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2.ppt
《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简明教程2.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 2.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2.3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2.4 2.4 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控控制制系系统统的的数数学学模模型型是是描描述述系系统统内内部部物物理理量量(或或变变量量)之之间间关关系系的的数数学学表表达达式式,它它是是在在系系统统分分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做的工作。析和设计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两种: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两种:机理分机理分析法析法和和实
2、验辨识法实验辨识法。依依据据描描述述系系统统运运动动规规律律的的定定律律并并通通过过理理论论推推导导来来得到数学模型的方法得到数学模型的方法。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 实验辨识法实验辨识法 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去逼近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这种方法也称为的数学模型去逼近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这种方法也称为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微分方程(连续系统)数学模型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微分方程(连续系统)、差分方程(离散系统)及状态方程等。、差分方程(离散系统)及状态方程等。本章主要研究:微
3、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和信号流本章主要研究: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和信号流图。图。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本节着重研究描述线性、定常、集中参数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2 2.1.1.1 1 线性元部件及系统的微分方程线性元部件及系统的微分方程例例:RLC 串串连连电电路路,试试列列写写以以ur(t)为为输输入入量量,uc(t)为为输输出出量量的网络微分方程。的网络微分方程。解:解:例:机械位移系统如图。试列写质量例:机械位移系统如图。试列写质量m在外力在外力F作用下位移作用下位移y(t)的运动方程。的运动方程。
4、F y(t)k fm整理得整理得:阻尼器的阻尼力:阻尼器的阻尼力:弹簧弹性力:弹簧弹性力:解:解:电磁力矩:电磁力矩:安培定律安培定律电枢反电势:电枢反电势: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电枢回路:电枢回路:克希霍夫克希霍夫力矩平衡:力矩平衡:牛顿定律牛顿定律电机时间常数电机时间常数 电机传递系数电机传递系数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 i,Mm,Eb 可得:可得:例: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如图,试列写其微分方程。例: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如图,试列写其微分方程。解:解:微分方程的列写步骤微分方程的列写步骤 1)全面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确定系统的输)全面分析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确定系统的输入
5、、输出变量。入、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从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物理定理写出各微分方程;遵循的物理定理写出各微分方程;3)将所有微分方程联立起来,消去中间变量,求得一个)将所有微分方程联立起来,消去中间变量,求得一个仅含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仅含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整理方程,使得与输入有关的项在方程的右边,与输)整理方程,使得与输入有关的项在方程的右边,与输出有关的项在方程的左边,且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出有关的项在方程的左边,且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l非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用非线性
6、微分方程描述。l 线性线性定常定常系统: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常数。数。l 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l 线性线性时变时变系统: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微分方程的系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随时间而变化的。2 2.1.2 .1.2 微分方程的类型微分方程的类型小偏差线性化:小偏差线性化:用台劳级数展开,略去二阶以上导数项。用台劳级数展开,略去二阶以上导数项。一、假设一、假设:x,y在平衡点(在平衡点(x0,y0)附近变化,即附近变化,即 x=x0+x,y=y0+y二、近似
7、处理二、近似处理略去高阶无穷小项略去高阶无穷小项 严格地说,实际控制系统的某些元件含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严格地说,实际控制系统的某些元件含有一定的非线性特性,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如果某些非线性特性在一定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如果某些非线性特性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可以用线性系统模型近似,称为非线性模型的线的工作范围内,可以用线性系统模型近似,称为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性化。三、数学方法三、数学方法2 2.1.3 .1.3 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取一次近似,且令取一次近似,且令 即有即有解:解:在工作点在工作点(x0,y0)处展开台劳级数处展开台劳级数例:
8、例: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微分方程求解方法微分方程求解方法 2 2.1.4 .1.4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求解方法:经典法、拉氏变换法。求解方法:经典法、拉氏变换法。R1 C1i 1(t)ur(t)uc(t)例:已知例:已知R1=1,C1=1F,uc(0)=0.1v,ur(t)=1(t),求,求 uc(t)1.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得到变量换,得到变量s的代数方程;的代数方程;2.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求
9、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3.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达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解:解:拉氏变换法求解步骤:拉氏变换法求解步骤:2 2.1.5 .1.5 运动的模态运动的模态u 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组成: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组成:特解特解+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u 通解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决定,它代表自由运动通解由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决定,它代表自由运动特征根是特征根是1、2、n且无重根,则函数且无重根,则函数称为该微分方程所描述运动的称为该微分方程所描述运动的模态模态(也叫(也叫振型振型
