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造影检查技术.ppt





《X线造影检查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线造影检查技术.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节 X线造影检查技术一、对比剂(一)分类 对比剂种类很多,根据显影的效果可分为高密度的阳性对比剂(positive contrast media)和低密度的阴性对比剂(negative contrast media)两大类。(二)对比剂的引入方法 对比剂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入欲行造影检查的目标器官或组织,对比剂的引入方式分为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两类。1直接引入法 2.间接引入法(三)常用对比剂随着检查设备及检查技术的不断更新,部分对比剂已被淘汰,本节介绍临床常用几种对比剂的名称、剂型及使用范围(表1-13)。常用对比剂成分别名或化学名结构、性状制 剂临床应用医用硫酸钡硫酸钡白色粉末;无味,
2、性质稳定,耐热,不溶于水和酸碱溶液;在胃肠道内不被吸收。有适合于不同检查需要的多种制剂。另外,双重对比造影用硫酸钡常配带产气粉。主要用于胃肠X线造影复方泛影葡胺优路芬离子型单体,无色透明或微黄,分子含碘量高。60%、76%20-100ml/安瓿,30%,1ml/安瓿。主要用于尿路造影、肠道造影、瘘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碘苯六醇/碘海醇欧乃派克,奥米培克非离子单体,无色透明溶液,粘稠度低,亲水性高,其渗透压与血液相近,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可靠。注射剂140-350mg/ml50-100ml/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动/静脉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增强及CTA。碘葡罗胺优维显非离
3、子单体,无色透明或微黄色溶液,粘稠度低,毒性少。注射剂,300-400mg/ml含碘量,20ml-200ml/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动/静脉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增强造影。碘必乐碘帕醇非离子单体,无色透明溶液,粘稠度低,毒性少。注射剂,含碘量300-400mg/ml,20ml-200ml/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动/静脉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增强造影。安射力碘佛醇非离子单体,无色透明溶液,粘稠度低,毒性少注射剂,含碘量300-400mg/ml,20ml-200ml/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动/静脉造影、静脉尿路造影、CT增强造影。碘曲仑伊索
4、显第一个非离子型二聚体,6碘/分子,无色透明溶液,粘稠度较高,毒性少,其渗透压与脑脊液和血液几乎相同。注射剂,含碘量240mg、300mg/ml、10ml、20ml/瓶理想的椎管造影对比剂碘化油碘油系碘与植物油结合的有机碘化合物。无色或淡黄色,不溶于水,能与水分散乳化。油剂:浓度40%,10ml/安瓿。用于瘘管、窦道造影,脓腔造影及子宫输卵管造影。二、药敏试验、药物反应及处理方法在造影过程中,有些被检者可能对碘制剂或麻醉药产生过敏反应或其它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造影前除必须做常规的碘制剂和麻醉药过敏试验外,还应准确判断造影中的意外,采取及时的急救措施。(一)药敏试验1.碘过敏试验
5、2麻醉药过敏试验(二)药物反应及处理方法1碘过敏反应及处理方法2麻醉药过敏反应及处理方法(三)药物反应的预防措施三、造影检查技术(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设备及器械(1)大容量X线机(2)压力注射器(3)穿剌针(4)导引钢丝(5)扩张器(6)心导管 2.基本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 1)被检者准备:做碘过敏和麻醉药过敏试验;查血常规检查、心、肝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穿刺部位备皮;术前4h禁饮、食;向被检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被检者的顾虑和紧张,争取术中配合;向被检者家属说明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征得被检者家属同意并签字;重危被检者要建立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给药和急救。2)器械准备:术前检查
6、DSA设备、高压注射器,以免术中发生故障。准备相应的导管、导丝、穿刺针和必要的抢救设备,如氧气、除颤器、吸痰器、插管器械等。3)药品准备:对比剂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为宜;局麻药,肝素及生理盐水;术前术中用药,如阿托品、利多卡因、安定、硝酸甘油、溶栓药物(尿激酶和链激酶)、栓塞剂、止痛剂等;各种心、肺复苏的抢救药品。(2)被检者资料输入:DSA图像采集前,应将有关资料如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ID号、检查号等输入计算机内,以便检查后查询,同时也为图像的拷贝和照片激光打印留下文字记录。这样,有利于对图像进行分析,为复查提供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PACS图像格式(DICOM 3.0)提
7、供相关信息。(3)被检者体位选择:DSA检查应尽量减少非血管影的干扰,选择合适体位的方法有:根据解剖设计体位。根据实际摆正体位。利用切线效应。使用特殊体位(4)穿刺插管技术:经皮穿刺插管法 直接插管法。(5)对比剂及注射参数:血管造影常用对比剂有碘海醇、碘佛醇、碘帕醇、伊索显及优维显等。注射流速 注射剂量 注射斜率 注射压力(6)图像采集及后处理技术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时机的选择原则采集帧率 2)图像后处理技术 (7)术后操作1)被检者处理:介入手术结束拔管后,需立即按压股动脉以防出血。行全身麻醉的被检者应麻醉复苏后方可离开导管室。术后应密切观察被检者,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2)图像处理:根
