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21/20231消费者消费者(基基数数与序数与序数效用论效用论)厂商厂商(生产生产理论与成理论与成本理论本理论)SDSD回顾和前瞻回顾和前瞻及教学要求及教学要求产品市场理论产品市场理论要素市场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供给生产要素需求生产要素需求产品需求产品需求产品供给产品供给一一般般均均衡衡论论福福利利经经济济学学1/21/20232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第四节、效率与公平第四节、效率与公平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第二节、帕累托最优第二节、帕累托最优第一节、一般
2、均衡理论第一节、一般均衡理论1/21/20233 第一节、一般均衡论第一节、一般均衡论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1/21/20234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只考虑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
3、格的分析只考虑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被称为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用局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用局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P=f(Q,L,W)P=g(Q,L,W)W=h(L,Q,P)W=k(L,Q,P)1/21/20235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在一般均衡分析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且也取决于
4、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的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一般均衡分析(分析方法被称为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P=f(Q,
5、L,W)P=g(Q,L,W)W=h(L,Q,P)W=k(L,Q,P)?1/21/20236法国经济学家里昂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地认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地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他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他第一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二、一般均衡的存在性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是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在该价格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体系上,所有商品的供求均相等?除此之外,他还对一般均衡的
6、除此之外,他还对一般均衡的惟一性惟一性、稳定性稳定性及及最优性最优性等问等问题也作过探索。题也作过探索。瓦尔拉斯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存在一组价格,使所有市场的供瓦尔拉斯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存在一组价格,使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恰好相等,亦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给和需求恰好相等,亦即存在着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1/21/20237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二节、第二节、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一、均衡结果的判断与福利经济学一、均衡结果的判断与福利经济学四、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六、帕累托标
7、准的局限六、帕累托标准的局限五、五、“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与帕累托最优与帕累托最优1/21/20238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福利经济学的性质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福利经济学的性质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考虑一个国家实现最)考虑一个国家实现最大经济福利所大经济福利所应具备的条件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国家为了增进经济,以及国家为了增进经济福利福利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其中的福利包括,其中的福利包括:故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故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2)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配置。)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最优配置。(1)要素在厂商之间的最优配置
8、。)要素在厂商之间的最优配置。1/21/20239个人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个人生存在世时所具有的各种需要得是指个人生存在世时所具有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受到的生理或心理的幸福。到满足而感受到的生理或心理的幸福。福利经济学研究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福利中的经济福利。社会福利中的经济福利。在社会福利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福利被称作在社会福利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福利被称作“经济福利经济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有机加总,即社会全体成员物是个人福利的有机加总,即社会全体成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受到的幸福与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受到的幸福与快乐。快乐。一、均衡结果的判断:
9、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1/202310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于英国的经济学家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一书,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该书中,一书,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该书中,庇古确定了庇古确定了衡量经济福利的尺度衡量经济福利的尺度国民收入。并把国民收入。并把国民收入分解为两大指标国民收入分解为两大指标: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庇古的福利经济学(2)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状况。)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状况。(1)国民收入的数量。)国民收入的数量。1/21/202311在不减少穷
