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亚里士多德法哲学2.ppt





《第四讲 亚里士多德法哲学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亚里士多德法哲学2.ppt(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讲亚里士多德法哲学亚里士多德法哲学n n 一、亚里士多德概说一、亚里士多德概说n n (一)生平(一)生平n n 前前384384年年前前322322年,年,n n古希腊古希腊思想家。思想家。马克思马克思称称n n其为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n n出身于古希腊北方的斯达奇拉(出身于古希腊北方的斯达奇拉(StagiraStagira),父),父亲是亲是马其顿马其顿王阿穆塔的宫廷医师,在亚里士多德王阿穆塔的宫廷医师,在亚里士多德幼年时去世。幼年时去世。n n 自前自前367367年始,在年始,在柏拉图柏拉图学园学习长达二十学园学习长达二十年。年。n n 前前343343年
2、,任马其顿王子(即年,任马其顿王子(即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大帝)大帝)师。柏拉图逝世后,离开雅典到亚洲密细亚阿索师。柏拉图逝世后,离开雅典到亚洲密细亚阿索斯城,建立学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斯城,建立学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n n 前前335335年回到雅典,在城外吕克昂的阿波罗年回到雅典,在城外吕克昂的阿波罗神庙附近的运动场里另立讲坛,史称神庙附近的运动场里另立讲坛,史称“吕克昂学吕克昂学园园”。与柏拉图相比,他更注重实际,研究问题。与柏拉图相比,他更注重实际,研究问题更注重提出疑难,注重多方面收集材料、尝试和更注重提出疑难,注重多方面收集材料、尝试和探索。探索。逍遥学派(逍遥学派(the P
3、eripateticthe Peripatetic)n n 前前323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雅典发生反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雅典发生反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成政治打击对象,被控马其顿运动,亚里士多德成政治打击对象,被控“亵渎神灵亵渎神灵”罪。避难卡尔基(罪。避难卡尔基(KhalkisKhalkis),次),次年病逝,终年年病逝,终年6363岁。岁。n n 逍遥学派逍遥学派(PeripateticsPeripatetics)亚亚氏创立的学派,称亚里士多德学派。氏创立的学派,称亚里士多德学派。n n 前前287287年以前领导该派的是年以前领导该派的是泰奥弗拉斯多泰奥弗拉斯多。他。他继续老师
4、的所有研究领域,尤其致力于生物学研继续老师的所有研究领域,尤其致力于生物学研究,在植物学和逻辑方面作出了贡献。究,在植物学和逻辑方面作出了贡献。n n 前前287-287-前前269269年,该派由年,该派由斯特拉图斯特拉图(?-前前269269)领导)领导。他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并作出了贡。他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并作出了贡献。其后领导该派的是献。其后领导该派的是吕康吕康(前(前299-299-前前225225),此),此时该派已式微。时该派已式微。n n 前前1 1世纪,该派继承者世纪,该派继承者安德罗尼科安德罗尼科重振该派,重振该派,持续数世纪。持续数世纪。2 2世纪,亚弗洛弟西亚的世纪,
5、亚弗洛弟西亚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对对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论著作重要的评注,使注释工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论著作重要的评注,使注释工作达到了高峰。逍遥学派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著作达到了高峰。逍遥学派主要是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保存、流传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作的保存、流传和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6 6世纪初,世纪初,拜占廷皇帝下令禁止亚里士多德学说的传播,该拜占廷皇帝下令禁止亚里士多德学说的传播,该派因而瓦解派因而瓦解。n n (二)主要作品(二)主要作品n n 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他生前公开发表供一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他生前公开发表供一般人阅读的,用的是对话体,这类著作大部分已般人阅读的,用的是对话体,这类著作大
6、部分已经散失,只有一些片段流传到今天。另一类作品经散失,只有一些片段流传到今天。另一类作品是亚里士多德的讲授提纲、研究札记或学生的听是亚里士多德的讲授提纲、研究札记或学生的听讲笔记,此类保存下了一部分。讲笔记,此类保存下了一部分。主要著作有:主要著作有:n n 1.1.涉及自然涉及自然哲学哲学问题:问题:物理学物理学;n n 2.2.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范畴篇范畴篇、解释解释篇篇、前分析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论辩篇等,总称等,总称工具工具论论;n n 3.3.涉及政治、伦理问题:涉及政治、伦理问题: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
7、可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政治学政治学。n n 4.4.其他:其他:诗学诗学、修辞学修辞学。n n (三)主要哲学思想(三)主要哲学思想n n 1.1.实体论哲学实体论哲学n n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实体实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人人”)和种(如)和种(如“动物动物”)是第二实体,其实体性不如个别事物。)是第二实体,其实体性不如个别事物。n n 第一实体
