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讲稿(上古:先秦秦汉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讲稿(上古:先秦秦汉部分).ppt(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先秦秦汉部分总 绪 论 第一节第一节 文学史与文学史学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n n一、释名一、释名n n中国文学,主要指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近代中国文学,主要指中国古代文学、包括近代文学。文学。n n文学史,文学的发展与变迁。表现在多个方文学史,文学的发展与变迁。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创作主体的变化面,如:创作主体的变化,作品思想内容的变作品思想内容的变化化,文学体裁的变化等。文学体裁的变化等。n n二、历代有关文学史的著述二、历代有关文学史的著述 (1)史书史书(下一页)(下一页)(2)目录学著作)目录学著作 (3)诗文评)诗文评 (4)其它)其它 n n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史
2、才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文学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n n三、文学本位三、文学本位 文学主体与两翼文学主体与两翼。(跳转)(跳转)史记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敢直谏。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弔屈原。以弔屈原。”(下一页)(下一页)汉书汉书汉书汉书 司马迁传赞司马迁传赞司马迁传赞司马
3、迁传赞:“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唐、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唐、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唐、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春秋春秋春秋,而左
4、丘明论,而左丘明论,而左丘明论,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国语国语国语。又有。又有。又有。又有世世世世本本本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候、卿、大夫,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候、卿、大夫,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候、卿、大夫,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候、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候,有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候,有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候,有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候,有战战战战国策国策国策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汉兴,
5、伐秦定天下,有。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故司。故司。故司。故司马迁据马迁据马迁据马迁据左氏左氏左氏左氏、国语国语国语国语,采,采,采,采世本世本世本世本、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述,述,述,述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大汉。其言秦,接其后事,迄于大汉。其言秦,接其后事,迄于大汉。其言秦,接其后事,迄于大汉。其言秦汉,详矣。汉,详矣。汉,详矣。汉,详矣。”(返回)(返回)(返回)(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的演进n n 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社会经济、政治、
6、文化的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影 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影响,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n n 一、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学发展的不平衡n n(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文体发展的不平衡n n(2)朝代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n n(3)地域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n n二、相反相成的因素二、相反相成的因素二、相反相成的因素二、相反相成的因素 (1 1)俗与雅)俗与雅)俗与雅)俗与雅 (2 2)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3 3)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复古与革新之
7、间的交替与碰撞)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与碰撞 (4 4)文与道的离合)文与道的离合)文与道的离合)文与道的离合n n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主要是指文学与儒家伦理道德、儒家政治理想的关系。关系。关系。关系。n n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文学或与道离,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文学或与道离,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文学或与道离,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文学或与道离,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程度的不同。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程度的不同。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
8、程度的不同。或与道合,离与合又有程度的不同。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史的分期n n“三古七段双视角三古七段双视角”(把朝代分期与文学(把朝代分期与文学自身发展阶段的分期相结合)自身发展阶段的分期相结合)三古七段:三古七段:n n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两汉第二段:两汉n n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世纪至16世世纪)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安史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安史之乱)之乱)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9、)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n n近古期:明中叶至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五四”运动(公元运动(公元16世纪至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五四”运动运动(1919)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包括九个方面: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包括九个方面:(1 1)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 (2 2)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 (3 3)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4 4)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 (5 5)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 (6 6)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 (7 7)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 (8 8)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 (9 9)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