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演示PPT讲稿.ppt
《第二章演示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演示PPT讲稿.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演示第1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第2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第3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二、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 概念:概念: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在做环境规划时一般不去研究环境的自净机制,所以可用环境浓度标准值与背景值之差,并通过一定的输入/输出关系转换成排放量,即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以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作为环境容量。环境容量的应用:环境容量的应用:进行区域环境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继而控制区域污染浓度。程序:根据污染
2、源调查结果及已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未来的环境质量;根据预测结果和已确定的环境目标,通过浓度、排放量转换关系计算环境容量;根据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削减量,最后得到综合治理方案。第4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对环境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把环境系统视为一个容纳废弃物的“容器”是不合适的,应与人类社会行为有关。(2)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不足以涵盖环境对人类发展的支持能力。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的能力只是其环境功能的一部分,其还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能源,为人类提供各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载体。环境容纳
3、人类社会行为所排放的废物的量可以用环境容量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支持作用不能用环境容量来完全概括。(3)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解决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环境规划,不能很好解决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题。题。环境容量是根据环境质量预测值和环境目标计算出,污染物削减是根据费用效益分析,以最小费用为目标来进行分配的。既不能很好解决由环境容量浓度目标反推至各源强的分配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也不能有效给未来的一些不可预见的工业发展腾出预留的环境容量。第5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环境承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量环境承载量,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
4、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既不是一个纯粹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的量,又不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的量,它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据。2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描述 要将环境承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不仅要建立起概念模型,还要将其量化,能够定量描述其大小。若将环境承载力看成一个函数,那么它至少包含三个自变量:时间(T)、空间(S)、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B):EBC=F(T,S,B)第6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3指标体系 给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模型还不能得到量化值
5、,因为目前不能直接得到其函数表达式。所以可采用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来间接地表达某一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一多维向量,其每一分量又可能有多维指标构成,所以描述环境承载力的指标构成一庞大的指标体系。这里不可能给出所有的指标,因为即使在同一地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内容和方向上也可能有较大差异。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资源供给指标,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社会影响指标,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和人口密度等。污染容纳指标,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第7
6、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4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不仅要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作出安排,还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不破坏或少破坏环境的基础上,甚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换句话说,其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环境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承载力范围之内制定经济发展的最优政策。环境规划将提供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最优方案,使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与相应的环境状态相匹配,使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环境在发展中得到保护和改
7、善。第8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第二节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一、持续发展一、持续发展 要求自学要求自学二、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二、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理论(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一)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熵变描述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人地关系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人地关系系统是远离
8、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达到某一达到某一“临界限制临界限制”时,通过涨落发生非平衡相变,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时,通过涨落发生非平衡相变,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同时,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变为时空、结构和功能上的新的有能量和信息的同时,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变为时空、结构和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稳定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分支。可见,人地关系形成耗散结构过程正是靠系序稳定状态,形成耗散结构分支。可见,人地关系形成耗散结构过程正是靠系统开放而不断向其内输入低熵能量、物质和信息,产生负熵流得以维持。统开放而不断向其内输入低熵能量、物质和信息,产生负熵流得以维持。第9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
9、星期二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人地系统遵循熵方程:ds=dSi+dSe 式中,dSi表示人地关系的熵产生,dSi0;dSe表示人地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熵交换引起的熵流,其值可正、可负、可为零;dS表示人地系统的熵变,可以衡量人地关系状态的变化。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状态的熵变类型可分为:(1)人地系统dS0的协调共生型,(2)人地系统dS0的人地冲突型,(3)人地系统dS=0的警戒协调型,(4)人地关系dS不确定的混沌型。第10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二)协调共生的机制响应 环境规划的区域是由人类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组成的人地协调共生系统,维持协调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从其外部环境不断获取
10、负熵流。维持协调共生关系的充要条件是从其外部环境不断获取负熵流。复杂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主要是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和自我调节维持稳定的负反馈关系之间的相互偶合,决定着人地关系的行为和区域发展的前途。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意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至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到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复杂有序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创造这种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编制创造这种系统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编
11、制区域性环境规划。区域性环境规划。第11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 二、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二、人地系统持续发展理论 (一)人地系统发展的动力学过程 区域性的人地系统是人占主导地位的复杂系统。人作为调控人地系统的主人,一方面不断地适应其区域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于区域环境,并深刻影响着区域环境的结构、功能。反过来,区域环境则通过其赋存的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为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并制约人类活动规模、强度和效果。在人地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中,资源环境作为“地”的一面,是自然过程的变化;人类社会活动作为“人”的一面,是人文过程的变化。区域人地系统由于人文
12、过程伴随区域人口的增长、人的物质和能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日益得到强化。人类的生存、享受、发展生存、享受、发展三大需求驱动力成了区域人地系统发展的真正动力源。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自然的反作用。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是“人”与“地”双向作用的桥梁和手段,它通过 对“人”的作用,增强人类作用于“地”的能力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水平;通过对“地”的作用,增强了资源环境利用效益和恢复再生自净能力。第12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二)系统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区域人地系统的持续发展,可以看作是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物质实体发展
13、,又要包括科技教育、政策体制和法规标准等非物质实体发展的多维综合协调发展过程。把区域经济活动作为整体,寻求最经济的同生态环境协调。把人类的生存利益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经济活动同改革社会活动结合,提高社会整体宏观效益。在编制经济与环境协调型规划时必须明确人地系统协调观念。注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经济性”,不仅要在规划中体现能源效率、环境容量使用效率、生存负荷效率、社会进步效率、各种资源使用效率和空间效率等,还要在维护人类良好生态环境前提下,分析人地系统的交叉效率及其整体协调程度,以保证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第13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第三节第三节 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一、复合生态
14、系统理论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马世骏教授于1981年提出的: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社会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又是社会联系自然的中介;自然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是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系统,如农村、城市及区域实质上是一个由人的活动的社会属性以及自然过程的相互关系构成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由环境规划的定义“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可以看出,环境规划是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展开的,要做好环境规划工作就必须全面
15、综合地研究所规划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第14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第15页,共30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二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然子系统自然子系统以生物结构及物理结构为主线,以生物环境的协同共生及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支持、缓冲及净化为特征,它是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物质基础自然物质基础;社会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以人口为中心,包括年龄结构、智力结构和职业结构等,通过产业系统把它们组成高效的社高效的社会组织会组织;经济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产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资金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演示 PPT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