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课件.ppt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村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文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王艳丽针灸部分2023/1/241.足三里 6.百会2.关元 7.风池3.气海 8.肾俞4.中脘 9.三阴交5.神阙 10.涌泉一、常用养生保健穴定位: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棘外1横指1.足三里保健第一要穴保健作用三:本穴可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故名之;里通理:治理、调理;又:三里,指三寸;回阳九针穴之一:合谷中脘跳三里,三哑劳宫涌太溪。名称和胃健脾胃肠道诸证 化痰利水咳嗽气急、痰多、水肿疏肝安神胁痛、黄疸,头痛、晕,失眠补中强身内脏下垂、虚劳羸瘦、气短心悸、遗尿 舒经通络下肢痿痹、偏瘫、面瘫等作用定位:脐下三寸2.关元作用关元 R
2、N4(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主治】1.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小便频数,尿闭。2.痛经,黄白带下,月经不调,不孕。3.腹痛,泄泻。4.中风虚脱,虚劳羸瘦无力。(为全身强壮穴之一,为保健要穴。)【操作】艾灸。作用丹田3.气海【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功效】益气助阳,调经固精。【主治】1腹痛,泄泻,便秘。2遗尿,癃闭,遗精,滑精,阳痿。3崩漏,带下,月经不调,阴挺,产后恶露不止。4中风虚脱,真气不足,肌体羸瘦无力。(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具强身健体作用,为保健要穴之一。)【操作
3、】直刺11.5寸,宜用灸法;孕妇慎用作用与操作中脘中脘 RN11 RN11(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注:前正中线,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中点取穴。)【功效】健脾和胃,温中化湿。【主治】1胃痛,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反胃,呕逆,食不化,纳呆,疳积。2咳喘痰多,失眠,脏躁,癫痫。【操作】艾灸,可灸。4.中脘神阙神阙 RN8RN8【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功效】回阳救逆,利水固脱。【主治】1久泻,脱肛,腹胀,绕脐腹痛。2中风虚脱,四肢厥冷。【操作】禁针刺;宜用隔盐灸,或艾条灸;孕妇慎用。5.神阙百会百会 DU20 DU20(督脉、足太阳
4、经交会穴)(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功效】苏厥开窍,升阳固脱。【主治】1.头痛,眩晕,昏厥,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虚脱。2.癫,狂,痫,癔病,小儿慢惊风,惊悸,健忘。3.脱肛,阴挺,久泄不止,胃、肾下垂。【操作】按摩;宜灸。6.百会风池风池 GB20 GB20(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主治】1.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2.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3.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操作】可灸。
5、7.风池肾俞肾俞 BL23BL23 (肾背俞穴)【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益肾助阳,纳气利水,强腰聪耳。【主治】1.生育疾患:遗精,阳痿。2小溲疾患: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利。3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白带。4.耳鸣耳聋,腰膝痠痛。5.洞泄不化,五更泄泻。6.咳喘少气。【操作】按摩;可灸。8.肾俞 9.三阴交三阴交 SP6(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主治】1脾胃疾患:肠鸣腹胀,泄泻,饮食不化。2妇产科疾患:月经不调,带下病,经闭,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痛经。3生育、小溲
6、疾患:遗精,阳痿,不孕,难产,滞产,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4失眠、高血压。5皮肤病。6下肢痿痹。【操作】按摩;可灸。(孕妇禁针刺)。【定位】在在足足底底部部,卷卷足足时时足足前前部部凹凹陷陷处处,约约当当足足底底二二、三三趾趾趾趾缝缝纹纹头头端端与与足足跟跟连连线线的的前前1/31/3与与后后2/32/3交点处。交点处。【功效】益肾通便,平肝熄风。【主治】1头痛,眩晕,昏迷,晕厥,善恐,癫狂,小儿惊风,失眠。2便秘,小便不利。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4足心热,下肢瘫痪。【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10.涌泉大椎椎 DU14DU14(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
7、【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二、其他常用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解表宣肺,护卫固表。风门肺俞肺俞 BL13BL13(肺背俞穴)肺背俞穴)【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清热理气。肺俞至阴 BL67(井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0.1寸。【功效】疏风清热,矫正胎位。至阴翳风翳风 SJ17【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3瘰疬,颊肿,痄腮。【操作】直刺0.81.2寸
8、;可灸。【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丝竹空 SJ23【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地仓【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功效】祛风清热,开关活络。颊车 ST6阳白 GB14(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阳白【定位】在面部耳前,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闭口取穴)【功效】祛风活络,开窍益聪。下关 ST7【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迎香二、艾灸法灸法,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穴位或
9、病变部位烧灼、温熨,借其温热、药物的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的分类艾炷灸艾条灸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2023/1/24取穴:1.灸法治疗面瘫翳风、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艾条悬灸翳风 重灸地仓、颊车、阳白、下关、迎香、丝竹空灸5分钟操作时间:艾灸时机;疗程时间穴位:避免灸疮环境:避免受风可配合穴位按摩、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取穴:神阙、足三里、百会操作:艾条灸2.艾灸治疗小儿腹泻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3.环境:温暖适宜注意事项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2.操作:艾条灸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1.时间:下午、晚上2.
