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运用景观图片和自然带分布图等,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陆地环境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陆地自然带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分异基础:热量。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4.典型地区(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热带雨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2、苔原带和冰原带。(2)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2.分异基础:水分。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较为明显。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差异。3.分异规律(1)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2)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五、非地带性分异原因:海陆分布、地形起
3、伏、洋流等自然因素。【思考】1.为什么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提示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广阔,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自然带分异表现得很明显。2.从北京到南京旅游会经过哪些自然带?提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水平地带带谱是否完全一样?提示 不是完全一样,是相似。预 习 效 果 自 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解析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答案 A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出现的原因是( )A.海陆分布 B.太阳辐射C.海
4、拔 D.地形3解析 海陆分布造成从沿海向内陆的水分差异,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 A3.同样高度的山脉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谱( )A.越复杂 B.越简单C.一样 D.或复杂或简单解析 同样高度的山脉所处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单。答案 B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 )A.垂直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距海遥远,气候干旱,以荒漠景观为主。在天山和昆仑山山麓,有冰雪融水润泽的地方就会出现绿洲,这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 C5.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 B
5、.雨林C.落叶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解析 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 D6.目前我国广阔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原始森林早已被人工林所替代,这些人工林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从自然带的分布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B探究点一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4【探究活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沿直线 CD 反映了陆地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_的影响而产生的。(2)沿直
6、线 AB 反映了陆地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一分异规律的最主要因素是_,该分异规律在_纬度地带表现最为明显,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是受_的影响。答案 (1)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或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条件 中 海陆分布【反思归纳】 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虽存在地域分异,但又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影响因素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
7、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分异规律 图示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 20E 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5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特别提醒 高、中、低纬度地区地域分异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
8、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即时巩固】 下图为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为荒漠草原带。R 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R/Lr 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9、律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2)图中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C.终年炎热干燥D.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解析 第(1)题,自然带干燥指数差别不大,即水分条件相似,热量条件差别极大,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热量条件基本没6有差别,水分条件差别极大,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2)题,根据材料中信息,自然带热量收入较高,干燥指数中等,最可能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答案 (1)C (2)D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探究活动】 结合“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探究下列
10、问题。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基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2)图中北坡为何缺少森林带?(3)为何南坡的积雪冰川带位置低于北坡?(4)为何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多?答案 (1)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因为南坡山麓海拔低、纬度低,当地的水平带就是该自然带。北坡基带为高山草原带,北坡属于阴坡,具有高寒气候特征,不适宜森林生长,只发育高山草甸草原。(2)北坡海拔高、气温低,不具备森林带所需的水热条件。(3)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北坡多,在重力作用下积雪冰川下滑较多。(4)南坡比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好;加之南坡山麓海拔低,与山顶相对高度大,
11、自山麓至山顶水热条件差异大,自然带复杂。7【反思归纳】 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该山所处的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山上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见下图:3.山上自然带的类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下图):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见下图
12、(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见下图所示:8【即时巩固】 下图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下图,回答(1)(4)题。(1)上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4)该山可能位于(
13、 )A.赤道附近 B.40S 附近C.40N 附近 D.极圈附近解析 第(1)题,判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分两步:先查看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其次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山地的基带9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地区;以上为 5 000 m,判定是积雪冰川带;以下是森林与草原过渡带;可判定是高山草原带。第(2)题,山地的基带由纬度位置决定。第(3)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4)题,判断某一山体的位置,要根据其基带进行分析。答案 (1)A (2)A (3)A (
14、4)A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分异【探究活动】 材料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工作者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百花岭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据悉,这片热带雨林沿沟分布在洗澡河海拔 1 3001 500米范围内,是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纬度最北(2519N)、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据此完成(1)(2)题。(1)该热带雨林的分布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热带雨林景观一般具备的特点有( )A.植物叶面宽,四季常青B.树木高大,但是层次结构简单C.植物众多,有巨厚的腐殖质层D.冬季落叶,有块状根解
15、析 第(1)题,这片雨林分布在高海拔的沟谷地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第(2)题,热带雨林树木高大,层次结构复杂;植物叶面宽,四季常青;由于雨水多,不可能保存有巨厚的腐殖质层。答案 (1)D (2)A【反思归纳】 地方性分异现象的形成及其表现由于受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但大体表现为“缺失” “改变” “约束” “块状”等几个方面。实际分布的自然带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10约束南美大陆西岸 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
16、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改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暖流的增温增湿热带稀树草原带缺失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塔里木盆地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块状 埃及尼罗河沿岸形成的“绿色长廊”尼罗河水的灌溉热带荒漠带【即时巩固】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陆地上具有相似水热条件的地方分布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土壤等,即
17、形成自然带。在自然带内部,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但在个别地方却也会出现局部分异现象,这就是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非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2)为什么离赤道较远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有热带雨林带分布?(3)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解析 第(1)题,东非高原与同纬度地区(如非洲刚果盆地、东南亚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等)相比,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不旺盛,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第五 第二 自然地理 环境 差异 性学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