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原子结构 (2)精选文档.ppt





《第五章原子结构 (2)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原子结构 (2)精选文档.ppt(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原子结构本讲稿第一页,共八十一页贝克勒尔,贝克勒尔,18521852年生,他年生,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物理学家,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物理学家,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25岁就取得工程师资格,1892年,44岁的贝克勒尔,对物理学已很有研究了。发现放射性的初期,人们不知发现放射性的初期,人们不知它的危害,贝克勒尔由于毫无它的危害,贝克勒尔由于毫无防护下长期接触放射物质,健康防护下长期接触放射物质,健康受到严重损害,50多岁就逝世了。科学界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将放射性物质的射线定名为为“贝克勒尔射线。贝克勒尔射线。”本讲稿第二页
2、,共八十一页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钋(Po)和镭(Ra)的放射性,二者蜕变后最后都变成铅。居里是居里是法国法国人,玛丽却是波兰波兰人人 玛丽玛丽玛丽玛丽 居里(居里(居里(居里(1867.11.71934.7.4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世界著名科学)。世界著名科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家,研究家,研究家,研究放射性放射性现象,发现现象,发现现象,发现现象,发现镭镭镭镭和和和和钋钋钋钋(pp)两种天然)两种天然)两种天然)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
3、贝(第一次获得诺贝(第一次获得诺贝(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4、。本讲稿第三页,共八十一页 经研究发现上述射线是由、三种射线 组成。粒子:带两个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的4倍 粒子:带1个负电荷,(后证明是电子)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天然放射性物质及其蜕变现象的发现,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原子并非是组成物质的“最终质点”,它是可分的,而且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本讲稿第四页,共八十一页二、电子的发现二、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森(J.J.Thomson,英国)在研究物质在真空管的放电现象发现电子,测定了电子的荷质发现电子,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比本讲稿第五页,共八十一页 不论阴极射线管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或电极材料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发射的阴极射线的电子其荷质比都是相等的
5、。因此证明电子是各种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放射性、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可变的,原子还有其内部结构。这是人们对物质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从宏观领域进入到了微观领域。本讲稿第六页,共八十一页汤姆森(Thomson,Elihu)英国-美国发明家。1853年3月29日生于英格兰英格兰;19371937年年3 3月月1313日卒于美国。日卒于美国。本讲稿第七页,共八十一页 汤姆森五岁上随全家来到美国,汤姆森五岁上随全家来到美国,18701870年毕业于一所年毕业于一所尖子学校。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发明家,一生共取得近尖子学校。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发明家,一生共取得近七百项发明的专利权,
6、主要是电学和应用辐射学上的七百项发明的专利权,主要是电学和应用辐射学上的发明。交流电机的成功正是汤姆森的发明成果。发明。交流电机的成功正是汤姆森的发明成果。18901890年,他设计出了一种高频发电机。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年,他设计出了一种高频发电机。他还成立了一家公司,它后来于1892年和爱迪生爱迪生的公司共同组建成的公司共同组建成通用通用电气公司电气公司。本讲稿第八页,共八十一页三、核电荷的确定三、核电荷的确定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斯莱Moseley,系统地研究了用各种元素分别制成阴极所得到的 X射线的波长,发现不同元素各有其特征的X射线谱线,得出原子序数与其X射线波长的关系,而原子序数在
7、数值上正好等于该原子的核电荷。这样通过测定元素的特征X射线光谱,就可以确定其核电荷数。本讲稿第九页,共八十一页莫斯莱莫斯莱(HenryGwysJeffreysMoseley,18871915),英国物理学家。对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实质英国物理学家。对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实质英国物理学家。对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实质英国物理学家。对化学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的实质性内容的研究颇有贡献。性内容的研究颇有贡献。性内容的研究颇有贡献。性内容的研究颇有贡献。他利用他利用他利用他利用X X射线去研究元素,为化学、核物理学和原子射线去研究元素,为化学、核物理学和原子射线去研究元素,为化学、核物理学和原
8、子射线去研究元素,为化学、核物理学和原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奠定了基础。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年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年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年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年仅2828岁的、极有岁的、极有岁的、极有岁的、极有成就的莫斯莱在加利波利的苏维拉湾战斗中阵亡成就的莫斯莱在加利波利的苏维拉湾战斗中阵亡成就的莫斯莱在加利波利的苏维拉湾战斗中阵亡成就的莫斯莱在加利波利的苏维拉湾战斗中阵亡,一一一一颗科学新星从此陨落颗科学新星从此陨落颗科学新星从此陨落颗科学新星从此陨落 。本讲稿第十页,共八十一页四、质子的发现四、质子的发
9、现1919年,卢瑟福Rutherford 用粒子轰击氮,发现氮原子可以放出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其电量与电子相等。由于任何中性原子都可以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成为带正电荷离子,这就说明每一个原子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一个或多个正电性单元质子。质子的发现,还不能解释除H核以外的其它原子核的问题。例如:He原子核内含有两个质子,而它的质量却是H原子的4倍。这多出来的2倍质量又是哪里来的呢?为此,卢瑟福预言,在原子核中必定还存在着一种电中性的粒子。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八十一页18711871年年8 8月月3030日生于新西兰日生于新西兰纳尔逊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家庭。2323岁时获得了三个学位岁时获得了三个学
10、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士)。理学学士)。18951895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年在新西兰大学毕业后,获得英国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进入的奖学金进入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汤姆生的研究生。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八十一页科学成就:科学成就:1 1、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他关于放射性的研究确立了放射性是发自原子内部的变化。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内部的变化。放射性能使一种原子改变成另一种原子,而这是一般物理和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这一发子,
11、而这是一般物理和化学变化所达不到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现打破了元素不会变化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构的研究进入到原子内部这一新的层次,为开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新的科学领域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做了开创性的工作。2 2、19111911年,卢瑟福根据年,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实验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子核式结构模型。该实验被评为评为“物理最美实验物理最美实验”之一。之一。粒子散射实验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八十一页3、人工核反应的实现是卢瑟福的另一项重大贡献。自从元素的
