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语文课案课案6 6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语文语文从命题形式看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是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语料,设题时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如如:2015: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料选的是语料选的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作者是作者是岑参岑参,其中第其中第1 1小题为小题为“与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本
2、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考生课内是考生课内所学的课文。所学的课文。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型。这种类型的题目,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如:201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年新课标全国卷,选了唐人韦选了唐人韦庄的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人郭震的与宋人郭震的宿渔家宿渔家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进行对比鉴赏。其中第2 2小题是小题是:两首诗都写到两首诗都写到“灯前灯前”,这两处这两处“灯前灯前”各
3、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的感情?考点解读考点解读语文语文从考查点来看从考查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1.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情感的表达比较鉴赏诗歌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想感情的异同。2.2.比较字词的锤炼比较字词的锤炼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以及一些虚词。3.3.比较形象的选用比较形象的选用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一般选用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4.4.比较技巧的
4、分析比较技巧的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抒情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修辞手法。语文语文典题引路典题引路1.1.导学号导学号 87202028(201687202028(2016北京卷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完成问题。西村西村陆游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细云新月耿黄昏。黄昏。【注注】耿耿:微明的样子。微明的样子。语文语
5、文(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到西村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B.“初转马初转马”与与“小乔初嫁了小乔初嫁了”中的中的“初初”都是都是“才才”“”“刚刚刚刚”的意思。的意思。C.“C.“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衬出西村的幽静。D.“D.“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解析解析:A:A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
6、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外桃源。第二句“往岁往岁”点明是往年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记今夕”“新新月耿黄昏月耿黄昏”,所写的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新月初现的黄昏”是是“今夕今夕”的眼前之景。故的眼前之景。故A A项不正确。项不正确。语文语文(2)“(2)“茂林风送幽禽语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两句,以以“声声”“”“色色”调动人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
7、受。下列诗句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声色兼备”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A.梁台歌管三更罢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李商隐齐宫词齐宫词)B.B.横笛闻声不见人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陈羽从军行从军行)C.C.春来茗叶还争白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D.梅子留酸软齿牙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其一)解析解析:B:B本题从声音、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本题从声音
8、、色彩的描写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题干中,前一句的前一句的“幽禽语幽禽语”为听觉为听觉,是写是写“声声”;后一句的后一句的“苔苔”(青苔青苔)为视为视觉觉,是写是写“色色”。B B项项,“横笛闻声横笛闻声”为听觉为听觉,“红旗红旗”和和“雪雪”为视觉为视觉,体现了体现了“声色兼备声色兼备”。A A项项,“歌管歌管”和和“铃铃”只是体现了听觉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没有体现视觉。现视觉。C C项项,“争白争白”和和“放红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没有体现听觉。D D项项,“留酸留酸”体现了味觉体现了味觉,“分绿与窗纱分绿与窗纱”体现了视觉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并没有
9、体现听觉。故故B B项正确。项正确。语文语文(3)“(3)“莫笑农家腊酒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比较这首诗和西村西村在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
10、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纪游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通过写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风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山重水复疑无路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表达
11、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答案答案:相同点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不同点:西村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语文语文2.2.(2015(2015湖南卷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完成题目。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城郭
12、为虚人代改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娥眉 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张说邺都引邺都引,选自选自全唐诗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但见长江送流水。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注】虚虚:废墟。废墟。语文语文(1)(1
13、)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答案答案: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2)(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解析解析:解答此类题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按照用什么方法按照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写了什么内容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
