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课件.pptx





《《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课件.pptx(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哲学史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18世纪法国哲学世纪法国哲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18 18世纪法国哲学世纪法国哲学01启蒙主义者哲学启蒙主义者哲学03卢梭卢梭02百科全书派哲学百科全书派哲学本章概要l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17世纪哲学与科学精神的继续,是一场遍及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包括苏格兰的启蒙运动(休谟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德国的启蒙运动(以歌德和康德等人为代表)和法国的启蒙运动。l“启蒙启蒙”是指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是指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相比较而言,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最大。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最大。法国启蒙运动是法国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为法国大革命进行的
2、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l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一批法国思想家在哲学、政治、道德和宗教等领域高举理性的大旗,要求用理性的尺度重新要求用理性的尺度重新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批判和抨击一切权威。因此,恩格斯把18世纪的哲学称为“一个以法国为主角的世纪”。第一节第一节 启蒙主义者哲学启蒙主义者哲学01培尔培尔02梅叶梅叶03孟德斯鸠孟德斯鸠04伏尔泰伏尔泰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启蒙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启蒙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l18世纪的法国哲学主要包括启蒙主义者哲学和百科全书派哲学两个部分。其中,启蒙主义者或是启蒙运动的先驱,或是自然神论启蒙主义者或是启蒙运动的先驱,或是自然神论者;
3、百科全书派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者;百科全书派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l在政治上,启蒙主义者一般把英国君主立宪制看作理想政体,而启蒙主义者一般把英国君主立宪制看作理想政体,而百科全书派则主张建立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百科全书派则主张建立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l在这一时期的法国哲学中,卢梭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理论视角卢梭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理论视角和哲学风格产生了特殊的重要影响和哲学风格产生了特殊的重要影响,其他哲学家也对法国大革命乃至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启蒙主义者哲学启蒙主义者哲学l恩格斯指出,启蒙运动者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
4、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唯一尺度”。l从思想来源上看,法国的启蒙主义者把英国的洛克学说和牛顿力学奉为理性的样板,作为衡量其他一切的标准。但他们具有英国思想家所没有的激进批判精神,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l他们坚持乐观主义的直线进步观,认为以前的弊病和灾难是欺骗和他们坚持乐观主义的直线进步观,认为以前的弊病和灾难是欺骗和宗教造
5、成的宗教造成的,一旦消除一切非理性、反理性的东西,理性的光芒就会照耀世界,理性的人就能代替全能的上帝,黑暗的人间就会变成理性的人就能代替全能的上帝,黑暗的人间就会变成光明的天堂。光明的天堂。一、培尔l皮埃尔培尔(Pierre Bayle,16471706)出身于新教牧师家庭,上学期间曾一度改信天主教,后因不满天主教会的不宽容政策而改信新教。l他因提倡宗教宽容政策思想提倡宗教宽容政策思想,而受到天主教、新教与封建政府的排挤。1680年,他移居荷兰的鹿特丹,在那里发表了后来备受关注的历史的和批判的词典,批判旧观念、宣扬新思想和新知识。l法国哲学具有怀疑论的传统。早在16世纪,蒙田就运用怀疑论提倡宗
6、教宽容,笛卡儿也用方法论的怀疑主义证明传统知识不可靠。l培尔在当时思想专制的条件下,把怀疑论的精神实质归结为理性批判和探索的精神。他说“所有的哲学家全都是学园派和皮罗派”。l他以怀疑论为理论武器,对宗教神学中的自相矛盾和荒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理性和信仰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理性方法根本不能证明宗教的真理性。在理性面前,一切神理性方法根本不能证明宗教的真理性。在理性面前,一切神学问题和争论都是混乱、无意义的学问题和争论都是混乱、无意义的,诸如恩典和自由意志、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等教条教义,都不具备理性的确定性,经不起理性的考察。l培尔反对神学道德,主张应当把道德和宗教分开。在他看来
7、,道德的基础不完全是信仰,对上帝的畏惧和爱慕并非永远是比其他对上帝的畏惧和爱慕并非永远是比其他动力更为积极的原动力动力更为积极的原动力,并不是人们行动的唯一动力。他认为,事实上,理性对实际环境和行动后果的算计和评价也可以使人们事实上,理性对实际环境和行动后果的算计和评价也可以使人们驱善避恶。驱善避恶。l培尔还批判了以莱布尼茨“神正论”和“预定和谐”学说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在他看来,如果莱布尼茨的“预定和谐”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方式就应排除一切关于奇迹的想法,也排除关于原罪和惩罚的教条,但这是莱布尼茨不愿接受的。”l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培尔的哲学批判“使17世纪的形而上学和一切形而上学在理论上威信扫
