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七章固井与完井(精品).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10第七章固井与完井(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第七章固井与完井(精品).ppt(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第七章 固井和完井固井和完井固井和完井固井和完井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 注水泥工艺技术注水泥工艺技术注水泥工艺技术注水泥工艺技术 钻开生产层技术钻开生产层技术钻开生产层技术钻开生产层技术 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完井方法及井底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一、套管的类型一、套管的类型 1.表层套管表层套管 用途:用途:1)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地层,防止井漏。2)安装井口、悬挂和支撑后续各
2、层套管。下深:下深:根据地表状况和地层压力特性确定。2.生产套管(油层套管)生产套管(油层套管)用途:用途:保护生产层,提供油气流动通道。下深:下深:根据目的层位置及完井方式而定。3.技术套管(中间套管)技术套管(中间套管)用途:用途:封隔复杂地层,确保安全顺利钻井。下深:下深:根据复杂层位和地层压力特性确定。4.尾管(衬管)尾管(衬管)悬挂在上一层套管底部的套管,不延伸到井口,可减小负荷和降低成本。深井超深井常用。二、设计内容、原则及依据二、设计内容、原则及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1.设计内容设计内容(1)套管层次和下入深度(2)套管和井眼尺寸的配合(3)水泥返高2.设计原
3、则设计原则(1)有效地保护油气层;(2)避免漏、喷、塌、卡等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快速钻进;(3)钻下部高压层采用重钻井液所产生的井内压力,不致压裂上层套管鞋处最薄弱的裸露地层;(4)下套管过程中,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间的压差不致于压差卡套管;(5)当实际地层压力超过预测值而发生井涌时,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具有压井处理溢流的能力。二、设计内容、原则及依据二、设计内容、原则及依据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3.设计依据设计依据(1)地层剖面及复杂层位(2)两个压力剖面: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3)工程数据:抽吸压力系数Sb:0.0240.048 g/cm3 激动压力系数S
4、g:0.0240.048 g/cm3 压裂安全系数Sf:0.03 0.06 g/cm3 井涌允量Sk:0.05 0.08 g/cm3 压差允值 p:PN=1518 MPa,PA =2123 MPa发生溢流关井后,井口回压在溢流井深处的当量钻井液密度。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1.基本思路基本思路依据两个压力剖面,以保证钻进套管以下的井段时的最大井内压力梯度不压裂该套管鞋出最薄弱的裸露地层为原则,从全井最大地层压力梯度处开始,由下向上确定套管的层次(技术套管和表层套管)和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1.01.31.61.8当量密
5、度,g/cm3井深破裂压力地层压力油套技套表套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2.计算方法及步骤计算方法及步骤(1)计算技套下入深度的初选点钻进技套以下井段时,井内压力系统应满足以下条件:由(7-2)式或(7-3)式,结合地层破裂压力剖面图可确定技套下入深度的初选点。注意:注意:根据(7-3)式计算初选点时,要采用试算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2.计算方法及步骤计算方法及步骤(2)验算技套下到初选点时是否卡套管卡套管的条件是:在下套管的井段内,钻
6、井液液柱压力与最小地层压力的差(最大压差)大于压差允值,即:如果在下套管的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在正常地层压力层段,则计算井深应取正常压力层段的最低点。因为在该点处的压差最大。如果在下套管的井段内,最小地层压力在异常压力层段,并在不同井深处存在多个相差不大的最小地层压力,则应分别计算压差,取其中的最大压差,一般在井深最大处。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2.计算方法及步骤计算方法及步骤(2)验算技套下到初选点时是否卡套管如果(7-4)式成立,则不会卡套管,初选点即为技套下深,即:。如果(7-4)不成立,则可能卡套管,这时技套