14、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的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下句下句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是说江月之永恒不变,通过二者的对举通过二者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语文语文答案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
15、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了人类的绵强调了人类的绵延不绝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语文语文3.3.(2014(2014江苏卷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其
16、二)李商隐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日暮归来雨满衣。语文语文(1)(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标题及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感情的能力。根据诗歌标题及“九日驱驰一九日驱驰一日闲日闲”可知可知,诗人是乘兴前往的诗人是乘兴前往的;而由而由“不遇不遇”“”“又又”和和“空空”可知诗可知诗人是很失望的人是很失望的;根据最后两句可知根据最后两句可知,诗人对王侍御人品的欣赏和叹慕。诗人对王侍御人品的欣赏和叹慕。答案答案:乘兴
17、而往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怅惘不遇欣赏叹慕。欣赏叹慕。语文语文(2)(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隐者”的身份的身份?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句中有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句中有“识者稀识者稀”,也就是少也就是少有人知有人知;由由“哀猿啼处有柴扉哀猿啼处有柴扉”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可知其住所在深山,居室简陋居室简陋;由由“沧沧江白石渔樵路江白石渔樵路”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可知其与渔樵为伍。以上都可以暗示“隐者隐者”的身份。的身份。答案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18、。居室简陋。语文语文(3)(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韦诗的最后一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的能力。韦诗的最后一句句“门对寒流雪满山门对寒流雪满山”是对友人王侍御所居环境的描写是对友人王侍御所居环境的描写,诗人寓情于诗人寓情于景景,正是这样的环境才造成友人的诗风正是这样的环境才造成友人的诗风,这里包含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钦这里包含诗人对友人品质的钦慕。李诗结句有两种理解慕。李诗结句有两种理解,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自己日暮归来可以理解为想象诗人自己日暮归来,也可以也可以理解为想象隐者日暮归来理解为想象
19、隐者日暮归来,根据理解方向确定其中包含的情感。根据理解方向确定其中包含的情感。答案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展示其生活情趣)。语文语文4.4.(2014(2014浙江卷浙江卷)阅
20、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完成(1)(1)(2)(2)题。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唐 李端李端日落众山昏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三峡吟 南宋南宋 徐照徐照山水七百里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愁落行人心。【注注】上有青枫林上有青枫林:楚辞楚辞招魂招魂中有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千里兮伤春心”句。句。语文语文(1)(1)这两首诗都以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来写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放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
21、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阅读这两首诗可知,“共听一声共听一声猿猿”和和“啼猿不自愁啼猿不自愁”写的都是猿声。猿声凄厉写的都是猿声。猿声凄厉,两位诗人皆以之来两位诗人皆以之来写愁。写愁。答案答案:猿声猿声语文语文(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李诗写的是诗人实实在在的经历的经历,场景具体场景具体,景中含情景中含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自身落寞、愁苦之表达了诗
22、人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而徐诗则借吟咏三峡来说理,借议论借议论来抒情来抒情,说明愁苦只在人心说明愁苦只在人心,无关乎猿啼。无关乎猿啼。答案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第一首寓情于景,“昏昏”“繁繁”二字点明了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第二首景不显愁愁,借典故写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第一首以“那堪那堪”唱叹抒情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辨析猿声“不自愁不自愁”,愁在人心。愁在人心。语文语文【回扣教材回扣教材】1.1.书愤书愤与与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比较鉴赏比较鉴赏书愤书愤陆游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早岁那知
23、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谁堪伯仲间!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陆游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犹及清明可到家。语文语文问题问题:临安春雨初霁临安春雨初霁与与书愤书愤作于同一年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诗中也有对
24、“世事世事”的的感慨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差异。解析解析: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诗歌主旨。这是两首本题旨在引导考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探究诗歌主旨。这是两首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诗歌同一作者、同一年代的诗歌,要求结合创作背景要求结合创作背景,着重从诗歌的内容上着重从诗歌的内容上作比较。作比较。语文语文答案答案:这两首诗都写于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1186年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宋孝宗任命他权他权(代理代理)知严州军州事。知严州军州事。
25、书愤书愤这首诗的内容这首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愤”为意脉为意脉,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深沉蕴藉。深沉蕴藉。陆游去严州赴任前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先到临安(现在杭州现在杭州)去觐见皇帝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可以赋咏自适。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但迫于“圣命圣命”,又为了又为了维持生计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也只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古代 诗歌 鉴赏 比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