8、地”,“为在法国接受唯物主义和合乎健全理智的哲学作了准备”。二、梅叶l让梅叶(Jean Meslier,16641729)是早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早期无神论思想的代表和空想社会主义者。l他出生于一个纺织工人家庭,从宗教学校毕业后在天主教会担任教职。他在晚年写成了一部表达自己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的著作手稿,并标明为遗书。l1864年,遗书手抄本的全本在荷兰出版。遗书揭露了圣经的所谓神明和神迹的虚假,用大量篇幅证明天主教和封建贵族大量篇幅证明天主教和封建贵族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并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对私有制进行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了无情
9、的批判,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度基础上的理想社会。l梅叶抛弃了其他启蒙思想家身上的自然神论外衣,明确提出他的无神论。他指出,没有神这样的实体,没有神这样的实体,“神根本就不存在神根本就不存在”。一切宗。一切宗教都只是谬误、错觉和欺骗教都只是谬误、错觉和欺骗,宗教是人们的捏造。l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进行了无情和尖锐的批判。他认为,暴政和宗教是世间一切灾难的根源,而残暴的封建专暴政和宗教是世间一切灾难的根源,而残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教会是两个相互包庇和勾结的小偷制制度和天主教教会是两个相互包庇和勾结的小偷,“宗教甚至支持最坏的政府,而政府也同样庇护最荒谬最愚蠢的宗教”。他主张通
10、过宣传和教育,让最有智慧最有教养的人们彻底消灭宗教。彻底消灭宗教。l在批判宗教的过程中,梅叶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思想,肯定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说:“物质是始因,是永恒而独立的存在物”为了解释物质的永恒性,他提出“物质自物质自动动”的观点,认为“一切物质都有运动能力一切物质都有运动能力”,物质不可能是被创造的,也没有上帝这个创造者。l梅叶批判笛卡儿的二元论,主张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否定了宗教主张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否定了宗教神学所宣扬的灵魂不死的观念。神学所宣扬的灵魂不死的观念。他认为精神依赖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变形,大脑就是思维的器官大脑就是思维的器官。我是无
11、神论者!我是无神论者!大脑就是思维的器官大脑就是思维的器官三、孟德斯鸠l孟德斯鸠(Montesquie,16891755)生于波尔多附近的拉布雷德贵族庄园。l1728年,他被推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后,周游欧洲多国,考察各种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l他的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1721)、罗马盛衰原因论(1734)、论法的精神(1748)等。其中,论法的精神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全面表达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全面表达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该书出版后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欢迎,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被伏尔泰称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至今仍然是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学、法学、
12、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l1 1法的精神法的精神l关于“法”的理论是孟德斯鸠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他认为,他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从其本性派生出来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从其本性派生出来的“法法”,即客观规律。,即客观规律。“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l他所说的“法”有三种基本的形式:事物的法、自然法和人为法。事物的法是对所有事物都发生作用的必然关系;自然法是在自然状态下所遵守的原则;人为法是社会状态下由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法律规定。l孟德斯鸠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必然性,都有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必然性,都有“根根本的理性本的理
13、性”,而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他试图通过对法的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l他认为,存在着存在着“一个根本理性一个根本理性”,就是上帝,就是上帝,并对上帝作了自然神论的解释:“上帝创造宇宙时所依据的规律,就是他保养时所依据的规律。他依照这些规律行动,因为他了解这些规律。”l在此基础上,他把世界理解为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在此基础上,他把世界理解为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界,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运动形成的,它是永恒存在的。同时,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即便在我们的世界之外想象出另一个世界,它也必然会有固定不易的规律,否则就会走向毁灭,因为世因为世界没有规律将不能存在。界
