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字传输原理张精选文档.ppt
《第二章数字传输原理张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数字传输原理张精选文档.ppt(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数字第二章数字传输传输原理原理张张本讲稿第一页,共一百三十页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传输原理数字传输原理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2.3 时分复用技术2.4 差错控制编码2.5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6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2.7 数字系统同步技术2 2本讲稿第二页,共一百三十页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本讲稿第三页,共一百三十页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F信源:信源:完成非电信号非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的变换F信源编码器信源编码器:一是将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称为数字信源码(模数变换模数变换);二是实现压缩压缩
2、编码编码,使数字信源码占用的信道带宽尽量小。F信道编码器:信道编码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码型变换码型变换,把数字信源码变换为数字信道码;二是差错控制差错控制。本讲稿第四页,共一百三十页F调制器:调制器:其作用是频谱搬移频谱搬移,将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已调信号。F信道:信道:信号的传输媒质。一般可分为:有线信道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恒参信道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随参信道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本讲稿第五页,共一百三十页F解调器、信道译码器和信源译码器解调器、信道译码器和信源译码器:基本功能是完成发端的反变换,它们的任务是从带有干扰的信号中正确恢
3、复出原始信息。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本讲稿第六页,共一百三十页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传输原理数字传输原理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2.3 时分复用技术2.4 差错控制编码2.5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6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2.7 数字系统同步技术7 7本讲稿第七页,共一百三十页2.2 模拟信号数字化图2-2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模型模拟信息源信宿数字通信系统m(t)模拟随机信号sk数字随机序列 A/DD/A本讲稿第八页,共一百三十页A/D:D/A:抽样量化编码m(t)sk译码低通滤波mk(t)sk2.2 模拟信号数字化图2-3 A/D和D/A变换本讲稿第九页,共一百三十页2
4、.2.1 A/D变换变换 实现A/D变换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应用最普遍的脉冲编码调制(脉冲编码调制(PCM)。抽样-时间域数字化量化-幅度域数字化编码-将量化后的信号电平转换成二进制码组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十页,共一百三十页1、抽样、抽样 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它不仅在幅度取值上是连续的,而且在时间轴上也是连续的,要使语音信号数字化并实现时分多路复用,首先要在时间上对语音信号进行要在时间上对语音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化处理,这一过程叫抽样。抽样是把连续时间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连续幅度抽样是把连续时间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的抽样信号。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
5、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抽样过程的实现原理:抽样过程的实现原理:fs(t)=f(t)p(t)f(t)fs(t)p(t)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1、抽样、抽样 抽样实现: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Ts,抽取语音信号的一个瞬时幅度值(抽样值)来代替原来的连续信号进行传输。抽样后所得的一系列在时间上离散的抽样值称为样值序列样值序列。2.2 模拟信号数字化图2-4 抽样后的波形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时间离散化;Ts如何选取,保证信号的不失真?抽样定理抽样定理:对于低通型(0,fm)信号,只要抽样频率fs(fs=1/Ts)满足 则可以从样值序列不失真地恢复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6、其中fm为信号的最高频率。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 最低允许的采样频率fs=2fm称为奈奎斯特(Nyquist)频率。最大允许的采样间隔Ts=1/(2fm)称为奈奎斯特间隔。抽样定理全过程如右图所示:2.2 模拟信号数字化图2-6 抽样定理全过程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 样值序列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它的幅度取值在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内(通常称动态范围)可以取任意值。因此,幅度的取值仍是连续的(有无限多个取值)。所谓量化所谓量化:就是将幅度取值为无穷多个的样值序列,变换为幅度取值为有限个的样值序列。(幅度离散化幅度离散化)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十
7、六页,共一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实现量化的方法:把信号变化的动态范围划分为有限个区间,只要信号落在某个区间,就取该区间内预先规定的某个参考电平(比如量化区间的中间值)作为信号值。量化区间在专业术语上称为量化级;量化级中间的电平称为量化电平;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图2-7 量化过程示意图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2.2 模拟信号数字化 量化噪声由于量阶的有限性,在量化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实际信号值与量化信号值之间的误差。这种由于量阶的有限性造成的误差被称为量化误差,记为e(t)。由量化误差产生的噪声叫量化噪声。性能衡量:信号平均功率与量化噪
8、声平均功率之比为量化信噪比。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根据各量化级大小是否相等,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非均匀量化化。(1)均匀量化 把输入信号的取值域按等距离分割的量化称为均匀量化。均匀量化亦称线性量化。在均匀量化中,每个量化区间的量化电平均取在各区间的中点。设输入信号的幅度范围是ab,量化级数为M,则量化间隔为:v=(b-a)/M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页2.2 模拟信号数字化由此可见:当量化电平分别取各层的中间值时,量化过程所形成的量化误差不超过v2。量化误差与实际输入的样值有关,样值越小,信噪比越小;反之,样值越大,信噪比越大。均匀量
