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哲学.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康德 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德 哲学.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曲阜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康德康德康德康德 哲学哲学哲学哲学Contents“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2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4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3 3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3 1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3 5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 1818世纪末至世纪末至1919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概括总结,建立一个个庞大的哲学体集大成式的概括总结,建立一个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将古典哲学推向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
2、段。系,将古典哲学推向最高也是最后的发展阶段。康德康德费希特费希特谢林谢林黑格尔黑格尔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背景v1618-1648“1618-1648“三十年战争三十年战争”(第一次欧洲战(第一次欧洲战争),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落后争),德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落后v文化领域的建树:莫扎特、贝多芬、莱辛、文化领域的建树:莫扎特、贝多芬、莱辛、歌德、席勒、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歌德、席勒、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v世界大事: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世界大事: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统治欧洲及战败破仑统治欧洲及战败一
3、、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背景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背景v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僵局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方面的争论僵局v科学理性与自由的冲突科学理性与自由的冲突v形而上学名存实亡形而上学名存实亡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一、康德及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康德(Immanuel KantImmanuel Kant,1724172418041804)v17701770年论文年论文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式和原则为标志,将其哲学划分为为标志,将其哲学划分为“前前批判时期批判时期”和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两阶段两阶段v康德哲学被称为康德哲
4、学被称为“批判哲学批判哲学”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二、二、“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v休谟的怀疑论使休谟的怀疑论使唯理论唯理论和和经验论经验论的理的理想陷入困境想陷入困境知识知识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只要符合自己的法则不矛盾就是普遍必然的必须建立在感觉经验之上,只能是或然的二、二、“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v法国思想家卢梭将自然与文明、道德与科法国思想家卢梭将自然与文明、道德与科学对立起来学对立起来v康德认为,形而上学虽然作为科学是不可康德认为,形而上学虽然作为科学是不可能的
5、,但形而上学却体现了人类精神终极能的,但形而上学却体现了人类精神终极u u关怀的最高理想,就是企图超越自身的有关怀的最高理想,就是企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通达至高无上的自由境界限性,通达至高无上的自由境界v通过批判,为形而上学寻找出路通过批判,为形而上学寻找出路二、二、“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经验论与唯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困境论的困境“调和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不是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认识主而是对象必须符合认识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哥白尼式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革命”经验为知识提供材
6、料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主体为知识提供形式主体为知识提供形式知识就内容而言是经验的,知识就内容而言是经验的,就形式而言是先天的就形式而言是先天的二、二、“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v康德康德“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式革命”证明科学知识的普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突出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作遍必然性,突出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和能动性用和能动性v对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制对理性认识能力的限制事物事物事物对我们的事物对我们的“表现表现”认识之外的物自体、事认识之外的物自体、事物自身、自在之物物自身、自在之物为自由开辟道路为自由开辟道路知识知识主体先天主体先天主体先天主体先天认识形式认识形式认识形式认识形式
7、不可不可认识认识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批判批判”不是批评或驳斥,而是不是批评或驳斥,而是分析分析v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理性的认识能力:理性的认识能力v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理性的实践能力,或:理性的实践能力,或 意志能力意志能力v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判断力:判断力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判断知识的基本单位不是概念而是判断分析判断:宾词蕴含于主词中分析判断:宾词蕴含于主词中综合判断:宾词是后天综合判断:宾词是后天经验加在主词之上经验加在主词之上先天的,无新先天的,无新知识知识后天的综合判断后天的综合判断先天的综合判断先天的综合判断先天性来
8、源先天性来源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先验先验哲学哲学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考察理考察理性认识性认识能力能力先验感性论先验感性论: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先验逻辑先验逻辑真理的逻辑:真理的逻辑:知识范畴知识范畴对于经验的立法作用对于经验的立法作用幻相的逻辑:幻相的逻辑:理性之理理性之理念超越经验的界限造成念超越经验的界限造成先验幻相,先验幻相,“辩证法辩证法”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先验感性论先验感性论v主体的感性直观能力:经验直观、先验直主体的感性直观能力:经验直观、先验直观观v感性的直观形式:空间与时间感性的直观形式:空间与
9、时间“形而上学的阐明形而上学的阐明”“先验的阐明先验的阐明”不是由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的不是由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的概念概念是一切外部直观之中必然的先是一切外部直观之中必然的先天表象天表象不是经验的概念而是纯粹的直不是经验的概念而是纯粹的直观观是一个无限的所予量是一个无限的所予量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作用作用特点特点先天认识形式先天认识形式感性感性接受经验质料接受经验质料接受性接受性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知性知性对经验质料进对经验质料进行综合统一以行综合统一以构成知识构成知识构成性构成性知性纯概念知性纯概念范畴范畴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v知
10、性两功能:知性两功能:逻辑功能逻辑功能:在知识的基础上规定着思维的判断形式,形式逻辑的范围认识功能认识功能:提供新的知识,是先验逻辑领域形式逻辑与先验逻辑是对应的,每一个判断形式的背后都有某种先验的要素(范畴先验的要素(范畴)作为其基础形式逻辑整理建立由量、质、关系和样式四组十二个判断形式所组成的判断表,并对应建立先验逻辑的范畴表。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v先验演绎先验演绎:关于范畴用于经验之客观有效性的证:关于范畴用于经验之客观有效性的证明。分为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明。分为主观演绎与客观演绎v主观演绎主观演绎:通过说明形成知识的主观条件揭示知:通过说明形成知识的主观
11、条件揭示知识的先天条件。识的先天条件。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知识以判断为基本单位,而判断就是以某种形式把不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同的表象或概念联结(综合综合综合综合)在一起。)在一起。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综合的三重作用:直观中把握性的综合;想象中再现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性的综合;概念中认知性的综合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认识的对象只是表象,即把不同的表象结合于一身的同一性(对象概念)同一性(对象概念)意识的同一性意识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自我的同一性为其基础和前提为其基础和前提一切认识之最高的根据就是先验主一切认识之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德 哲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