14、没有规律将不能存在。l孟德斯鸠认为,人类社会像物质世界一样具有永恒不变的客观规律。但是,人类又是有理性的、能够行动的存在物,因而他们经人类又是有理性的、能够行动的存在物,因而他们经常逃避规律的约束,作出一些违背客观规律和破坏法律的事情来。常逃避规律的约束,作出一些违背客观规律和破坏法律的事情来。人是不断地违背上帝所制定的规律的,并且更改自己所制定的规律。”因此他认为,人类社会永远不如自然界治理得好,立法者立法者应该通过政治和民事的法律来约束人这种本性上的缺陷,以保持应该通过政治和民事的法律来约束人这种本性上的缺陷,以保持社会的有序运转。社会的有序运转。l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15、“自然法”就是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所遵从的规律。自然法仅仅源于生命的本质,是自然法仅仅源于生命的本质,是人类还很软弱时用以保存自己生命的法则。人类还很软弱时用以保存自己生命的法则。l自然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和平、寻找食物、自然的爱慕情感以及过社会生活的愿望。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之间是彼此平等、和平共处的。一进入社会状态,人们之间的平等便消失了,从此进入了国与国之间、一进入社会状态,人们之间的平等便消失了,从此进入了国与国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永不停息的战争状态。个人与个人之间永不停息的战争状态。这两种战争状态使“人为法”的制定成为必要。于是,便有了调节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关系的“国际法”,调节统治者与被统
16、治者之间关系的“政治法”,调节公民之间关系的“民法”l人为法以自然法为基础,最终根源是人类的理性,这是所有国家制定最终根源是人类的理性,这是所有国家制定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具体到某个国家来说,它的法律又与国家政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但具体到某个国家来说,它的法律又与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体的性质和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国家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法律传统有很大关系。风俗习惯和法律传统有很大关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法的精神”,只有符合这一精神的社会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l2 2三种主要政体三种主要政体l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
17、由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决定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是由政体的性质和原则决定的的,政体的性质和原则虽然在本质上一致,但又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l孟德斯鸠根据统治者人数的多寡,统治者人数的多寡,把历史上的政体分为三种性质的政体: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全体人民或一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或一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参单独一个人参照固定的法律进行执政照固定的法律进行执政的政体;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
18、反复无常的性情来统治一切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来统治一切的政体。l共和政体的性质是人民拥有最高权力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它的原则是“品德品德”;君主政体的性质是君主拥有最高权力君主拥有最高权力,不过要依据法律来行使权力,他的原则是“荣誉荣誉”;而专制政体的性质是个人依据意志和情感、个人依据意志和情感、爱好来治理国家爱好来治理国家,这种政体的原则是“恐怖恐怖”。l他对专制政体进行了批判,认为封建专制政体的本质特征是独裁和残暴统治,是不合理的政体;相对于专制政体,共和政体和君主政体是合理的政体。共和政体的性质和原则是好的,但在当时实行却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只有在“古人的英雄美德”占优势的地方才能存在。l同
19、时,在共和政体下,由于人民掌握着最高权力,存在着滥用权力和极端民主的危险,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他认为理想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他推崇英国议会制的君主制政体,认为它他推崇英国议会制的君主制政体,认为它是最理想、最优良的政治制度是最理想、最优良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推崇英国的政体孟德斯鸠推崇英国的政体专制集权的象征专制集权的象征“束棒束棒”(法西斯)(法西斯)l孟德斯鸠继承了洛克的思想,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学说。他说:“任何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有关国际法事务之权,执行有关公民法事务之权。”这三种权力应该彼此分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的自