10、)u 每一种模态代表一种类型的运动形态,每一种模态代表一种类型的运动形态,齐次微分方程的通齐次微分方程的通 解是它们的线性组合解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其中其中 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是由初始条件决定的常数特征方程特征方程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在拉氏变换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是在拉氏变换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典控制理论中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应用的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就是以传递函广泛应用的根轨迹法和频域法,就是
11、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传递函数是经典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学模型。控制理论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2 2.2.1.2.1 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可写为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可写为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端进行拉氏变换,可得相应的代数方程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端进行拉氏变换,可得相应的代数方程
12、传递函数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m 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的次数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的次数n,所有系数均为实数;,所有系数均为实数;2)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信号无关;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信号无关;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4)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应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脉冲响应;5)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它只反应系统的零状态特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
13、,它只反应系统的零状态特性;零初始条件含义要明确。性;零初始条件含义要明确。传递函数的性质传递函数的性质1)原则上不反映非零初始条件时系统响应的全部信息;原则上不反映非零初始条件时系统响应的全部信息;2)适合于描述单输入适合于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单输出系统;3)只能用于表示线性定常系统。只能用于表示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局限性传递函数的局限性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项式经因式分解可写为如下形式: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与分母多项式经因式分解可写为如下形式:K称为传递系数或增益,在频率法中使用较多。称为传递系数或增益,在频率法中使用较多。0 j S平面平面零、极点分布图零、极点分布图 传递函数
14、分子多项式的根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根zi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分母多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分母多项式的根式的根pj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K*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2 2.2.2.2.2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例:具有相同极点不同零点的两个系统例:具有相同极点不同零点的两个系统 ,它们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分别为它们零初始条件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分别为 极点极点决定系统响应形式(模态),决定系统响应形式(模态),零点零点影响各模态在响应影响各模态在响应中所占比重。中所占比重。2 2.2.3.2.3 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传
15、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对输出的影响 2 2.2.4.2.4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常常将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典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常常将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典型环节;或是在系统设计中,在系统某处增加若干环节。型环节;或是在系统设计中,在系统某处增加若干环节。n环节:由一个或几个元件组成,表示系统的或系统中环节:由一个或几个元件组成,表示系统的或系统中局部的动态性能;局部的动态性能;n不同的元部件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不同的元部件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n若输入输出变量选择不同,同一部件可以有不同的传若输入输出变量选择不同,同一部件可以有不同的传递函数递函数 ;n任
16、一传递函数都可看作典型环节的组合。任一传递函数都可看作典型环节的组合。输出量以一定比例不失真也无时间滞后地复现输入信号。输出量以一定比例不失真也无时间滞后地复现输入信号。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1.比例环节(放大环节)比例环节(放大环节)比例环节 比例放大器 惯性环节中因含有储能元件,故突变的输入信号不惯性环节中因含有储能元件,故突变的输入信号不能立即复现。其运动方程为能立即复现。其运动方程为 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2.惯性环节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电路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 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积分,其动态特性方程为输出量正比于输入量的积分,其动态特性方程为 传递函
17、数为传递函数为 微分环节 RC电路4.微分环节微分环节 理想的微分环节,其输出与输入量的导数成比例,即理想的微分环节,其输出与输入量的导数成比例,即 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 输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输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才复现输入信号,即时后才复现输入信号,即 传递函数为传递函数为 5.延时环节(时滞环节、延迟环节)延时环节(时滞环节、延迟环节)延时环节有一对共轭复极点有一对共轭复极点其传递函数为其传递函数为 或或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振荡环节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方框图)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方框图)z 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
18、式;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图解形式;z 可可以以形形象象地地描描述述自自动动控控制制系系统统中中各各单单元元之之间间和和各各作用量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量之间的相互联系;z 具有简明直观、运算方便的优点;具有简明直观、运算方便的优点;z 方框图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方框图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中获得了广泛应用。1.1.信号线信号线 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传递方向,直线旁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数或象函数。2.2.引出点(分支点)引出点(分支点)/测量点测量点 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和传递方向。同一信号线上引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简明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