8、之所以是最得当地被称为实体,乃第一实体之所以是最得当地被称为实体,乃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它们乃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它们乃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东西或者是被用来述说它们,或础,而其他一切东西或者是被用来述说它们,或者是存在于它们里面。者是存在于它们里面。属和种在较弱的程度上属和种在较弱的程度上也是如此。也是如此。n n 2.2.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不同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不同n n 一是基本风格不同:理想主义一是基本风格不同: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现实主义;n n 二是知识背景不同:柏拉图对自然领域诸学二是知识背景不同:柏拉图对自然领域诸学科不感兴趣,只对数学感兴趣;亚氏对
9、自然领域科不感兴趣,只对数学感兴趣;亚氏对自然领域事情尤感兴趣,以生物学作为自己哲学的知识背事情尤感兴趣,以生物学作为自己哲学的知识背景。景。n n 三是治学方法不同:辩证法三是治学方法不同:辩证法-逻辑、分析、逻辑、分析、实证方法。实证方法。n n 四是哲学的思路不同:追求普遍本质四是哲学的思路不同:追求普遍本质-从个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别上升到一般。n n 五是崇尚的境界不同:追求直觉感悟五是崇尚的境界不同:追求直觉感悟-否定否定神秘直觉顿悟。神秘直觉顿悟。n n 二、亚里士多德法哲学思想二、亚里士多德法哲学思想n n (一)善是所有事物的目的(一)善是所有事物的目的n n 亚里士多德在亚里
10、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认为:中认为: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都以某种善为目标,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某种善为目标,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n n 在人的实践中在人的实践中,有些东西是作为手段为人期有些东西是作为手段为人期求的求的,而有些东西是作为目的为人期求的而有些东西是作为目的为人期求的,这种以这种以其自身被期求而其他目的都是为着它的目的就是其自身被期求而其他目的都是为着它的目的就是善善,就是最高的善就是最高的善。n n 中国人的幸福观:处太平时,居湖山郡,中国人的幸福观:处太平时,居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惠,生子聪
11、颖,可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惠,生子聪颖,可云全福。云全福。n n (二)幸福是终极、自足、最高、最后的善(二)幸福是终极、自足、最高、最后的善n n 幸福不是人的品质、德性幸福不是人的品质、德性,也不是快乐、财也不是快乐、财富、荣誉等作为非善自身而存在的东西富、荣誉等作为非善自身而存在的东西,也不在也不在消遣和游戏中消遣和游戏中,而是在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中而是在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是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n n 首先首先,幸福要求身体的善(健康身体)。幸福要求身体的善(健康身体)。n n 其次其次,幸福要以外在善为补充。幸福要以外在善为补充。n n 有许多事情需要一
12、种外在的手段有许多事情需要一种外在的手段,需要诸如需要诸如朋友、财富、政治势力等才能成功。幸福是需要朋友、财富、政治势力等才能成功。幸福是需要机遇的善。机遇的善。n n 第三,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第三,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活动,幸福需要完满的德性幸福需要完满的德性,并须终其一生。并须终其一生。n n (三)正义就是维护城邦共同体的幸福(三)正义就是维护城邦共同体的幸福n n 1.1.正义就是中庸之道正义就是中庸之道n n 首先首先,中庸就是美德。中庸就是美德。n n 善德就在于行于中庸善德就在于行于中庸(适宜于大多数适宜于大多数的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
13、最好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是行于中庸。n n 其次其次,中庸的特点是中庸的特点是“适度适度”、“适量适量”。n n 德性的本性就是恰得中间德性的本性就是恰得中间德性就是中道德性就是中道,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正确。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正确。n n 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过度和不及都属于恶,中道才是德性。中道才是德性。n n 第三第三,中庸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中庸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n n 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对于适当的人和对于适当的人和对象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中道才是中道,亦即最好亦即最好的中道。的中道。n n 2.2.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
14、n n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进行划分。亚里士多德对正义进行划分。n n 首先首先,他把正义分为他把正义分为普遍正义普遍正义和和特殊正义特殊正义两两大类。大类。n n 普遍正义体现为对法律的遵从普遍正义体现为对法律的遵从,它被界定为它被界定为“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质。”n n 普遍正义是从社会成员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普遍正义是从社会成员与整个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又叫做政治正义。政治正义要求社会成员言的,又叫做政治正义。政治正义要求社会成员的行为都必须合乎法律,这种法律不仅包括国家的行为都必须合乎法律,这种法律不仅包括国家颁布的成文法,而且还包括