10、人的收入、不增加生产要素的消在不减少穷人的收入、不增加生产要素的消耗的前提下,国民收入在数量上增加了。耗的前提下,国民收入在数量上增加了。一、均衡结果的判断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经济福利增进的标准:经济福利增进的标准在国民收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财富从富人在国民收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财富从富人手中转移到了穷人手中。手中转移到了穷人手中。公平标准:公平标准:效率标准:效率标准:1/21/202312一、均衡结果的判断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经济福利增进的效率判断:经济福利增进的效率判断没达到理想产量时,可通过国家干预(课税没达到理想产量时,可通过国家干预(课税or补贴)补贴)使其达到最优。使其达到最优。
11、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生产的国民收入,被庇古称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生产的国民收入,被庇古称为为“理想产量理想产量”。在效率方面,生产资源达到最优标准的均衡条件在效率方面,生产资源达到最优标准的均衡条件是:是:任何一种生产资源用在各种用途上、最后一任何一种生产资源用在各种用途上、最后一单位所提供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而不是边际单位所提供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而不是边际私人纯产值相等)私人纯产值相等)。1/21/202313在国民收入公平分配方面,庇古的政策主张是:在国民收入公平分配方面,庇古的政策主张是:在保持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在保持国民收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向富人征向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
12、遗产税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用税收发展文教卫生事,用税收发展文教卫生事业,改善穷人的受教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开业,改善穷人的受教育和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开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使穷人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使穷人的经济福利增加。的经济福利增加。一、均衡结果的判断一、均衡结果的判断:经济福利增进的公平判断:经济福利增进的公平判断1/21/202314假定整个社会假定整个社会 只有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只有两种可能的资源配置状态A A和和B B。如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 A优于优于B B,而没有人认为而没有人认为A A劣于劣于B B,则认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
13、亦有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 A A 优于优于 B B!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906年出版了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书,在一书,在序数效用基础上,利用无差异曲线这一分析工具,提出了序数效用基础上,利用无差异曲线这一分析工具,提出了“帕帕累托最优累托最优”标准。标准。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帕累托最优标准(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帕累托最优标准(Pareto Criterion)与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标准指具有帕累托标准指具有“一致认同性一致认同性”的准则:的准则: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
14、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1/21/202315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这就是帕累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这就是帕累托效率(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进均不存在,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作经济效率。一、均衡结
15、果的判断: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Pareto optimality)1/21/202316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实现帕累一、均衡结果的判断: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21/202317XBYBOBXAYAOA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艾奇渥斯盒形图介绍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艾奇渥斯盒形图介绍 艾奇渥斯盒是一个矩形盒:艾奇渥斯盒是一个矩形盒:OB表示消费者表示消费者B的原点。的原点。OA表示消费者表示消费者A的原点,的
16、原点,它的纵轴表示它的纵轴表示Y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数量;它的横轴表示它的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产品的数量,盒中的任意一点(包括边界)表示盒中的任意一点(包括边界)表示X和和Y在在A和和B之间的分配。之间的分配。1/21/202318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契约曲线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契约曲线VXBYBOBXAYAOAUA1UB3UA2UB2UA3UB1aa代表双方都不愿意改变的交换结果吗?代表双方都不愿意改变的交换结果吗?a是UB1和UA2的交点!盒内UB1和UA2之间的点,是能够同时提高A和B效用水平的点,是帕累托改进的交换方向!所有无差异曲线之所有无差异曲线之间的公切点,符合间的公切点
17、,符合帕累托最优标准,帕累托最优标准,这些点构成交换的这些点构成交换的契约曲线。契约曲线。所有的帕累托最优产品所有的帕累托最优产品分配状态的点都在交换分配状态的点都在交换的契约曲线上。的契约曲线上。推广即为:所有消费者买推广即为:所有消费者买进的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进的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均相等,就达到了替代率均相等,就达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最优分配点吗?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最优分配点吗?1/21/202319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契约曲线三、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契约曲线KcOcLcKDODLDQD1QD2QD3QC3QC2QC1Va所有的等产量
18、曲线之间的公切点构成的所有的等产量曲线之间的公切点构成的曲线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曲线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所有的帕累托最所有的帕累托最优要素配置状态优要素配置状态的点都在生产的的点都在生产的契约曲线上。契约曲线上。所有厂商生产任一所有厂商生产任一种产品所使用的任种产品所使用的任何生产要素的边际何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均相等,技术替代率均相等,则实现了生产的帕则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累托最优。1/21/202320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最优意味着什么?或需要什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最优意味着什么?或需要什么条件?么条件?四、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四、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只是说明消
