事件,使信号进入细胞核,引起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信号转导涉及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有多种激酶和磷酸酶参与。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蛋白质肽链某些氨基酸残基上的氢原子可以被ATP释放的磷酸根取代而发生磷酸化。如果因磷酸化而被修饰的蛋白质属于酶,即可使其处于激活状态;如果被修饰的是信号转导中的蛋白和信使分子,则可启动后续的信号转导级
14、联反应。蛋白激酶:1)蛋白酪氨酸激酶(TPK);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蛋白激酶:1)蛋白酪氨酸激酶(TPK);2)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蛋白磷酸酶:蛋白磷酸酶:1)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2)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细胞因子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在细胞因子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在T细胞激活中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的作用 T细胞激活后45min IL-2开始分泌,与激活前相比,其含量增加了1000倍以上。同时IL-2受体开始表达。IL-2和IL-2受体结合为活化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了生长和增殖信号。激活的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并发生抗原特异性克隆扩增,同时发生细胞因子依赖的T细胞亚群分化,以
15、及免疫记忆细胞的形成。激活的T细胞一天内可以分裂2-3次,由此产生大量的子细胞。T细胞没有进入激活状态,就不会有各种基因的表达,包括IL-2和IL-2R编码的基因表达,因而无法启动由细胞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换言之,细胞因子IL-2一般不能有效地作用于未致敏和未激活的CD4 T细胞,因为这些细胞表面不出现由三链组成的高亲和力IL-2受体。T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T细胞介导的效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CTL介导的特异性细胞裂解或溶细胞的作用;另一种为超敏反应T细胞(主要是Th1)介导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对靶细胞的杀伤对靶细胞的杀伤1、CTL的分化
16、成熟:CD8+CTL在体内以非活化的前体细胞(CTL-P)形式存在。它必须经过抗原激活并在Th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分化发育成效应的CTL。2、CTL杀伤靶细胞的两个阶段:1)效-靶细胞结合阶段 CTL表面的TCR识别靶细胞表面的MHC I类分子与抗原肽,然后CTL上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从低亲和力转向高亲和力状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结合,从而在两类细胞间进行配接。效-靶细胞相互接触后,通过受体的信号转导等过程,使CTL细胞活化并释放细胞介质。该过程经历数分钟,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依赖Mg2+离子存在。2)靶细胞裂解阶段 CTL对靶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一般此过
17、程历时约1h或更长时间,是Ca2+离子依赖性的。CTL杀伤靶细胞的两种机制杀伤靶细胞的两种机制 分泌型杀伤和非分泌型杀伤。前者指CTL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使靶细胞裂解;后者指CTL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后诱导细胞凋亡。1、分泌型杀伤:CTL与靶细胞接触后,可释放一系列颗粒物质,从而发挥杀伤作用。1)穿孔素:包括各种毒性细胞因子,如TNF-、Perforin及一些蛋白酶如颗粒酶(granzyme)或片段酶(fragmentin)。CTL分泌的的颗粒酶可经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构筑的小孔,进入靶细胞。在穿孔素的作用下,颗粒酶在靶细胞内重新分布,聚集在裂解的靶细胞部位,最终导致靶细
18、胞膜内外渗透压的差异,使靶细胞裂解。2)颗粒酶:CTL可产生4种颗粒酶,包括Gz-B、胰酶-2、Gz-A和Gz-H。其中Gz-B是活力最强的诱发细胞凋亡的酶,主要是通过嗜细胞性粒酶诱导Caspase10和Caspase7活化而激活凋亡途径的。3)其它丝氨酸酯酶:活化的CTL可释放多种丝氨酯酶,如CTLA-1,CTLA-3等,它们的作用类似与补体激活的酯酶样成分,通过活化穿孔素而促进杀伤靶细胞的效应。4)Leulalexin:又称TNF相关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结合型。分泌型Leulalexin存在于CTL颗粒中,其作用依赖穿孔素,可介导靶细胞凋亡。CTL与靶细胞接触并释放穿孔素或颗粒酶后,便迅
19、速与靶细胞分开,去杀伤下一个靶细胞。在这种效应中,颗粒酶发挥作用需要通过Caspase级联反应,可被Bcl-2样蛋白所抑制。2、非分泌型杀伤:1)FasL途径:CTL的细胞毒性作用也可通过靶细胞膜表面的Fas分子启动的死亡信号转导而完成。CTL可表达与Fas相结合的细胞表面蛋白,其序列与TNF同源,称为Fas配体(FasL)。当 FasL与靶细胞上的Fas相互作用,可通过死亡信号转导而活化凋亡途径。2)TNF途径:CTL分泌的TNF-a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显示细胞毒活性,其中分泌型TNF-a主要介导靶细胞坏死;膜型TNF-a主要介导靶细胞凋亡,参与CTL的慢时相细胞毒作用。3)淋
20、巴毒素(lymphotoxin,LT):又称TNF-。LT与靶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向细胞内移,继而被靶细胞溶酶体摄取,导致溶酶体稳定性降低,各种溶酶体酶外逸,直接引起细胞溶解。LT也可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3、CTL杀伤的特异性和高效性:CTL细胞可通过各种机制杀伤靶细胞,各种机制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CTL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MHC I类分子的限制,即要求初次致敏时的MHC等位基因产物相同或具有相同的抗原肽结合基序;一个CTL可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具有高效性。这些特点在机体细胞免疫效应中,尤其是对抗肿瘤与抗细胞内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Fas相关的死亡信
21、号转导与凋亡相关的死亡信号转导与凋亡 Fas(又称APO-1或CD95),是由325个氨基酸组成的I型膜蛋白,属于TNF受体家族。Fas的胞内区有一个约由7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区,为凋亡信号转导所必须,称为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FasL即Fas的配体,由281个氨基酸组成,为II型膜蛋白,属于TNF家族。FasL主要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Fas与与FasL所激发的细胞凋亡参与的效应作用所激发的细胞凋亡参与的效应作用1、介导CTL细胞和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或肿瘤细胞;2、通过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调节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3、诱导免疫豁免:(immune p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 肿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