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攻击行为伤害他人精选文档.ppt
《第六讲攻击行为伤害他人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攻击行为伤害他人精选文档.ppt(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讲攻击行为伤害他人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九页人际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预测和最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界中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刘易斯路易斯,1981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九页生活中的数据我们记得的911事件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暴力事件,但从伤亡人数来讲,大约与之同时发生的刚果种族大屠杀事件才算是最为惨重的。据报道,死亡人数约300万!部分民众被砍刀活活砍死,其他民众大多在逃离村庄后死于饥饿和疾病(Sengupta,2003)。在邻国卢旺达,约75万人,在1994年夏天的种族灭绝性屠杀中惨遭杀害(Staub,1999)。以上行为显示了人类是何等的残忍!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九页生活中
2、的数据2000年后,这种暴力和毁灭性冲突不再只局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全世界,人类每天要花费20亿美元在武器和军队上,而20亿美元可以为世界上数百万贫困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教育资源并进行环保投资。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250场战争夺走了1.1亿人的生命,足以建立一个人口超过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总人口之口的“死亡国度”!这些无不揭示着整个人类潜质中异常残忍的一面!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九页难道我们像希腊神话中的米诺陶斯一样是半人半兽吗?1941年,仲夏夜的一天,在波兰耶德瓦布内的一个小镇上,非犹太人的一般居民对另一半的犹太居民进行疯狂屠杀,1600名犹太人中只有十几人幸存(G
3、ross,2001)我们要如何来解释人类的这种攻击倾向呢?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九页Question攻击行为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基础还是后天习得的?什么样的情境更容易诱发敌对行为呢?大众媒体对攻击行为有影响吗?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攻击行为?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九页一、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语言行为。这一定义排除车祸,牙科治疗或人行道上的碰撞,但是包括打耳光,当面侮辱,甚至说风凉话。研究者通过让人们决定伤害他人的程度来度量攻击行为:比如用施加多强的电刺激实验。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九页什么是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语言行为。该定义涵盖了两种不同的攻击行为。当动物发怒时,它们在展
4、示典型的社会性攻击行为;而当掠食者潜行在猎物之后时,它们表现的是静息的攻击行为。社会性和静息攻击行为分属不同的脑区。对于人类,心理学家将攻击行为分为:“敌意性”和“工具性”两种。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九页两种攻击行为敌意性攻击行为是有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大多数恐怖活动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罗伯特佩普(2003)对19802001年间发生的所有自杀性爆炸事件进行研究后指出:“所有自杀性恐怖活动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有明确的、现实的和战略性的目标迫使自由的民主国家从恐怖分子眼中属于他们的家园的领土上撤军”。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九页两种攻击行为谋杀
5、大多是敌意性攻击行为。其中约有一半因为意见不合而爆发,其余的源自恋爱中的三角关系和酒精或致幻毒品导致的争吵(Ash,1999)。这些谋杀是冲动性的情感爆发,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来自110个国家的数据显示:更为严厉的死刑惩罚并my减少杀人案件的发生。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九页二、攻击行为的理论(一)生物学理论1、本能论和进化心理优势弗洛伊德和洛伦兹认为攻击行为的能量来自本能(instinctual),这种能量如果得不到释放,这种能量就会越积越多。攻击行为对于获得资源、抵抗攻击、威吓乃至干掉情敌、防止配偶的不忠都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九页(一)生物学理论2.神经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在动物
6、和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能够促进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对杀人犯和死囚的研究证实:脑区异常可能导致异常的攻击行为。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一)生物学理论3.基因的影响遗传因素影响神经系统对暴力线索的敏感性。相对于异卵双胞胎来说,同卵双胞胎更可能在“脾气很大”或者“经常打架”的问题上给出一致的回答。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被判有罪,那另一个双胞胎有一半的可能也有犯罪记录,而在异卵双胞胎中这一比例仅为五分之一。一项对新西兰几百名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结果显示攻击行为使由一种能够改变神经递质平衡的基因和童年时期的受虐待经历共同决定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并非单纯地只受“不良”基因或“不良”环境的影响;相反,基因
7、会使某些儿童对虐待更敏感,反应更强烈。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一)生物学理论4.生物化学因素研究表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同样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对攻击性的敏感性。酒精可以降低人们的自我知觉和考虑后果的能力,进而增加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酒精使人们的个性弱化,降低我们的抑制能力。研究还表明:暴力行为和雄性激素(睾丸激素)也有关系。雄性激素可以促进支配欲和攻击行为的产生。观看短片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九页(二)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是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食物,当我们达到一个目标的动机非常强烈,当我们预期得到满意的结果,却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挫折便产生了。通常,攻击的能量不会直接朝向挫折源释放。我们
8、学会克制直接的报复,特别当别人会对我们这种行为表示反对或者进行惩罚时;相反,我们会把我们的敌意转移到一些安全的目标上。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三)社会学习理论1.攻击行为的回报人类可以习得攻击行为的回报,儿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器胁迫了其他儿童,他很可能会越来越富于攻击性。如:球场上犯规得到的收益也会增加其攻击性。2.观察学习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对成年人攻击行为的观察降低了他们对自己的抑制。而且,孩子常常重复示范者的动作和话语。所以,观察攻击性行为不仅降低孩子对自我的控制,还教给了他们怎样去攻击。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九页(三
9、)社会学习理论2.观察学习一般地,我们受到来自家庭、文化和大众媒体的攻击性榜样的影响。家庭:在家庭,暴力的结果往往是新的暴力。对孩子尖声训斥和拳打脚踢,从而塑造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关于大众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我们在后面还要详细介绍。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另外,较高的犯罪率与缺少父亲的家庭密切相关。美国司法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占了青少年拘留案件中的70%。研究还发现:相比其他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不在身边的孩子被虐待、辍学、离家出走、成为未婚少年父母、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7倍。文化:在崇尚”男子汉气概“的社会里,攻击行为可以很容易地传递给下一代。来自崇尚荣誉的文化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攻击行为 伤害 他人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