19、费是最有效率的;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假定整个经济体系:假定整个经济体系: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他们在X和Y两种产品之间进行选择;只有两个生产者C和D,他们在两种生产要素L和K之间进行选择,以生产两种产品X和Y。A和B的无差异曲线族(或效用函数)既定;C和D的等产量线(或生产函数)族既定;1/21/202321进一步假定生产者进一步假定生产者C只生产一种产品只生产一种产品X,生产者生产者D只生产另外只生产另外一种产品一种产品Y。OCX1ODY2E2E1KLYOXY1X2E2E1X1Y1Y2X
20、2V(一)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相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之前的假定经济社会为例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要素总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要素总量前提下的最优产出,因此,生产的契约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量前提下的最优产出,因此,生产的契约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对应!线相对应!1/21/202322YX 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两个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有两个特点:O(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转换率(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2)它向右上方凸出。其原因是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它向右上方凸出。其原因是产品
21、的边际转换率(MRT)递增。递增。(1)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向右下方倾斜。因为一种产出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另一种产出的减少;1/21/20232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以假定的经以假定的经济社会为例济社会为例YOAXOBSE2E1Y0X0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既定技术条件和资源总量既定技术条件和资源总量下的一种最优产出!下的一种最优产出!但该产出怎样在假定经济社会但该产出怎样在假定经济社会中的中的A和和B之间分配才最优呢?之间分配才最优呢?1/21/2023
22、24(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交换的帕累托最优(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五、五、“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与帕累托最优:福与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利经济学第一定理(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完全竞争市场经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济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存在:?1/21/202325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在所有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和其他的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和其他的一些条件下,任何一个帕累托最
23、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最初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以从适当的最初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来达到。(即证明了来达到。(即证明了“无形的手无形的手”的原理。)的原理。)五、五、“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与帕累托最优:福与帕累托最优: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表明,完全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表明,完全竞争是社会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充分必竞争是社会资源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要条件!1/21/202326(2)帕累托最优未考虑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帕累托最优未考虑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1)帕累托效率标准假定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互
24、)帕累托效率标准假定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互不影响,不影响,这不符合实际。实际上很多行为都在着这不符合实际。实际上很多行为都在着“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六、帕累托最优标准的局限六、帕累托最优标准的局限(3)虽然满足帕累托最优,但无法对生产和交换)虽然满足帕累托最优,但无法对生产和交换契约曲线上的点熟优熟劣进行比较!契约曲线上的点熟优熟劣进行比较!(4)尚不能回答经济社会的生产怎样将资源配置到生)尚不能回答经济社会的生产怎样将资源配置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个点,而不是可能性曲线上的其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个点,而不是可能性曲线上的其它点?它点?1/21/202327一、效用可能性曲线一、效用可能性曲线第三
25、节、社会福利函数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三、不可能性定理三、不可能性定理二、社会福利函数二、社会福利函数四、再论四、再论“无形的手无形的手”1/21/202328一、效用可能性曲线:概念一、效用可能性曲线:概念YOAXOBeY0X0UUAUBOUe存在无数个类似于点存在无数个类似于点e的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满足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条件的资源配置状态!与与e对应的是一对对应的是一对最优最优的效用组合的效用组合与无数个类似于对与无数个类似于对应于应于e e点的最优效用点的最优效用组合构成既定技术组合构成既定技术条件和资源总量的条件和资源总量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效用可能性曲线
26、。1/21/202329一、效用可能性曲线:特点一、效用可能性曲线:特点UUAUBOUe由于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的点均由满足全部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而来,因此,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与B相反(否则存在帕累托改进)。即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可能性曲线的“凹凸性”是随意的!三个区域的划分:无效率区域效用不可能区域边界因没达到帕累托最优条件效用可能性区域福利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在效用可能性区域中福利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在效用可能性区域中找到一点或一些点使社会福利最大!找到一点或一些点使社会福利最大!1/21/202330二、社会福利函数:概念二、社会福利函数:概念W=f(U1,Un,E)E为其他因素。为其他因素。社会