12、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人们一直试图自从元素的放射性衰变被确证以后,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如用电弧放电来实现元素的人工衰变,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变,而只有卢瑟福找到了实现这种衰变的正确途径。这种用粒子或径。这种用粒子或 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射线轰击原子核来引起核反应的方法,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方法,很快就成为人们研究原子核和应用核技术的重要手段。在卢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手段。在卢瑟福的晚年,他已能在实验室中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用人工加速的粒子来引起核反应。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八十一页诺贝尔奖章诺贝尔奖章桃李满天下:19211921
13、年,卢瑟福的助手索年,卢瑟福的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迪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年,卢瑟福的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19221922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年,卢瑟福的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奖;获诺贝尔物理奖;1927年,卢瑟福的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奖;19351935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获诺贝尔物理奖;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八十一页19481948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年,卢瑟福的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奖;19511951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年,卢瑟福的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
14、奖;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781978年,卢瑟福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年,卢瑟福的学生卡皮茨获诺贝尔物理奖。有人说,如果世界上设立培养人才的诺贝尔奖有人说,如果世界上设立培养人才的诺贝尔奖金的话,那么卢瑟福是第一号候选人。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八十一页五、中子的发现五、中子的发现 1923年,卢瑟福的学生、美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Chadwick用高速粒子轰击Be时,发现了这种不带电的粒子。它的质量比质子的质量略大。中子的发现,上述原子核的质量问题就解决了。He核的质量之所以为H原子的两倍,是因为核中除含有2个质子外,还含有2个中子的缘故。由于上述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研究,人们基本弄清了原子的
15、主要组成。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三种基本粒子所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靠核力组成原子核,核靠静电引力而将电子束缚在核外的一定空间运动。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八十一页5.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运动状态5.1.1氢光谱和玻尔理论氢光谱和玻尔理论低压氢气放电管,通高压电流氢原子受激低压氢气放电管,通高压电流氢原子受激发后发光,可见光区有四条线状光谱:发后发光,可见光区有四条线状光谱: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八十一页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八十一页太阳光谱:太阳光谱:连续光谱(七彩虹)连续光谱(七彩虹)按照经典物理学理论,按照经典物理学理论,如果电子绕原子核做如果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会
16、连续光圆周运动:会连续光谱谱.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八十一页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电子因能量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
17、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一页线状光谱也叫原子光谱:线状光谱也叫原子光谱: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发光?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发光?(无机物的鉴定方法)(无机物的鉴定方法)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一页n为主量子数为主量子数-能级序数能级序数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一页普朗克量子论认为普朗克量子论认为:微观粒子吸收和发射能:微观粒子吸收和发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量是不连续的,即是量子化的是量子化的。只能以一。只能以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的整数倍发射或吸收能个最小的能量单位的整数倍发射或吸收能量。而宏观物体
18、吸放能量可以是连续的。量。而宏观物体吸放能量可以是连续的。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一页马克斯.普朗克(1858-1947)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的一生在科学上提出了许多创见,但贡献最大的还是1900年提出的量子假设。他指出,辐射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以最小的分量一份一份地放射出来,这个最小能量单位叫量子,并且还给出了公式。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一页普朗克公式是一个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的公式。量子假说的提出对量子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因此,普朗克于191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一页玻尔原子模型(理论)要点:玻尔原子模型(理论)要点:1、定态轨道(能量不随时间变化):、
19、定态轨道(能量不随时间变化):电子的运动不是随意的,只能在某个定态电子的运动不是随意的,只能在某个定态轨道上运动,并具有该轨道的特定能量。轨道上运动,并具有该轨道的特定能量。2、轨道能级:离核越远,与核的作用越小,能、轨道能级:离核越远,与核的作用越小,能量越高;离核越近,被核束缚的越牢,能量越量越高;离核越近,被核束缚的越牢,能量越低。轨道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低。轨道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称为能级。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一页3、能级跃迁、能级跃迁基态:基态:(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轨道)能量最低的(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轨道)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状态叫基态。激发态激发态:(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轨道)
20、能量较高(不是指某个特定的轨道)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的状态叫激发态。电子从一个定态轨道电子从一个定态轨道跳到另一个定态轨道,称跳到另一个定态轨道,称为为能级跃迁能级跃迁,要放出或吸收辐射能:,要放出或吸收辐射能: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一页激发态原子发光的原因激发态原子发光的原因:能级跃迁。并以光的:能级跃迁。并以光的形式放出能量。形式放出能量。本讲稿第三十页,共八十一页玻尔(1885-1962)1885年10月7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由于对原子结构和辐射研究的贡献,他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一页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连续光谱氢原子光谱本讲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原子结构 2精选文档 第五 原子结构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