7、的下入深度应小于初选点深度,其实际下入深度可按下述方法计算:由可得到不发生压差卡套管所允许的最大地层压力的当量密度:在地层压力剖面图上,可找出允许的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对应的最小井深,即为技套的下入深度(小于)。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2.计算方法及步骤计算方法及步骤(3)计算尾管下入深度的初选点并校核是否压差卡套管在技套实际下入深度小于初选点的情况下,需要下一层尾管(称为钻井尾管),其下入深度初选点确定如下:由破裂压力曲线,可得到技套套管鞋处的破裂压力当量密度。按照“钻进套管以下井段的最大井内压力不能压裂上一层套管
8、鞋处的裸露地层”的原则,由(7-3)式可求得钻进下尾管井段时所允许的最大地层压力梯度:结合地层压力剖面图,用试算法可得到尾管下深的初选点。校核是否发生压差卡尾管,方法同(2)。若不卡套管,则:当,取:;当,按上述方法再设计一层尾管。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三、套管层次和下深的设计计算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2.计算方法及步骤计算方法及步骤(4)计算表层套管下入深度设计计算方法与技术套管的相同。需要说明:1)根据两个压力剖面设计套管层次和下深,可能出现不需要表套的情况。此时应根据地表地层情况、井深和地层压力特性等,根据经验和要求确定表套深度。2)表层套管通常下在正常压力
9、层段,一般不会发生压差卡套管,因此可不较核。3.必封点的确定必封点的确定对于压力剖面上无法反映的复杂情况,如:易漏易塌层、盐层等,应根据岩性剖面和钻井经验人为确定。层次和下深视复杂地层的多少和位置确定。某井设计井深为4400m,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和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剖面如图7-2。给定设计系数:Sb=0.036;Sg=0.04;Sk=0.06;Sf=0.03;PA=12MPa;PN=18MPa,试进行该井的井身结构设计。解:解:由图上查得,pmax=2.04gcm3,Dpmax=4250m (1)确定中间套管下深初选点确定中间套管下深初选点D21由:f=pmax+Sb+Sf+Sk Dpmax/D2
10、1试取D21=3400m并代入上式得:f=2.04+0.036+0.03+0.06 4250/3400=2.181 g/cm3由破裂压力曲线上查得f3400=2.19g/cm3,f PN=12MPa,故中间套管下深应浅于初选点。由:在地层压力曲线上查得对应pper=1.435的深度为3200m。最后确定中间套管下深为D2=3200m。四、设计举例四、设计举例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 (3)确定尾管下入深度初选点)确定尾管下入深度初选点D31由破裂压力曲线上查得:f3200=2.15g/cm3;试取D31=3900m,代入上式算得:pper=2.011g/cm3;由地层压力曲线查得
11、p3900=1.94 pper=2.011g/cm3,且相差不大,故确定初选点D31=3900m。(4)校核是否会卡尾管校核是否会卡尾管计算压差:P=(1.94+0.036-1.435)32000.00981=16.98 MPa因为P PA,故确定尾管下深为D3=D31=3900m。四、设计举例四、设计举例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 (5)确定表层套管下深)确定表层套管下深 D1试取D1=850m,代入上式计算得:fE=1.737g/cm3。由破裂压力曲线查得f850=1.74 g/cm3,fE f850,且相近,故确定D1=850m。最后设计结果:最后设计结果:四、设计举例四、设
12、计举例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1.原则:原则:(1)套管能顺利下入井眼内,并具有一定的环空间隙柱水泥。固井质量要求最小环空间隙不能小于9.5mm(3/8in),最好为19mm(3/4in),且套管直径越大,间隙应越大。(2)钻头能够顺利通过上一层套管。2.经验配合关系经验配合关系长期实践形成的经验配合关系(P256,图7-3)国内常用的配合关系:(17)133/8(12)95/8(8)51/2 (26)20(17 1/2)13 3/8(12 1/4)9 5/8(8 1/2)7(5 7/8)4 1/2 或或 5 五、套管与钻头尺寸的配合五、套管与钻头尺寸的配合第一节第一节 井身结构
13、设计井身结构设计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1 1)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优质无缝钢管,一端为在管体上车制的公扣,一端为带母扣的套管接箍。优质无缝钢管,一端为在管体上车制的公扣,一端为带母扣的套管接箍。(2 2)尺寸系列()尺寸系列()尺寸系列()尺寸系列(API API 标准)标准)标准)标准)直径:4 1/2”,5”,5 1/2”,6 5/8”,7”,7 5/8”,8 5/8”,9 5/8”,103/4,113/4,133/8,16,185/8,20;共14种。壁厚:5.2116.13mm。(3)钢级(钢级(API 标