8、据诊断要求,进行DSA影像处理,优化图像质量。进行血管测量、定量分析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为介入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3)图像的存储与记录:检查完成后,应及时刻录光盘(CD-R)备份资料;按照临床需求,打印激光照片。(8)血管造影检查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穿刺插管所致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 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暂停、房性或室性早搏、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房室阻滞、室颤和心脏停搏等),因此,在造影过程中需要专人作连续心电图监护,发现异常及早处理。心绞痛,应暂停手术,舌下含服硝酸异戊酯;急性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应终止操作进行抢救;脑栓塞,症状突发,先短暂意识模糊,随后出现神经定位症状,甚至昏
9、迷惊厥,危及生命。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加压滴注和抗凝冶疗;对比剂所致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详见本节叙述。3.临床应用(1)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血管性疾病: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血管闭塞、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血管手术后随访;肿瘤性疾病:了解肿瘤的血供、范围及肿瘤的介入治疗;肿瘤治疗后的随访;心脏、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如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的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介入治疗;血管外伤:诊断与介入治疗。2)禁忌证:碘过敏;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的动脉硬化;高热、急性感染及穿刺部位感染;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骨髓瘤;女性月经期及妊娠
10、三个月以内者。(2)头颈部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操作技术:对比剂及参数的选择:常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碘海醇,颈总动脉造影,总量2535ml,流速1520ml/s;颈内动脉用量810ml,流速57ml/s;椎动脉用量68ml,流速45ml/s;颈外动脉用量68ml,流速35ml/s;常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用相应的导管分别选插颈总、颈内、颈外和椎动脉,行相应血管造影;摄影体位:颈内动脉造影常规体位是标准的正侧位。椎动脉造影常规位是标准的侧位、汤氏位及华氏位;DSA的成像方式:常规脉冲方式,23帧/S。曝光至静脉窦显示为止。不配合易动者可选用超脉
11、冲方式,25帧/s(图1-119)。(3)胸部1)选择性右心造影(selective right cardiography)适应证:右心室造影:紫绀型先天心血管畸形,肺动脉瓣狭窄,主要累及右心室的心肌病;右心房造影:先天性三尖瓣畸形,大动脉转位,心房水平右向左或双向分流的其他畸形,如肺动脉闭锁;肺动脉造影:肺动脉、肺静脉先天畸形,肺动脉栓塞,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肺癌等。2)选择性左心造影(selective left cardiography)适应证:左心室造影:左向右分流的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瓣、二尖瓣和左心室病变,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左心房造影: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肿
12、瘤和血栓等。造影方法及操作技术:常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心导管头端置于左心室中部,透视确定位置后,经导管试验注入510ml对比剂,核实部位后接高压注射器,嘱被检者深呼气屏住,立即快速注射和图像采集。3)主动脉造影(aortagraphy):系经皮穿刺或切开周围动脉插入导管的一种造影检查方法,用于检查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适应证:主动脉瘤;主动脉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窦瘤破裂;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胸、腹主动脉分支病变。造影方法及操作技术:在股动脉处经皮肤穿刺插管,透视下将心导管送入主动脉。导管顶端位置距离主动脉瓣2
13、3cm为宜。使用端孔导管时,顶端放置部位不应距离主动脉弓太近,防止在高压注射时因反冲力使导管顶端进入头臂干,造成大量对比剂进入脑血管。摄取左侧位、左前斜位或前后位。4)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rteriography)造影方法及操作技术: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剌,行左右冠状动脉插管注射造影剂;对比剂:碘苯六醇,每侧冠状动脉每次注射量为68ml,注射速度35ml/s;一般选择左、右前斜位,注射对比剂同时开始曝光,并以3帧/s速度采集或行电影摄影(图1-120)。(4)腹部1)肝脏DSA: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头放
14、置肝动脉处注射对比剂;对比剂:常用碘海醇,腹腔动脉造影时,用量每次3540ml,流速1520ml/s。肝总动脉造影时,对比剂每次1520ml,流速57ml/S。超选择性肝固有动脉造影时,对比剂每次812ml,流速46ml/s。栓塞后复查造影,对比剂用量相应减少;造影体位:腹腔动脉和肝动脉造影均采用正位,对于动脉瘤和血管主干相互重叠者,可选用不同角度的左或右前斜位;肝脏血管造影的DSA程序,一般选用脉冲方式,24帧/s,采用先曝光后注射对比剂,即注射延迟(图1-121)。2)胃肠道DSA: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性插管,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对比剂:常用碘海醇,肠系膜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造影 检查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