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桩基础课程设计.ppt
《4.桩基础课程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桩基础课程设计.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桩基础课程设计基础工程退出退出桩基础设计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桩的根数和布置桩身结构设计基本设计资料承台设计桩基础设计内容桩基础设计原则1.桩基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受荷达到最大承载能力导致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桩基变形达到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限值或桩基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桩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等级 建筑类型甲级重要的建筑30层以上或超过100m的的高层建筑体形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体建筑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建筑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建筑
2、乙级除甲级、丙级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7一般建筑2.桩基设计等级(1)选择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2)确定单桩竖向(和水平向)承载力设计值(3)确定桩的数量、间距和布置方式(4)验算桩基的承载力和沉降(5)桩身结构设计(6)承台设计(7)绘制桩基施工图(8)经济技术的方案比较桩基础设计内容1.设计桩基之前必须具备各种资料:建筑物类型及其规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机具和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及当地桩基工程经验2.在提出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时,必须说明拟议中的桩基方案。勘察任务书和勘察报告应符合勘察规范的一般规定和桩基工程的专门勘察要求。基本设计资料在勘察深度范围内的
3、每一地层均应进行室内试验或原位测试,以便提供设计所需参数。根据结构类型及层数、荷载情况、地层条件和施工能力,选择预制桩或灌注桩的类别、桩的截面尺寸和长度、桩端持力层、确定桩属于端承型或摩擦型中的哪一类。桩类型的选择1.确定桩的承载性状根据桩基等级、规模、荷载大小、工程地质剖面图确定桩的受力工作类型2.选择桩的材料和施工方法由当地材料供应、施工机具、技术水平、造价、工期、场地情况决定桩的类型、截面和桩长的选择桩截面的选择10层以下采用直径500mm左右的灌注桩和边长为400mm的预制桩;10-20层采用直径800-1000mm灌注桩和边长450-500mm的预制桩;20-30层采用直径1000-
4、1200mm钻(冲、挖)孔灌注桩和边长等于或大于500mm预制桩;30-40层采用直径大于1200mm钻(冲、挖)孔灌注桩和边长500-550mm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大直径钢管桩。楼层更多的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挖孔灌注桩直径可达5m左右。在高层或重型建筑中,采用大直径桩是有利的。但在碳酸岩类岩石地基,当岩溶很发育、而洞穴顶板厚度不大时,则宜采用直径较小的桩和条形或筏板承台桩长的选择桩端进入坚实土层的深度和桩端下坚实土层的厚度,一般:(1)粘性上、粉土的进入深度不宜小于2d,砂类土不宜小于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0d;(2)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坚实土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d;(3)嵌入倾斜的
5、完整、较完整岩全断面深度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嵌入平整坚硬岩和较硬岩不宜小于0.2d且不小于0.2m(4)嵌岩桩或端承桩桩底下3倍桩径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在预估设计桩长之后,施工时桩的实际长度:1.如果土层比较均匀,坚实土层层面比较平坦,那么桩的实际长度常与设计桩长比较接近;2.当场地土层复杂,或者桩端持力层层面起伏不平时,桩的实际长度常与设计桩长不一致。成孔控制深度应按桩底设计标高和最后贯入度二方面控制。摩擦型桩,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端承型桩,钻孔:以桩底设计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为辅。锤击:以贯入
6、度为主,以桩底设计标高为辅。最后贯入度:打桩结束以前每次锤击的沉入量,通常以最后每阵(10击)的平均贯入量表示。一般要求最后二、三阵的平均贯入量(贯入度)为10-30mm阵;振动沉桩者,可用 1min作为一阵。*在确定桩的类型和几何尺寸后,初步确定承台底面标高,计算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初步估定桩数时2.偏心受压时如果桩的布置使得群桩横截面的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则仍可按上式估定桩数,否则,桩的根数应按上式确定的增加10%20%桩的根数桩的根数和布置1.按轴心受压条件初步定桩数:桩的间距土类和成桩工艺排数3且桩数9的摩擦型桩基其它情况非挤土灌注桩3.0d3.0d部分挤土桩非饱和、饱和粘土3
7、.5d3.0d饱和粘土4.0d3.5d挤土桩非饱和、饱和粘土4.0d3.5d饱和粘土4.5d4.0d沉管夯扩、钻孔夯扩桩非饱和、饱和粘土2.2D且4.0d2.0D且3.5d饱和粘土2.5D且4.5d2.2D且4.0d打入式敞口管桩和H型钢桩2D或D2.0m(D2m)1.5D或D1.5m(D2m)桩的最小中心距桩在平面内可以布置成方形(成矩形)网格或二角形风格(梅花式)的形式,也可采用不等距排列。群桩承载力合力点与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得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的抗弯模量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宜将桩布置于墙下框架核心筒结构桩阀基础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
8、下,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桩在平面上的布置总而言之:桩数较少而桩长较大的摩擦型桩基,无论在承台的设计和施工方面,还是在提高群桩的承载力以及减小桩基沉降量方面,都比桩数多而桩长小的桩基优越。如果由于单桩承载力不足而造成桩数过多、布桩不够合理时,重新选择桩的类型及几何尺寸。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采用不同类型的桩。同一基础的邻桩桩底高差,对于非嵌岩桩,不宜超过相邻桩的中心距,对于摩擦型桩,在相同土层中不宜超过桩长1/10。轴心竖向作用力桩顶作用效应桩基承载力验算偏心竖向作用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水平作用力桩基规范桩基规范承载力验算轴心受压偏心受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受压
9、偏心受压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桩身材料强度验算A.轴心受压杆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基桩施工工艺系数: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空心桩c=0.85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c=0.9泥浆护壁、套筒护壁c=0.70.8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c=0.61.当桩顶以下5d范围的桩身螺旋形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且符合4.1.1构造要求时2.不符合以上规定时稳定系数一般取=1.0高承台1.0B.偏心受压杆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砼桩不宜低于C40。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预应力砼预制桩不宜小于350mm;保护层应不小于30mm桩身配筋按照吊运、打桩及使用过程中受力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课程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