10、患者体位:仰卧位3.环境:不宜太热注意事项选穴:神阙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1.吴茱萸、肉桂、干姜、丁香、地榆各15克,研末,醋调2.白胡椒白胡椒5g 五倍子五倍子10g 偏寒加吴茱萸偏寒加吴茱萸10g酒调成糊酒调成糊3.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还可选用黄连、车前子、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还可选用黄连、车前子、六一散、丁香、硫磺等细末备用,随证加减。六一散、丁香、硫磺等细末备用,随证加减。药物敷脐疗法简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敷脐疗法1将选定的药物研细末,或作散剂用,或用调和剂调匀作膏剂用。如为新鲜湿润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11、。2.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然后用脐布或纱布垫敷盖固定。3.根据病情,或l-2天换药1次,或3-5天换药1次。4.取食盐适量炒热,用棉布包裹,敷脐,并轻缓揉动,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操作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更慢,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疗方案是不科学的。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注意事项5.三棱
12、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以咽喉部红肿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咽喉肿痛其实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单纯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均可伴有咽喉肿痛的症状,中医临床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法治疗有较好的疗效。2023/1/24选穴:少商、商阳、耳尖5.三棱针点刺治疗咽喉肿痛少商(手太阴肺经井穴)【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少商【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
13、,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2、偏正头痛。3、咽喉肿痛。耳尖三棱针(也可用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针具操作1.消毒好三棱针(可以放在酒精里浸泡30分钟),酒精棉球消毒术者手指,戴手套。2.定位及揉搓:先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血郁积于一处,继而在此部位常规消毒。3.点刺出血:针刺时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二指握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深,对准已消毒的穴位或部位刺入12分深。点刺时须对准穴位快速进针、出针。4.按压止血:出针后以适当力度连续挤压针孔周围组织,使
14、血液流出,直到血流自止或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操作步骤1.应用刺血疗法不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还必须准确掌握禁忌证。2.凡有下列之一者均不宜应用刺血疗法:1).患有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禁用;2).血管瘤患者不宜用放血疗法;3).过饥、过饱、醉酒、大汗、过度劳累禁用放血法;4).贫血、低血压、孕期及产后应慎用放血疗法。3.如效果不明显者,可以隔天,选取另一侧的少商放血,交替使用。4.放血前,搓揉很重要。刺入过浅,如果不搓揉的话就很难出血。5.也可以改用医院的采血针,能控制刺入的深浅,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注意事项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麦粒肿,中医叫麦粒
15、肿,中医叫“针眼针眼”,是指睑腺或睑板腺感染,是指睑腺或睑板腺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初起,在睑缘引起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初起,在睑缘或睑内,有局限性疼痛、睑缘局或睑内,有局限性疼痛、睑缘局 部红肿,若病于睑部红肿,若病于睑板腺,眼睑皮色如常,但有微肿;继则红肿疼痛加板腺,眼睑皮色如常,但有微肿;继则红肿疼痛加剧,病位眦部,易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剧,病位眦部,易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3-5日后,日后,局限性脓肿成熟,可见黄色脓头,溃破局限性脓肿成熟,可见黄色脓头,溃破 脓出,疼痛脓出,疼痛减轻,肿势渐消。发病严重的,可伴有全身发热、减轻,肿势渐消。发病严重的,可伴有全身发热
16、、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本病易复发和多发,常此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本病易复发和多发,常此起彼伏。起彼伏。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出血的原则是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出血的原则是“血变为止血变为止”,即挑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即挑刺时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2)足中趾趾腹)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为足阳明经所过,所以下眼睑的麦粒肿多为下眼睑为足阳明经所过,所以下眼睑的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下眼睑的麦粒肿,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下眼睑的麦粒肿,肩胛区一般不会出现反应点,就
17、是有反应点,点刺肩胛区一般不会出现反应点,就是有反应点,点刺效果也远不如上眼睑麦粒肿效果明显。效果也远不如上眼睑麦粒肿效果明显。对于此种麦粒肿,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对于此种麦粒肿,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也是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也是“血变而止血变而止”。2023/1/24西医认为,麦粒肿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而发。营养西医认为,麦粒肿病多由葡萄球菌感染而发。营养不良、屈光不正、失眠等为诱发因素。中医认为,不良、屈光不正、失眠等为诱发因素。中医认为,针眼即针眼即“麦粒肿麦粒肿”,是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是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
