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及各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ppt
《LTE及各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及各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ppt(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第第2版版)第第11章章 LTE及各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及各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l国际标准化组织3GPP在经过讨论后提出实现峰值速率100Mbit/s的数据传输,需设计出750倍于当前系统传输速率的新技术,且具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以保护现有投资。l这一新的系统被称作增强型3G或3GPP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本章将主要介绍LTE的发展、LTE的关键技术,以及各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方案。11.13GPP标准的发展l3GPP成立于1998年,主要负责UMTS系统的标准化工作。l3GPP标准组织主要包括项目合作组(PCG)和技术规范组(TSG)
2、两类。l其中PCG主要负责总体管理、时间计划、工作分配等,具体的技术工作则由各TSG完成。l目前,3GPP包括4个TSG,分别负责EDGE无线接入网(GERAN)、无线接入网(RAN)、系统和业务方面(SA)、核心网与终端(CT)。l每个TSG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工作子组,每个工作子组分配具体的任务。l目前,3GPP已正式发布R99、R4、R5、R6、R7和R8共6个版本,R8版本于2009年3月正式发布,R9标准工作也已正式启动。l其中,R99R7版本已基本稳定,R8部分功能特性正在完善过程中。lR99、R4、R5和R6版本在前面已作介绍,在此简单介绍R7、R8和R9版本基本内容。l各版本的发布
3、时间和主要功能增强如图11-1所示。图11-13GPP标准演进路线1R7lR7版本在R6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功能与性能增强。l无线接入网方面主要进行了HSPA的增强与演进(HSPA+),即通过引入MIMO、高阶调制(上行16QAM、下行64QAM)、连续性分组连接(CPC)、干扰删除、L2增强、高级接收机、发射分集等高级无线传输技术,将HSPA+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提高至下行42Mbit/s、上行11Mbit/s。l核心网方面,R7版本继续对IMS技术进行了增强,提出了语音连续性VCC、CS域与IMS域融合业务CSI等重要课题;在安全性方面引入了EarlyIMS技术,以解决2G卡接入IMS
4、网络的问题;并将R6版本的PDF与流计费FBC相融合,提出了策略控制与计费PCC的新架构,完成资源接纳控制和业务质量控制功能,但R7版本的PCC是一个不可商用部署的版本。l业务方面,R7版本对组播业务、IMS多媒体电话、紧急呼叫等业务进行了严格定义,使整个系统的业务能力大大丰富。2R8l迫于WiMAX等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压力,为继续保证3GPP系统在未来10年内的竞争优势,3GPP标准组织在R8版本正式启动了长期演进(LTE)与系统架构演进(SAE)两大重要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lR8版本重点针对LTE/SAE网络的系统架构、无线传输关键技术、接口协议与功能、基本消息流程、系统安全等方面均进行了
5、细致的研究和标准化。l在无线接入网方面,将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提高至下行100Mbit/s、上行50Mbit/s;在核心网方面,引入了纯分组域核心网系统架构,并支持多种非3GPP接入网技术接入该统一的核心网。l在完成LTE/SAE网络技术规范制定的同时,R8版本还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增强和完善工作。(1)HSPA+增强与演进l具体包括FDDHSDPA的64QAM与MIMO的合并使用、增强型服务小区改变E-SCC、CSoverHSPA、双载波HSDPA、上行L2增强、增强型上行CELL_FACH、语音呼叫连续性VCC等子课题。(2)家庭基站技术l为解决3G系统的室内覆盖难题,增强室内用户的数据传
6、输能力,R8版本专门针对3G家庭基站(HomeNodeB)及演进型家庭基站(HomeeNodeB)进行立项研究。(3)IMS技术的增强l主要包括IMS中心化业务(ICS)、单射频语音呼叫连续性(SR-VCC)、多媒体业务连续性(MMSC)、IMS接入企业网等子课题。l另外,R8版本还提出了CommonIMS课题,即重点解决3GPP与3GPP2、TISPAN等几个标准化组织间的IMS技术的融合与统一。3R9lR9版本与R8版本相比,将针对SAE紧急呼叫、增强型MBMS(E-MBMS)、基于控制面的定位业务,及LTE与WiMAX系统间的单射频切换优化等课题进行标准化。l另外,R9版本还将开展一些新