9、化存在的问题:信号动态范围受限信号动态范围受限(小信号信噪比低,大信号信噪比高)。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2.2 模拟信号数字化语音信号的幅度概率分布:解决方法:(1)M增大,n增大,一路信号的数码率提高;(2)采用“非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图2-8 语音信号的幅度概率分布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2)非均匀量化 每个量化级大小不相等;信号小时,量化级小;而信号大时,量化级大。较均匀量化的优点是:量化噪声功率基本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的信号量噪比。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2
10、)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采用压缩、扩张的方法,即在发送端对输入采样信号先进行压缩处理,再进行压缩处理,再进行均匀量化;其效果就相当于对信号进行非均匀量化。均匀量化;其效果就相当于对信号进行非均匀量化。在接收端进行相反的扩张处理。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压缩电路是一个非线性放大器,它对大信号的放大倍数小,而对小信号的放大倍数大,从而使大信号受到压缩。即:y=f(x)扩张电路的作用正好与压缩相反。即:x=f-1(y)常采用“对数压缩”。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图2-9 压扩特性曲线图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一
11、百三十页2、量化、量化(2)非均匀量化 国际上有两种标准化的非均匀量化特性:A律律13折线压缩特性(中国和欧洲)折线压缩特性(中国和欧洲)律15折线压缩特性(美国)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13折线的取得:折线的取得:先对x轴上的输入信号归一化取值范围,按12递减规律分为8段,分段点依次为12、14、18、116、132、164、1128,再把y轴上压缩输出的归一化取值范围均匀地分成8段,即每段长为18,然后把x轴和y轴的相应分段线的交点连接起来得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A律律13折线压缩特性折线压缩特性图2-10 A律13折线压缩特性
12、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13折线及与折线及与A律压缩特性的比较:律压缩特性的比较:段落 1 2 3 4 5 6 7 8斜率 16 16 8 4 2 1 1/2 1/4 x 0 1/128 1/64 1/32 1/16 1/8 1/4 1/2 1 y13折线 0 1/8 2/8 3/8 4/8 5/8 6/8 7/8 1 yA/87.6 0 1/8 210 876 321 876 432 876 543 876 654 876 765 876 1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页13折线的量化方案折线的量化方案对x轴上的8段,每段再均匀分为16个,共128个量化间隔;各段的
13、量化间隔互不相同,分别用1、2、8表示。对y轴上的8段,各段再分成16层,共被均匀分为128层,分别与x轴上的128个量化间隔相对应。这样就相当于对输入信号进行不均匀量化,即小信号时量阶小,大信号时量阶大。最小量阶1=1/(12816)=1/2048;最大量阶 8=1/(216)=1/32=641。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3、编码、编码所谓编码就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电平转换成二进制码组的过程;在接收端实施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采用二进制编码,则编码所需的位数取决于量化级数的大小。量化级数越多,量化误差越小,但所需的编码位数越多。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一
14、百三十页3、编码、编码A律13折线编码的实现:由于正负极性信号共有1616=256个量化级,每个量化值需编成8位(28=256)二进制码组。8位二进制代码的256种组合与256种不同的量化电平一一对应。2.2 模拟信号数字化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2.2.2 PCM通信系统方框图 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抽样、量化、编码完成A/D 变换,这样的系统称为PCM(脉冲编码调制)系统)系统。抽样量化编码m(t)A/D译码低通滤波msq(t)D/A信道msq(t)m(t)ms(t)干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图2-11 PCM原理图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传输原理数字传
15、输原理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2.3 时分复用技术2.4 差错控制编码2.5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6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2.7 数字系统同步技术3535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2.3.1 时分复用(TDM)的概念 在数字通信中,一般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技术来提高信道的传输效率。所谓“复用”是多路信号(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号)利用同一个信道进行独立的传输。如利用同一根同轴电缆传输1920路电话,且各路电话之间的传送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扰。2.3 时分复用技术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2.3.1 时分复用(T
16、DM)的概念时分复用(TDM):抽样后的样值序列在时间上离散,即两个样点信号在时间上有间隔,可以利用这一时间间隔传送其他语音信号的样点信号,这就称为“时分复用”。对于语音信号而言,两相邻样值之间的时间间隔是125s(1/8KHz),称为“一帧”。2.3 时分复用技术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2.3.2 PCM 30/32系统帧结构采用TDM制的数字通信系统,在国际上已逐步建立其标准。典型的时分多路复用设备是PCM 30/32系统(基群)。PCM 30/32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2.3 时分复用技术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图2-12 PCM 30/32系统帧结构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
17、十页时隙:将一帧的时间均匀分为32个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个时隙,传送一路语音信号的8位二进制编码;32个时隙依次表示为 ;其中:为话路时隙,共30个话路;传送帧同步信号;传送信令信号;由16帧(编号为 )组成一个复帧。2.3 时分复用技术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页2.3 时分复用技术本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2.3 时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2.3.3 数字复接系列 PCM30/32系统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技术,将30路语音信号复接成速率为2.048Mbit/s的群路信号,称为基群或一次群基群或一次群。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再把一次群信号采用同步或准同步数字复接(Digital Multiplex