18、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腐,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腐,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而致。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睑而致。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本病为常见病,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本病为常见病,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见于青少年,预后较好,无损于视力。但反复或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和功能。多发者,日后可能影响眼睑外观和功能。2023/1
19、/24选穴一:太阳、耳尖、眼穴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太阳眼穴1.病人骑坐在带靠背的椅子上,背部放松,双手放置在椅背上。2.按摩患侧耳尖,使其发红热感,充血(按摩增加出血量,减轻疼痛)。3.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一次性采血针垂直点刺出血35滴,用消毒棉球擦拭,无血迹后,常规消毒完毕。4.用消毒棉球擦拭血迹常规消毒后用创可贴帖之(防渗出血)3天治疗1次。操作步骤选穴二:(1)肩胛区反应点上眼睑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所以上眼睑的麦粒肿可在背部肩胛区膀胱经的循行区域发现一些如小米粒大小的小红点,稍微高起于皮肤,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可用三棱针点刺或挑刺出血,出血的原则是“血变为止”,即挑刺时
20、出血颜色较深甚至呈紫黑色,需出血至血色变为正常,才说明火热已除,方可停止。2023/1/24(2)足中趾趾腹 下眼睑为足阳明经所过,所以下眼睑的麦粒肿多为脾胃积热,火毒循胃经上攻所致,下眼睑的麦粒肿,肩胛区一般不会出现反应点,就是有反应点,点刺效果也远不如上眼睑麦粒肿效果明显。对于此种麦粒肿,可用三棱针点刺足中趾趾腹,一般在靠近趾甲处点刺出血,原则也是“血变而止”。2023/1/24取穴:耳尖、太阳7.三棱针点刺治疗高血压头痛高血压取穴:风池、大椎、肺俞、胃俞、大肠俞、曲泽、委中8.刮痧治疗胃肠型感冒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健脾和胃,理中降逆。大肠俞【定位
21、】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效】调理肠胃,理气化滞。曲泽 PC3(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功效】清热宁心,疏经活络,降逆止呕。曲泽【定位】在腘窝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功效】清热醒脑,理血消肿,祛风利湿,强健腰膝委中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概念用具1.头部:头部有头发
22、覆盖,须在头发上面用刮拭。不必涂刮痧润滑剂。为增强刮拭效果可使用刮板薄面边缘或刮板角部刮拭,每个部位刮30次左右,刮至头皮有发热感为宜。太阳穴:太阳穴用刮板角部从前向后或从上向下刮拭。头部两侧:刮板竖放在头维穴至下鬓角处,沿耳上发际向后下方刮至后发际处。头顶部:头顶部以百会穴为界,向前额发际处或从前额发际处向百会穴处,由左至右依次刮拭。后头部:后头部从百会穴向下刮至后颈部发际处,从左至右依次刮拭。风池穴处可用刮板角部刮拭。头部也可采取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刮拭。操作步骤2面部面部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面部出瘀影响美观,因此手法须轻柔,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眼、口腔、耳、鼻病的治疗须经本
23、人同意,才可刮出痧。刮拭的按力、方向、角度、次数均以刮拭方便和病患局部能耐受为准则。3背部:背部由上向下刮拭。一般先刮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刮两侧的膀胱经和夹脊穴。肩部应从颈部分别向两侧肩峰处刮拭。4胸部:胸部正中线任脉天突穴到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向下刮拭。胸部两侧以身体前正中线任脉为界,分别向左右(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注意隔过乳头部位。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5腰部:腹部由上向下刮拭。可用刮板的整个边缘或3分之1边缘,自左侧依次向右侧刮。有内脏下垂者,应由下向上刮拭。6四肢:四肢由近端向远端刮拭,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应从肢体未端向近端刮拭,关节骨
24、骼凸起部位应顺势减轻力度。一般每个部位3-5分钟,总体不超过20分钟。刮痧时间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患者体位1要了解病情,辩证施治,审病求因,确定刮拭的部位。2根据病人的虚实、寒热、表里、阴阳采取手法。3妇女怀孕者,腹、腰、骶部禁刮。4小儿臼门未合者禁刮。5皮肤有感染疮疗、溃疡、瘢痕或有肿瘤的部位禁刮。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6下肢静脉曲张者,宜由下而上采取相应手法。7容易出血患者、病危的人要谨慎刮试。心脏病出现
25、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注意事项8不要面向电风扇刮痧、尽量避风。9刮痧板要消毒,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铜钱、塑料晶、瓷器、红花油)。10.头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着衣刮拭,治病出痧。必须使用专门的刮痧油。11刮完在痧退后再刮痧,平时可以补刮,以加强退痧作用。12刮痧时,有一定量的毛细血管出血,渗到附迈组织,然后再行吸收,这是增加抵抗力的一种方法。怕疼的人,可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13刮痧后,会使汗孔扩张,半小时内不要冲冷水澡,可洗热水澡,边洗边刮无妨。14刮痧后喝一杯热(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消耗的津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作的排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适宜 技术培训 讲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