14、准)标准)H-40H-40,J-55J-55,K-55K-55,C-75C-75,L-80L-80,N-80N-80,C-90C-90,C-95C-95,P-110P-110,Q-125Q-125。数字1000为套管的最小屈服强度kpsi。(4 4)螺纹类型(螺纹类型(APIAPI标准)标准)短圆(STC)、长圆(LTC)、梯形(BTC)、直连型(XL)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1.套套 管管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一、套管和套管柱2.套套 管管 柱柱
15、通常由同一外径、同一钢级或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的套管组成的管柱,套管之间靠节箍连接。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井下套管柱的受力轴向拉力轴向拉力:自重、弯曲应力、注水泥附加拉力、动载、摩阻等。外挤压力:外挤压力:管外液柱压力、地应力等内压力:内压力:地层流体压力、压裂及注水等压力。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1.轴向拉力的计算轴向拉力的计算套管柱所受到的轴向力主要是套管自重产生的轴向拉力。因此,在常规的套管柱设计
16、中,轴向拉力一般按套管的重力计算轴向拉力一般按套管的重力计算。其它一些轴向载荷,如弯曲应力引起的附加拉力、动载荷、注水泥引起的附加拉力、摩阻力等,一般考虑在安全系数之内。在定向井、大斜度井、水平井的弯曲井段,要加上弯曲应力引起的附加拉力。在大斜度井、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大斜度井段,要考虑摩擦阻力对轴向拉力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1.轴向拉力的计算轴向拉力的计算.(77).(78)套管自重产生的轴向拉力,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在井口处达到最大。国内在套管设计
17、中,轴向拉力一般按套管在空气中的重力计算。但在考虑轴向拉力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时,按套管的浮重计算。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2.外挤压力的计算外挤压力的计算在常规的套管柱设计中,套管所承受的外挤压力一般按套管完全掏空时的管外钻井液液柱压力计算。.(610)显然,套管住所受到的外挤力,在井底最大,在井口处最小。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的受力分析二、套管柱
18、的受力分析3.内压力的计算内压力的计算在套管柱设计中,国内外普遍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套管的内压力:有效内压力有效内压力=井口压力井口压力+(管内液柱压力(管内液柱压力-管外液柱压力)管外液柱压力)一般地讲,套管内流体(天然气、油或钻井液)的密度小于或等于套管外流体(钻井液)的密度。因此,套管柱的有效内压力在井口处最大,即套管套管的最大有效内压力为井口压力。的最大有效内压力为井口压力。井口压力的确定方式有四种:(1)溢流(气侵)关井情况,井口压力等于地层压力。(2)以井口防喷装置的额定工作压力作为井口压力。(3)以套管内完全充满天然气计算井口压力:(4)以套管鞋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值确定井口压力:第二节
19、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1.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套管受拉应力作用时的破坏形式:1)套管本体被拉断;2)丝扣滑脱。圆螺纹套管的丝扣滑脱负荷小于管体的屈服拉断负荷;梯形螺纹套管和直联型套管的丝扣滑脱负荷大于管体的屈服拉断负荷。因此,对圆螺纹套管,以丝扣滑脱负荷作为其抗拉强度;对梯形螺纹和直联型套管,以管体屈服拉力作为其抗拉强度。2.抗挤强度抗挤强度套管受外挤压力作用时的破坏形式主要是丧失稳定性,即失圆、挤扁。套管开始丧失稳定性时的外挤压力值称为其抗挤强度。3.抗内压强度抗内压强度套管受内压力作用
20、时的破坏形式是爆裂。使套管爆裂的内压力称为其抗内压强度。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 4.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双向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1)套管的应力状态套管的应力状态套管在轴向力和外挤压力(或内压力)的联合作用下,在管体内的任一点处将产生三个方向的应力:轴向应力、周向应力和径向应力。把套管视为薄壁管,则根据材料力学中的薄壁管理论,比小得多,可忽略不计。则可认为套管受双向应力(、)的作用。拉伸与外挤拉伸与内压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