20、由和平等。三权分立三权分立”学说表达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学说表达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立场,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历史也证明,三权建专制的立场,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历史也证明,三权分立并非民主的唯一形式,即使资产阶级国家也都没有完全采取分立并非民主的唯一形式,即使资产阶级国家也都没有完全采取三权分立的制度。三权分立的制度。“三权分立三权分立”也是当代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当代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l3 3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l孟德斯鸠认为,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地理环境与一个国地理环
21、境与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面积的大小等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与该国民家的气候、土壤、面积的大小等地理条件有很大关系,同时与该国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也有关系。族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也有关系。l孟德斯鸠强调气候、土地、海洋对于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影响,但这不能表明他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必须全面辩证地看待他的观点。l他认为,自然法是决定成文法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最终依据自然法是决定成文法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最终依据,但不同的民族根据自然法决定政治和法律制度时,受到包括地理环境在内的各,受到包括地理环境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因素的影响。他举例说,各民族居住的疆界的大小对各自的政治制
22、度产生影响,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而大国小国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而大国多实行专制制度。多实行专制制度。四、伏尔泰l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富有家庭,早年在耶稣会创办的大路易学校学习。1717年,他因写诗讽刺摄政王及针砭时弊而被关进巴士底狱,在狱中写出剧本俄狄浦斯王,并首次使用伏尔泰的笔名。l17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死后,他回到巴黎,并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长。他在哲学上汲取了洛克的经验论和科学精神,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进行了无情揭露,并在自然神的名义下倡导开明和自由的启蒙
23、精神。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形而上学论(1734)、牛顿哲学原理(1738)、风俗论(1756)和哲学词典(1764)等。l1 1自然神论自然神论l伏尔泰自然神论的哲学基础受牛顿力学的影响。他提出了宇宙是一架“绝妙的机器”,认为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真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如果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怀疑论者千方百计地否定和怀疑理,如果不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怀疑论者千方百计地否定和怀疑物质的存在,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讨论物质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物质的存在,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讨论物质是否存在这一问题。针对怀疑论者把外部对象视为人想象力的产物,他反驳说,如果没有外部对象的存在,如果是人的想
24、象力造成了这一切,为什么如果是人的想象力造成了这一切,为什么人在碰到火时会有疼痛的感觉,而在梦中碰到火时却没有这种感人在碰到火时会有疼痛的感觉,而在梦中碰到火时却没有这种感觉。觉。他得出结论:外部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对象是客观存在的。l在伏尔泰看来,物质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广延和运动,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他说:“物质是延展的,有体积的、坚实的、有引力的、可分的、可动的。”一方面,他认为物质没有广延性便不一方面,他认为物质没有广延性便不可理解,没有运动却是可以理解的,似乎是把广延性视为最基本可理解,没有运动却是可以理解的,似乎是把广延性视为最基本的属性;另一方面他又说,离开了运动,广延性就无法存在
25、,广的属性;另一方面他又说,离开了运动,广延性就无法存在,广延是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延是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l因此,在说明物质运动时,伏尔泰不得不在物质世界之外求助于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他说:“运动并不是凭自身而存在的;因此必须求助于一个最初的推动者。”上帝不仅是运动的初始原因,而且是运动规律的创造者。这表现了他的自然神论自然神论特征。l2 2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经验主义的认识论l伏尔泰坚持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反对以笛卡儿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感觉是从外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觉,感觉是从外物对感官的刺激中得来的。物对感官的刺激中得来的。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哲学史 西方 哲学史 第十二 十八世纪 法国 哲学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