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探略: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探微.docx
《创新实践探略: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探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实践探略: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探微.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实践探略: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探微摘要: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是立足教学内容,以关键问题为导向,以完成戏剧角色的演和议为任务,聚焦意义与关系建构,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提炼戏剧主题,设计关键问题与任务,编写戏剧“导案”,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展开情境活动、叙事活动、诗化活动、反思活动等,进行能力与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实现道德认知建构和反思迁移,形成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词:教育戏剧;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实践是学习的基础,“真的学习必然要通过行动才能真实的发生。”1新课程强调创建素养导向的教学,在新的教学中探索实践学习形式。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
2、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实践作为新型学习方式是适应学习本质规律,凸显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教学的转变,也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具体化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实践育人是其本质特征。那么,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是什么样的形态,实施的路径和方法如何?本研究尝试将教育戏剧引入课堂进行探索。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内涵解析学科实践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提出来,是“以学科知识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复杂学习情境和高阶思维参与为基本特征,指向学科问题解决的多维实践学习
3、活动,由此实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转化的一种学科学习方式”。它首先是基于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学科问题,其次是在一定情景下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情境参与和问题解决是实践学习方式区别于其他各种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原点,通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事件”,探究“我”与自己、“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国家、“我”与社会等关系的建构。这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深刻性和探究性要求。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应以培养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生活角色的认识、体验、反思、重构为基本任务,创设与学生经验或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学习情境;以关键问题为导向设计任务链,进而以任
4、务驱动开展有多维参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应该是通过多样且具体的实践活动增强个体的学习经验。”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具有“感受性-思维力-适应性”的特征。其一,强调心理建设与道德行为学习。这种行为认知的学习是以感受、体验、反思等形式为主,是行为认知密集型学习。学习表现多是用言语交际来表达思维、情感,完成道德认知重构。第二,强调角色认知、情境体验学习。教学情境的重要作用在于还原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带进遇到的“生活困境”中展开实践学习活动。这要求教学要引导学生洞察生活、感受生活、发现问题。第三,强调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有多维参与的探究学习。学生在探究中,进行信息选择、提炼、推理,最后整
5、合经验,完成学习的自我建构,道德认知必须是自我建构而非被教会的。这个认知过程就是本学科实践“思维力”的表现。第四,强调有反思与迁移的适应性学习。教育戏剧实践不但要求学生体会角色,还要讨论角色,换位思考,进行移情体验、反观自身,达到价值体验、生命体悟甚至实践运用的效果。第五,强调协同教育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进行角色体验与角色互换,分析感受角色,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一学习过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拓展、表达和经历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而教育戏剧正契合这些要求,从而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二、基于教育戏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理念教育戏剧是将戏剧作为一种学习形式,
6、运用戏剧元素从事教学的方式。我国学者李婴宁从活动层面将教育戏剧定义为“面向青少年的素质、人格教育,融汇于课堂和课余的戏剧活动”。它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采用即兴表演、角色扮演、肢体模仿、观察、游戏等方法,引导参与者在互动中发挥想象与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教育戏剧侧重教育内容的思想性,旨在借用戏剧方法推进人在学习力、合作力、思维力、道德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而非侧重表演技能和戏剧知识的戏剧教育。由此可将教育戏剧教学视为一种实践型教学,其围绕教育目标,关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活动性、情境性与协同性。这一教学过程将学习定义为意义与关系的建
7、构,是学习者在情感和认知评价上的改变,“重视问题的解决,通过仪式、戏剧化的遭遇、手势、场面、角色写作和反思,参与者进入想象中的角色的心灵,回应挑战和危机”。教育戏剧教学所具有的思想性、体验性、活动性、思辨性、协作性等天然地适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特征和要求。课程标准着重提到以热点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实践开展体验式教学,这些实践都需要角色带入,教学形式一般就是角色扮演。教学中,通过角色演绎来推动事件发展,让学生以一种真实、可信的方式回应,从而在认知冲突中重新构建认知模型。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戏剧教学作为学科实践方式,是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关键问题为导向,以完成戏剧情节为任务,开展
8、能力与思维训练,完成道德认知建构,进行反思与迁移的一种活动。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紧扣铸魂育人目标,关注学生在戏剧实践中的成长。教育戏剧学习只是借用戏剧的形式,推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等方面的要求。第二,必须创设“冲突”,并且是能引起思考的真实情景。有“冲突”就会有问题,有问题才有探究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洞察生活,将生活经验带进课堂学习之中。戏剧情景可为教学提供生动有趣、自我激励、引人深省的环境,戏剧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自尊心和荣誉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得以不断深入,实现沉浸式学习状态。第三,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和深刻性。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全员参与,用戏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实践 基于 教育 戏剧 小学 道德 法治 学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