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3 3 课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域,说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了解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和规律,知道人口迁移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并能据此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区域(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地区:两汉时期,人口稀少,生产技术
2、落后。(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易混易错古代的山东、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山西更是秦统一六国的基地。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高潮时间原因影响第一次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2第二次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变思维点拨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
3、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过(1)孙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
4、程完成。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思维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主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成因及特
5、点材料一 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3材料二 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史料解读材料一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要抓住划线中的关键词“汉代”进行提炼,原因要结合当时政治、自然条件等角度提炼。材料二注意划线的关键信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进行提炼特征及特点。问题思考 (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提示 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据材料二,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
6、么特点?提示 经济特征:两汉时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特点: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史料解读从划线句子中的信息可得出社会安定和人民勤劳。问题思考据材料,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4材料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史料解读从材料划线中的“
7、仰给” “高过”等关键词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问题思考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提示 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史论总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
8、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一、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认识1区域经济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2汉代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为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龙门碣
9、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传统的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3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5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发展快,南方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启示1特征(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
10、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1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答案 D解析 A、B、C 三项是具体经济区域的表现,其总体特征是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2 宋书志序记载:“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这主要是说( )A五胡
11、乱华,少数民族内迁B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南迁C北方战乱,北方人民北迁D江南开发,经济逐步发展答案 B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 ,可知反映的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故选 B 项。3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6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D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 C解析 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4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 )时间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
12、长江流域342611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答案 C解析 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 C 项符合题意。5 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 ”这反映了(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C南方经济发展突出,完全超过了北方D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答案 D解析 “实仰东南财赋” “吴中又为东南根柢”反映了太湖流域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故 D 项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区域经济 重心 南移学案岳麓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