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劳.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十三章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劳.ppt(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概述劳动合同法概述劳动合同法概述劳动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基准劳动基准劳动基准劳动基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一、一、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状况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状况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状况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状况二、二、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合同法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劳动合同法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
2、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劳动合同法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劳动合同法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我国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的出台经历了较长时间。早在的出台经历了较长时间。早在的出台经历了较长时间。早在的出台经历了较长时间。早在1956195619561956年,我年,我年,我年,我国就曾起草国就曾起草国就曾起草国就曾起草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由于历史原因而未能正式形成法律。,由于历史原因而未能正式形成法律。,由
3、于历史原因而未能正式形成法律。,由于历史原因而未能正式形成法律。1979197919791979年第二次起草年第二次起草年第二次起草年第二次起草劳劳劳劳动法动法动法动法,1983198319831983年年年年7 7 7 7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月曾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劳动法草案劳动法草案劳动法草案劳动法草案,但因为很多问题,但因为很多问题,但因为很多问题,但因为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难以妥善解决,未提交全国人大审议。90909090
4、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了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了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了年代初期第三次起草了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劳动法,该草案,该草案,该草案,该草案于于于于1994199419941994年年年年7 7 7 7月月月月5 5 5 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共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共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共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共13131313章章章章107107107107条。该法于条。该法于条。该法于条。该法于1995199519951995年年年年1 1 1 1月月月
5、月1 1 1 1日起实施。日起实施。日起实施。日起实施。在此前后,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台了多部劳动管理法在此前后,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台了多部劳动管理法在此前后,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台了多部劳动管理法在此前后,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还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台了多部劳动管理法律法规,形成了劳动管理法律体系。律法规,形成了劳动管理法律体系。律法规,形成了劳动管理法律体系。律法规,形成了劳动管理法律体系。2007200720072007年年年年6 6 6 6月月月月292929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6、第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282828次会议通次会议通次会议通次会议通过了过了过了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以下简称(以下简称(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自),自),自),自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1 1 1 1月月月月1 1 1 1日日日日起施行。为了更好地配合起施行。为了更好地配合起施行。为了更好地配合起施行。为了更好地配合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的实施,的实施,的实施,2008200820082008年年年年9 9
7、 9 9月月月月18181818日,国务院出台了日,国务院出台了日,国务院出台了日,国务院出台了中中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及及及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在在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更注重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更注重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更注重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
8、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更注重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概概 念念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劳动获取收入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劳动获取收入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劳动获取收入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劳动获取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自然人要成为劳动者,须具备主体资格,即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自然人要成为劳动者,须具备主体
9、资格,即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自然人要成为劳动者,须具备主体资格,即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自然人要成为劳动者,须具备主体资格,即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所谓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
10、;所谓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依法享受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务的能力。务的能力。务的能力。(一)劳动者(一)劳动者(二)用人单位 概概 念念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使用和管理劳动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使用和管理劳动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使用和管理劳动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使用和管理劳动者并付给其劳动报酬的单位。在我国用人单位既包者并付给其劳动
11、报酬的单位。在我国用人单位既包者并付给其劳动报酬的单位。在我国用人单位既包者并付给其劳动报酬的单位。在我国用人单位既包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括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位,也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位,也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位,也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还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或聘用关系会团体,还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或聘用关系会团体,还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或聘用关
12、系会团体,还包括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或聘用关系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第二节劳动合同特征特征特征特征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所谓确立劳动关系是指在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所谓确立劳动关系是指在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合同在主体上具有固定性 劳动合同主体在双方地位上具有从属性 劳动合同时间上具有
13、继续性 二、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订订订订立立立立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合合合合同同同同,应应应应当当当当遵遵遵遵循循循循合合合合法法法法、公公公公平平平平、平平平平等等等等自自自自愿愿愿愿、协协协协商商商商一一一一致致致致、诚诚诚诚实实实实信信信信用用用用的的的的原原原原则则则则。依依依依法法法法订订订订立立立立的的的的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合合合合同同同同具具具具有有有有约约约约束束束束力力力力,用用用用人人人人单单单单位位位位与与与与劳劳劳劳动动动动者者者者应应应应当当当当履履履履行行行行劳劳劳劳动动动动合合合合同同同同约约约约定定定定的的的的义务。义务。义务。义务。三、劳动合同的种类有固定
14、期限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动合同动合同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内容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条款:条款: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用人单位的名
15、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要负责人;要负责人;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其他有效身份证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和工作地点;和工作地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社会
16、保险;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以上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除以上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除以上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除以上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
17、和福利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遇等其他事项。遇等其他事项。遇等其他事项。五、劳动合同的效力(一)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劳动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生效示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生效示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生效示一致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生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起
18、始时间。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即告成立,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即告成立,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即告成立,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需经签证或公证的劳动合同,自签证或需经签证或公证的
19、劳动合同,自签证或需经签证或公证的劳动合同,自签证或需经签证或公证的劳动合同,自签证或公证之日起生效。公证之日起生效。公证之日起生效。公证之日起生效。(二)劳动合同的无效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订立,但严重缺乏合同生效要件,不无效劳动合同,是指虽经当事人订立,但严重缺乏合同生效要件,不能产生有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能产生有效合同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三种情况: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的三种情况:以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
20、动合同的;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劳动合同无效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全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全部无效自订立之日起即为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部无效自订立之日起即为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章 第十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