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创新教学:唱劳动赞歌,展劳动风采【写作任务】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写作引导】本次写作属于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劳动光荣”的写作任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认识“熟悉的劳动者”的意义和价值。相对于写杰出的人物,写熟悉的劳动者,也就是学会写普通人和平凡事,更有实际意义。这节写作任务指导课的教学设计,遵循语文新课标和统编教材所编写的“
2、读写结合”的学习要求,将写作任务的完成与学生课内所学文本联系起来。本单元的第四课为三篇人物通讯,分别记录袁隆平、张秉贵和钟扬三位劳动者的感人事迹。这三篇人物通讯稿在写人记事方面有不少共同点,如注重事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小标题的形式组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学生在完成单元写作任务过程中可以借鉴使用的。基于高一学生在本单元写作中面临的困难,即写作人物的定位和如何使人物立体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节写作任务指导课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为:1.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掌握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方法;2.通过对通讯人物特点的分析归纳,明确人物通讯应当以什么样的人作为写作素材。为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针对性地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共读深研文本内容,要求学生回顾文本,把握人物通讯以典型事件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学习任务二:对比探讨感知手法,通过将喜看稻菽千重浪和百度百科的袁隆平人物介绍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人物通讯选材、组材和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习任务三:新闻人物谁来担当,引导学生通过归纳袁隆平、钟扬、张秉贵等人物特性来得出通讯人物的一般特点,帮助学生突破写作中人物素材选择的盲区。最后,教师从时代意义、形象特征、手法技巧、行文结构、新闻立场等角度总结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课堂实录】温故知新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三
4、篇人物通讯的群文阅读,请大家拿出导学设计,我们一起回顾、梳理一下这三篇通讯的重点内容,下面请三位同学扣住事件和人物精神来复述。生:第一篇喜看稻菽千重浪,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事迹。袁隆平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发现天然杂交水稻,培育杂交稻,选育“超级稻”;他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创新,他的劳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并引导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生: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报道的是全国劳模张秉贵的事迹。张秉贵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热情周到地做好售货工作,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温暖了无数顾客的心。生:“探界者”钟扬的主人公既是一位植物学家、科普
5、达人,又是援藏干部、教育专家。他在不同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都是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不懈探索的成果。师:大家觉得他们三位概括得怎么样?(全体掌声)三位同学能够抓住人物及其事迹的关键点“杂交水稻之父”“一团火”“探界者”概括人物业绩,以极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内涵。请大家来看表格,这是我们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大家评价一下(手写稿略)。生(齐):卷面整齐干净。生:条理清晰师:该同学完成得非常棒。我们刚刚回顾的是表格中的前两列,下面我们看后两列。二、学习过程(一)共读深研文本内容师:梳理作品典型事件,分析人物精神,感受作者立场。请完成表格“作者立场”一列的填写。(学生填写)
6、表格填写完成后,请同学们先来说一说,这三篇人物通讯,作者是以什么样的立场下笔成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的?生: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文章,作者是以高度赞扬袁隆平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断进取的劳动品质的立场来写的。生:第二篇作者的立场,是赞颂张秉贵细致的工作精神,呼吁全社会学习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生:“探界者”钟扬一文热情歌颂植物学教授钟扬身兼数职、忘我奉献的工作态度,突出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品质,展现他不断探索生命边界的可贵精神,这就是作者的立场。师:同学们的发言简洁又条理,对三篇文章中通讯作者所持立场及情感倾向进行了精准概括。接下来,我们再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三篇
7、人物通讯在写作上分别呈现怎样的特点?生:老师,是不是就是写作中用了某些材料?师:答对了一部分。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现在先来对不同文本进行对比阅读,再来探讨文章的16名师优课 关注 新视点写法。(二)对比探讨感知手法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与百度百科上的袁隆平的人物介绍,想一想:哪一篇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更深刻?请你站在作者沈英甲的角度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好这篇人物通讯的?(屏显百度百科袁隆平介绍)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生于北京,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8、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1年5月22日逝世。师:对比一下,同学们对哪篇文章印象更深刻?生(齐):喜看稻菽千重浪。师:为什么?具体
9、说明。生:喜看稻菽千重浪运用了具体典型的事例,比如写他下课以后去早稻试验田观察水稻秧苗,从而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的事例,表现他注重实践、勇于探究的品质;还有写他面对贬低杂交水稻的不实言论,能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捍卫真理,表现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品质。这些事例都能够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百度百科的介绍,都是对人物事迹简要而笼统的介绍,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生:我还发现课文的一个特点。人物通讯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比如刚刚同学说到的袁隆平下课后去早稻试验田观察水稻秧苗的事例,文章是这样写的,“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
10、试验田”师:老师打断一下,能否告诉大家这些文字在原文的位置?生(继续):刚才的内容在课本32页最下面的三行,接下来再看33页第二行“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奇特、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两处运用了“拍”“掖”“匆匆来到”“屏气静神”“抚摸”等动词,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细节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百度百科上的袁隆平介绍属于平铺直叙,没有这样的细节描述,无法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生:关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还有一点补充,那就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讲到袁隆平的实事求是、不盲从权威,文中写到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二 单元 作文 创新 教学 劳动 赞歌 风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