18、er)技术,复接成更高速率的数字信号。数字复接系列按传输速率不同,分别称为基群、二次群、三次基群、二次群、三次群、四次群群、四次群等(我国分别称为E1、E2、E3、E4,其速率为2Mbit/s、8Mbit/s、32Mbit/s、140Mbit/s。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图2-13 PDH中分插支路信号的过程 2.3 时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2.3.3 数字复接系列本讲稿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第二章第二章 数字传输原理数字传输原理2.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2.2 模拟信号数字化2.3 时分复用技术2.4 差错控制编码2.5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2.6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2.7 数字系统同步
19、技术4444本讲稿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页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信息编码:信息编码:信源编码信源编码:在分析信源统计特性的基础上,设法通过信源的压缩编码压缩编码去掉这些统计多余成分。(去除冗余,提高有效性)信道编码信道编码:目的是为了改善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就是构造出以最小多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好码”。(添加冗余,提高可靠性)本讲稿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2.4.1 信道分类 按照加性干扰引起的错码分布规律错码分布规律的不同,信道分为以下三类:随机信道突发信道混合信道本讲稿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2.4.1
20、 信道分类1、随机信道(无记忆信道)由随机噪声引起;差错的出现随机,且错码之间是统计独立的;例如由正态分布白噪声引起的错码;本讲稿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2、突发信道(有记忆信道)因脉冲噪声、信道中的衰落现象引起;差错在短时间成串出现,而在其他时间又存在较长的无差错区间,且差错之间相关;3、混合信道既存在随机错码,又存在突发错码;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信道,应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例、设发送数据序列为:00000000001111111111n接收数据序列为:01101001001111001001n则差错序列为:011010010
21、00000110110n错误图样(差错序列):发送数据序列与接收序列对应码位的模和。可见:n发生了两个长度分别为和的突发差错,其错误图样分别为1101001和11011。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页2.4.2 差错控制方式 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检错重发法前向纠错法混合纠错法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页,共一百三十页2.4.2 差错控制方式1、检错重发法(ARQ)发送端经编码后发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收端按一定规则对收到的码组进行有无错误有无错误的判别。若发现有错,则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接收为止。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
22、讲稿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三十页ARQ示意图特点:具备双向信道;时延大;能够发现错误的码反馈信号发收图2-14 检错重发示意图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三十页2、前向纠错法(FEC)发端经编码后发出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码组后,通过译码自动发现并纠正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FEC示意图可以纠正错误的码发收图2-15 前向纠错示意图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三十页特点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自动纠错,不要求检错重发,延时小,实时性好;编、译码设备复杂,传输效率低;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
23、四页,共一百三十页3、混合纠错法 是前向纠错方式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有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对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在纠错能力内,则纠错;超出纠错能力,但能检测错误,则通过反馈信道要求发端重发一遍;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反馈信号发收图2-16 混合纠错法示意图本讲稿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三十页2.4.3 差错控制编码(纠错编码)1、基本思想2、信道编码中的几个概念3、码距与检纠错能力的关系4、差错控制编码的效果5、举例说明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三十页1、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思想发送端被传输的信息序列上附加
24、一些监督码元,这些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接收端按照同一规则检查两者间关系,一旦关系遭破坏,即可发现错误,乃至根据错误图样纠正错误。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是用信息量的冗余来换取的。一般说来,添加的冗余越多,码的检错、纠错能力越强,但信道的传输效率下降也越多。差错控制编码原则上以降低信息传输速率为代价,换取信息传输可靠性提高。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三十页举例说明:假如要传送A、B两个消息F 编码一:编码一:消息A-“0”;消息B-“1”若传输中产生错码(“0”错成“1”或“1”错成“0”)收端无法发现,该编码无检错、纠错能力。F 编
25、码二:编码二:消息A-“00”;消息B-“11”若传输中产生一位错码,则变成“01”或“10”,收端判决为有错(因“01”“10”为禁用码组),但无法确定错码位置,不能纠正,该编码具有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这表明增加一位冗余码元后码具有检出一位错码的能力。2.4 差错控制编码差错控制编码本讲稿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三十页F 编码三:编码三:消息A-“000”;消息B-“111”传输中产生一位或两位错码,都将变成禁用码组,收端判决传输有错。该编码具有检出两位错码的能力。在产生一位错码情况下,收端可根据“大数”法则进行正确判决,能够纠正这一位错码。该编码具有纠正一位错码的能力。这表明增加两位冗余码元后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数字 传输 原理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