7、课题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包括公共告警系统(PublicWarningSystem,PWS)、业务管理与迁移(ServiceAlignmentandMigration,SAM)、个性回铃音CRS、多PDN接入及IP流的移动性、Home(e)NodeB安全性,及LTE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与增强(LTE-Advanced)等。11.2LTE/SAE的发展l为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同时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3GPP在2004年年底启动了LTE/SAE标准化工作,希望能继续保持3GPP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及标准优势,同时有效填补3G和4G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1LTE/SAE概念lLT
8、E/SAE网络的总体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性能提高,即提供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提升系统容量和覆盖率,减小时延,并减少运营成本;二是实现一个能支持多种接入技术灵活接入的、基于全IP的分组核心网络,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lLTE/SAE网络将是一个具有高数据率、低时延和基于全分组化的移动通信系统,具体如下所述:l(1)实现灵活的频谱带宽配置。l(2)提高数据传输率和频谱利用率。l(3)提升小区边缘传输速率,以保证一致的用户体验。l(4)减小系统时延,增强对实时业务的支持。l(5)支持增强型QoS与安全机制。l(6)支持扁平化的网络层次架构,网络节点尽量压缩。l(7)支持全面分组化。l(8)支持多接入
9、技术接入至统一的核心网。2LTE的发展l3GPPLTE相关的标准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SI(StudyItem,技术可行性研究阶段)和WI(WorkItem,具体技术规范撰写阶段)。3SAE的发展lSAE标准化工作从2005年开始正式启动,到2006年12月完成了SAE的需求定义及技术研究报告。l同时从2006年年底,3GPP开始进行第2阶段SAE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并于2007年12月,冻结了R8版本的系统需求,完成了大部分的Stage2标准讨论工作。l由于Stage1阶段提出的需求和议题太多,且对几个关键性课题的方案迟迟不能确定,R8版本SAE标准Stage2的工作最终推迟到2008年6月才
10、全部冻结。l2008年12月,3GPP完成了大部分的SAE信令协议规范Stage3的制定工作。图11-2LTE/SAE时间进度4其他组织图11-3与LTE/SAE相关的组织及关系(1)NGMN组织。l频谱方面l技术方面l试验方面l知识产权方面l产业链方面(2)LSTI组织。l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POC)。l互操作开发测试(InteroperabilityDevelopmentTest,IODT)。l互操作测试(InteroperabilityTest,IOT)。l预商用测试(FriendlyCustomerTrials,FCT)。11.3LTE系统简介l在TS36.300和
11、TS36.401中对LTE,即E-UTRAN的系统架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图11-4所示。lE-UTRAN由eNodeB构成,eNodeB间的接口为X2,每个eNodeB都与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EPC)相连,二者间的接口为S1。lS1接口的用户面终止在业务网关S-GW上,S1接口的控制面终止在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上。l控制面和用户面另一端终止于eNodeB上。leNodeB的功能如图11-5所示,可提供以下功能。图11-4LTE的系统架构图11-5E-UTRAN和EPC的功能架构l(1)实现无线资源管理。实现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许可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行和下
12、行资源动态分配调度。l(2)对IP的数据包头进行压缩并对用户数据流进行加密。l(3)当从提供给UE的信息中无法获知MME路由信息时,选择UE附着的MME。l(4)用户面数据向S-GW的路由。l(5)从MME发起的寻呼消息的调度和发送。l(6)从MME或O&M发起的广播信息的调度和发送。l(7)用于移动性和调度的测量与测量上报配置。l确定E-UTRAN架构和E-UTRAN接口的总体原则如下。l(1)信令和数据传输网络的逻辑分割。l(2)E-UTRAN与EPC的功能完全区分于传输功能。lE-UTRAN、EPC采用的寻址方法不应和传输功能的寻址方法绑定。l事实上,某些E-UTRAN或EPC的功能可能
13、会放置在同一设备中,某些传输功能并不能分成E-UTRAN部分的传输功能和EPC部分的传输功能。l(3)RRC连接的移动性完全由E-UTRAN控制。l(4)当定义E-UTRAN接口时,应尽可能减少接口功能划分的选项数量。l(5)一个接口应该基于通过该接口控制的实体逻辑模型来设计。l(6)一个物理网元可包含多个逻辑节点。11.4LTE的关键技术lLTE系统相对于UMTS系统,在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多址技术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改进,这也是整个LTE系统设计研究和标准化工作的核心。l同时,LTE在其他一些技术领域也进行了局部的改进,如多天线技术、自适应技术、调度算法与重传机