27、福利函数是由社会每个成员的个人效用综合而成,社会福利函数是由社会每个成员的个人效用综合而成,取决于全体成员获得的满足水平。用公式表示为:取决于全体成员获得的满足水平。用公式表示为:美国经济学家柏格森于美国经济学家柏格森于1938年撰写的年撰写的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一些方面的重新表述一些方面的重新表述一文,首先提出引进一文,首先提出引进“社会福社会福利函数利函数”。后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后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将之加萨缪尔森将之加以发展。以发展。假设一个社会只有假设一个社会只有 A、B 两个人。社会福利函数简两个人。社会福利函数简化为:化为:W=f(UA,UB)1/21/202331W3W2
28、W1社会福利函数在图形中表现为一族社会无差异曲线(如下图)社会福利函数在图形中表现为一族社会无差异曲线(如下图),每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福利社会水平,离原点越远,每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一种福利社会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二、社会福利函数:无差异曲线二、社会福利函数:无差异曲线UBOUA1/21/202332二、社会福利函数:资源配置的均衡确定二、社会福利函数:资源配置的均衡确定UUAUBOUeW3W2W1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资源配置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具体位置确定!社会福利函数要存在!即能不能在不同偏好当中合即能不
29、能在不同偏好当中合理的形成社会福利函数!理的形成社会福利函数!1/21/202333要达到最优社会福利水平点,就必须先确定社会福要达到最优社会福利水平点,就必须先确定社会福利函数。但是,对于最优社会福利函数本身存在两利函数。但是,对于最优社会福利函数本身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个主要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罗对于第一个问题,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罗1951年用数学年用数学证明: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适用于所有个证明: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次序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人偏好次序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阿罗不可能定理(理(Impossibility t
30、heorem)”。(2)如何界定公平的问题。)如何界定公平的问题。(1)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三、不可能性定理三、不可能性定理1/21/202334甲、乙、丙三人一人一票,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甲、乙、丙三人一人一票,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显然自由投票的三种结果自相矛盾,所以没有适合所有个人显然自由投票的三种结果自相矛盾,所以没有适合所有个人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案例分析:假设社会中有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分别对三案例分析:假设社会中有甲、乙、丙三个人,他们分别对三种经济安排种经济安排A、B、C进行投票,用以确定社会对这三种情况进行投票,用以确定社会对这三种情况的偏好,假
31、定:的偏好,假定:对对C、A进行表决,则:进行表决,则:C A。对对B、C进行表决,则:进行表决,则:B C;对对A、B进行表决,则:进行表决,则:A B;丙的偏好顺序是:丙的偏好顺序是:C A B。乙的偏好顺序是:乙的偏好顺序是:B C A;甲的偏好顺序是:甲的偏好顺序是:A B C;1/21/202335 对于第二个问题,即公平性问题,经济学家尚未对于第二个问题,即公平性问题,经济学家尚未有统一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有统一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包括:(3)最大最小()最大最小(maxmin)的社会福利函数观。认)的社会福利函数观。认为福利标准是社会中境况最差的成员的效用达到最
32、为福利标准是社会中境况最差的成员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大化。(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utilitarian)的社会福利函数观。认)的社会福利函数观。认为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效用的加权平均。为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效用的加权平均。(1)平均主义()平均主义(egalitarian)的社会福利函数观。)的社会福利函数观。强调绝对平均分配。强调绝对平均分配。1/21/202336四、再论四、再论“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一)(一)在严格假定的前提下(完全竞争),在严格假定的前提下(完全竞争),“无形的手无形的手”理理论上能够促成同时满足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论上能够促成同时满足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帕累托
33、最优状态的具体确定依赖于社会福利函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具体确定依赖于社会福利函数;在个人偏好存在差异的社会,社会福利函数的不确定,在个人偏好存在差异的社会,社会福利函数的不确定,使使“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不能指引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明确方向!不能指引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明确方向!是肯定是肯定“独裁独裁”对社会偏好的统一作用,还是否定对社会偏好的统一作用,还是否定“无形的手无形的手”的自然力量的存在?的自然力量的存在?在在“独裁独裁”不能彻底统一社会中的个人偏好、社会偏好不能彻底统一社会中的个人偏好、社会偏好又兼具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现实与未来社会中,我们宁愿又兼具同质性和异质性的现实与未来社会中,我们宁愿相
34、信两种力量的同时存在!相信两种力量的同时存在!1/21/202337四、再论四、再论“无形的手无形的手”(二)(二)另外,公平是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公平又是主另外,公平是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公平又是主观的,这使西方经济学曾决议背弃主观价值评判,而现却越观的,这使西方经济学曾决议背弃主观价值评判,而现却越来越依赖主观价值评判,以至于人们认为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来越依赖主观价值评判,以至于人们认为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情形下,无形的手就不可能促成帕累托最优!情形下,无形的手就不可能促成帕累托最优!最后,现实中存在让最后,现实中存在让“无形的手无形的手”失灵的种种原因,我们更失灵的种种原因