21、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4.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椭圆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2)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椭圆根据材料力学中的第四强度理论,套管在双向应力作用下的强度破坏条件为: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4.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椭圆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50505050100100100100拉伸压缩外挤内涨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
22、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三、套管的强度4.双向应力椭圆双向应力椭圆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双相应力作用下套管的强度(4)双相应作用下套管强度的变化)双相应作用下套管强度的变化 象限:象限:轴向拉力和内压力联合作用,轴向拉力使套管抗内压强度升高;象限:象限:轴向压力和内压力联合作用,轴向压力使套管抗内压强度降低;象限:象限:轴向压力和外挤力联合作用,轴向压力使套管的抗挤强度升高;象限:象限:轴向拉力和外挤力联合作用,轴向拉力使套管的抗挤强度降低。存在轴向拉力时的套管抗挤强度可按下式计算:.(611)1.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强度原则)强度原则:在套管柱的任何危险截
23、面上都应满足强度要求:套管强度套管强度外载外载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抗外挤安全系数Sc=1.0;抗内压安全系数Si=1.1;套管抗拉(抗滑扣)安全系数St=1.8。2)经济原则经济原则: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钢级较低或者壁厚较小的套管,以降低成本。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套管柱强度设计三、套管柱的强度设计三、套管柱的强度设计三、套管柱的强度设计三、套管柱的强度设计2、常用套管柱设计方法常用套管柱设计方法(1)等安全系数法)等安全系数法该方法基本的设计思路是使各个危险截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等于或大于规定的安全系数。(2)边界载荷法(拉力余
24、量法)边界载荷法(拉力余量法)在抗拉设计时,套管柱上下考虑同一个拉力余量。另外还有最大载荷法、AMOCO法、西德BEB方法及前苏联的方法等。3、各层套管柱的设计特点、各层套管柱的设计特点表层套管:表层套管:主要考虑内压载荷。技技术术套套管管:既要有较高的抗内压强度,又要有抗钻具冲击磨损的能力。油层套管:油层套管:上部抗内压、抗拉,下部抗外挤。4、套管柱设计的等安全系数法、套管柱设计的等安全系数法(1)基本设计思路)基本设计思路计算本井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强度的套管;下部套管段按抗挤设计,上部套管段按抗拉设计,各危险断面上的最小安全系数要大于或等于规定安全系数;通式:通式:套管强
25、度外载套管强度外载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水泥面以上套管强度要考虑双向应力的影响;轴向拉力通常按套管在空气中的重量计算;当考虑双向应力时,按浮重计算。(2)设计步骤)设计步骤例题:某井177.8mm(7英寸)油层套管下至3500m,下套管时的钻井液密度为1.30g/cm3,水泥返至2800m,预计井内最大内压力35MPa,试设计该套管柱(规定最小段长500m)。解:规定的安全系数:Sc=1.0,Si=1.1,St=1.8。计算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要求的套管,计算最大内压力,筛选符合抗内压要求的套管,抗内压强度抗内压强度P Pimaximax Si=38500 kPa筛选套管:筛选套管:C-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第七章 固井与完井精品 10 第七 精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