14、制等。l另外,LTE系统还引入了一些新技术用于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如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网络自组织技术等。l本节主要介绍LTE中的多址技术、多天线技术、链路自适应技术、分组调度技术、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和网络自组织技术。11.4.1多址技术l从LTE系统的目标需求可以看出,下行100Mbit/s和上行50Mbit/s的传输能力对物理层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传统的3G空中接口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此要求,因此,必须使用全新的空中接口技术。lLTE系统下行物理层传输方案采用OFDMA以提高频谱效率,上行物理层传输方案采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
15、ultipleAccess,SC-FDMA),以降低系统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PowerRatio,PAPR),从而减少终端体积和成本。1下行多址接入技术l(1)OFDM。图11-6OFDM收发机框图lOFDM具有如下优点。l频谱利用率高。l抗多径与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l动态子载波分配,提高了系统效率。l易于实现。(2)OFDMA。图11-7LTE系统下行多址方式OFDMAlOFDMA的关键技术如下。l时频同步。l随机跳频。l动态载波分配。2上行多址接入技术l在上行链路中,信号由用户终端发射,过高的发射功率将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提高对系统功放的要求,增加终端设备的成本
16、。lLTE最终决定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作为上行多址方式,这是相对于OFDMA提出的一种多址方案,特点是可降低上行发射信号的PAPR。lSC-FDMA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TTI内,基站会给每个UE分配一个独立的频段,以便发送数据,这样就将不同用户的数据在时间和频率上完全分开,保证小区内同一时刻不同用户所使用上行载波的正交性,避免了小区内同频干扰。l上行SC-FDMA信号可以用“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实现,时域实现方法又称为交织FDMA(InterleavedFDMA,IFDMA),频域实现方法又称为DFT扩展OFDM(DiscreteFourierTransform-SpreadOF
17、DM,DFT-S-OFDM)。(1)IFDMA。图11-8IFDMA发射机结构(2)DFT-S-OFDM。图11-9LTE系统上行多址方式DFT-S-OFDM11.4.2多天线技术l多天线技术能将多径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l多入多出MIMO技术利用空间中的多径因素,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多天线同时发送信号,可实现分集增益或复用增益,进而提高小区容量、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数据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1下行MIMO技术l(1)空间分集。l空时/频编码。l时间/频率切换分集。l循环延迟分集。(2)空间复用。l开环空间复用。l预编码。l下行多用户MIMO。(3)波束赋形。2上行MIMO技术lLTE系统的上
18、行MIMO技术也包括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l在LTE中,应用MIMO技术的上行基本天线配置为12,即一根发送天线和两根接收天线。l考虑终端实现的复杂度,目前对上行并不支持一个终端同时使用两根天线进行信号发送。l当前上行技术仅支持上行天线选择和多用户MIMO两种方案。l在R9版本会考虑更多的上行MIMO技术。l(1)上行天线选择。l(2)上行多用户MIMO。l正交配对。l随机配对。l基于路径损耗和慢衰落排序的配对方法。11.4.3链路自适应技术l要实现高速传输的要求及对多种业务的支持能力,系统需根据信道条件自适应地对无线资源和无线链路进行调整。l链路自适应技术包括动态功率控制、自适应调制编码(AM
19、C)及自动请求重传(ARQ)技术等。1功率控制lLTE的设计目标要求高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l为有效降低系统干扰、提高系统容量、保证通信链路质量,需对无线资源进行合理的动态分配,尽量使系统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l发射功率作为重要的无线资源,被所有用户共享,合理有效的功率分配方案是整个系统高容量、高质量的关键。l功率控制准则是执行功率控制的基本依据,可分为功率平衡准则与信号干扰比平衡准则。l对单小区蜂窝系统的上行链路,当各移动台到达基站的信号功率相等时,所对应的SIR也相等。l即在单小区系统中,上行链路功率平衡准则与SIR平衡准则是等效的。l但在单小区系统中下行链路及多小区系统中,功率平衡准则与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TE 移动 通信 系统 演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