35、,我们更不能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希望全部寄托给不能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希望全部寄托给“无形的手无形的手”,现,现实中的均衡应当是个体利益要求和个体的行为决策与集体利实中的均衡应当是个体利益要求和个体的行为决策与集体利益要求和集体行动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益要求和集体行动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简单地立足于静态分析无法解释经济社会如何将走出个如果说简单地立足于静态分析无法解释经济社会如何将走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之间的囚徒困境,那么,我们就应当从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之间的囚徒困境,那么,我们就应当从我们认识经济社会的方法中寻求突破,比如按静态分析和比较我们认识经济社会的方法中寻求突破,比如按静态分
36、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去表达这一演进的(经济)世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去表达这一演进的(经济)世界!1/21/202338 第四节、效率与公平第四节、效率与公平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二、二、“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和和“兼顾公兼顾公平平”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21/202339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相互促进的,但更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目标有时候是相互促进的,但更多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的。主要表现在:多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这里,效率是指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公平是在这里,效率是指资源的更加优化
37、的配置,公平是指收入的更加平等的分配。指收入的更加平等的分配。公平的增进也不一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公平的增进也不一定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平的增进;效率的提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平的增进;1/21/2023401、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QQOQ2GEQ112FBCDA4545 假定社会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假定社会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为Q,Q要在两个社会成员要在两个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则对于点之间进行分配。则对于点A有:有:Q1 Q2,且,且Q1+Q2 Q。从。从效率角度看,效率角度看,QQ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比点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比点A更好。更好。1/21/2023
38、41QQOQ2GEQ112FBCDA4545但是从公平的观点来看,情况就不一定了:但是从公平的观点来看,情况就不一定了:(4)从点)从点A向点向点F或或G移动:移动:(3)从点)从点A向点向点D或或E移动:移动:(2)从点)从点A向点向点C移动:移动:(1)从点)从点A向点向点B移动:移动: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改善;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改善;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不变;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不变;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恶化;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恶化;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先改善后恶化。分配随效率的提高而先改善后恶化。1/21/202342(2)平等化的间接效率损失,它产生于平等化本身所带来的)平等化的间接效率损失,
39、它产生于平等化本身所带来的各种各种“反刺激反刺激”效应。我们知道,政府改善收入分配的两个效应。我们知道,政府改善收入分配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和转移支付。而它们的反刺激效应都是最重要的手段是税收和转移支付。而它们的反刺激效应都是非常明显的。非常明显的。2、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平等化的效率损失包括两个方面:平等化的效率损失包括两个方面:(1)平等化的直接效率损失,它是为获得更大程度的平等)平等化的直接效率损失,它是为获得更大程度的平等而不得不支出的各种费用。而不得不支出的各种费用。1/21/202343对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较为普遍的解决思路是对于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较为普遍的
40、解决思路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兼顾公平”。2、兼顾公平。兼顾公平主要做好以下的工作:、兼顾公平。兼顾公平主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减少)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2)促进机会均等,如教育机会、)促进机会均等,如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共享信息机会等;(就业机会、共享信息机会等;(3)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人的垄断性收入;(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1、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效率,把效率当做决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的因素,在先
41、考虑效率,把效率当做决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的因素,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兼顾公平的问题。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兼顾公平的问题。二、二、“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和和“兼顾公平兼顾公平”1/21/2023441、税收政策。国家的税收政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税收政策。国家的税收政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考虑:(1)合理的税收制度;()合理的税收制度;(2)分析清楚税)分析清楚税收的真正归宿;(收的真正归宿;(3)税收的累进程度。)税收的累进程度。3、其他措施。例如价格管制、重新分配产权等等。、其他措施。例如价格管制、重新分配产权等等。2、政府支出。政府支出能明显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包、政府支出。政府支出能明显改善收入分配的政策包括:对基本食品消费的补助;公共卫生提供;免费义括:对基本食品消费的补助;公共卫生提供;免费义务教育;退休、伤残、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农业发务教育;退休、伤残、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农业发展计划;落后地区发展计划等等。展计划;落后地区发展计划等等。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21/2023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