15、不成文的道德法典。颁布的成文法,而且还包括不成文的道德法典。合法的正义这一思想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合法的正义这一思想从苏格拉底就开始了。n n 特殊正义则分为三种特殊正义则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它们分别是:n n 分配的正义分配的正义指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分配要合乎指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分配要合乎正义原则;正义原则;n n 矫正的正义矫正的正义指对已有不正义的一种矫正指对已有不正义的一种矫正;n n 互惠的正义互惠的正义则表现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的有则表现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的有利性。利性。n n 3.3.正义的困惑正义的困惑n n 最令亚里士多德头痛的是分配的正义最令亚里士多德头痛的是分配的正义,特别特别
16、是经济上分配的正义。是经济上分配的正义。n n 经济分配的正义又分为两种形式经济分配的正义又分为两种形式,即即“算术算术意义上的平等意义上的平等”(亚氏认为正义最基本的含义就亚氏认为正义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平等,人人均等是平等,人人均等)和和“比率意义上的平等比率意义上的平等”(以以真价值为依据进行分配真价值为依据进行分配)。n n 人的真价值人的真价值,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主要是指一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天赋、财产、地位、出生等因素个人所具有的天赋、财产、地位、出生等因素,因而所谓比率的平等因而所谓比率的平等,就是在分配中应以各人在就是在分配中应以各人在这些方面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所得。
17、这些方面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所得。n n 亚里士多德认为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分配的正义的两种形式在分配的正义的两种形式中中,真正体现正义的是比率的平等;而在矫正的真正体现正义的是比率的平等;而在矫正的正义中正义中,则需要算术的平等。则需要算术的平等。n n 第一层困境:如实行比率平等第一层困境:如实行比率平等,能力弱、地能力弱、地位差者会造反位差者会造反,但如果按算术平等进行分配但如果按算术平等进行分配,那么那么能力强、地位优越者就成了革命家。能力强、地位优越者就成了革命家。n n 第二层困境:到底应当按何种价值进行分配第二层困境:到底应当按何种价值进行分配?到底是以出生、天赋、能力、财产中的哪一个
18、?到底是以出生、天赋、能力、财产中的哪一个作为标准来进行分配呢?作为标准来进行分配呢?n n 伯恩伯恩魏德士魏德士法理学法理学:n n 从前有兄弟三人从前有兄弟三人A A、B B、C C,A A、B B是有产者,是有产者,C C是无产者。为了帮助是无产者。为了帮助C C,A A从自己的从自己的3030只羊中拿出只羊中拿出5 5只,只,B B从自己的从自己的3 3只羊中拿出只羊中拿出1 1只给了只给了C C。八年后,。八年后,C C突然死去并没有留下遗嘱,这时突然死去并没有留下遗嘱,这时C C的羊已经达到的羊已经达到132132只。在只。在C C去世时,去世时,A A有羊有羊5050只,只,B
19、B则有则有1010只。只。C C除了除了A A、B B两人外没有任何亲人。两人外没有任何亲人。n n 请问:如何分配才是最正义的?请问:如何分配才是最正义的?n n 方法一:方法一:C C遗留下来的遗留下来的132132只羊,只羊,A A和和B B各得一各得一半,即每人半,即每人6666只。只。n n 依据:依据:A A、B B两人具有同样的地位,应该平等两人具有同样的地位,应该平等对待。因此各得一半是正义的。对待。因此各得一半是正义的。n n 方法二:首先每人将自己送给方法二:首先每人将自己送给C C的拿回,即的拿回,即A A先得先得5 5只,只,B B先拿回先拿回1 1只,剩下的(只,剩下
20、的(132-6132-6)126126兄兄弟人各得一半。即弟人各得一半。即A A得得5+63=685+63=68只,只,B B得得1+63=641+63=64只。只。n n 依据:确实应该平等,但是平等分配的是孳依据:确实应该平等,但是平等分配的是孳息部分,对于个人的投入应该先取回。息部分,对于个人的投入应该先取回。n n 方法三:方法三:A A拿出的拿出的5 5只羊占自己所有羊的比例只羊占自己所有羊的比例是是5/30=1/65/30=1/6,B B则是则是1/31/3,A A、B B两人相比是两人相比是1/61/6:1/3=1/21/3=1/2所以所以A A应得应得4444只,只,B B得得
21、8888只。只。n n 依据:投资比例,但基数是自己的全部。依据:投资比例,但基数是自己的全部。n n 方法四:对方法三进行修正,方法四:对方法三进行修正,A A将将1/61/6付出,付出,应分应分132132的的1/61/6,即,即2222只;只;B B得全部的得全部的1/31/3,即,即4444只。只。剩下的剩下的6666只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即只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即A A得得22+33=5522+33=55只,只,B B得得44+33=7744+33=77只。只。n n 方法五:方法五:A A投入投入5 5只,只,B B投入投入1 1只,双方比例为只,双方比例为5/15/1。因此,应按
22、此比例进行分配,即。因此,应按此比例进行分配,即A A得得110110只,只,B B得得2222只。只。n n 依据:考虑的是原始资本,即投入在全部原依据:考虑的是原始资本,即投入在全部原始资本中的比例,按此贡献分配是正义的。始资本中的比例,按此贡献分配是正义的。n n 方法六:兄弟两人从关系上是平等的,从贡方法六:兄弟两人从关系上是平等的,从贡献上有所区别,存在献上有所区别,存在“混合混合”情况。应将两种情情况。应将两种情况都考虑到。况都考虑到。n n 1.1.平等的身份地位:平等的身份地位:A A得得3333只,只,B B得得3333只;只;n n 2.2.贡献:贡献:n n (1 1)按
23、提供的羊在原始资本中的比例:)按提供的羊在原始资本中的比例:A A得得5555只,只,B B得得1111只。按这种分配,只。按这种分配,A A得得33+55=8833+55=88只,只,B B得得33+11=4433+11=44只。只。n n (2 2)按提供的羊占自身全部的比例:)按提供的羊占自身全部的比例:A A得得2222只,只,B B得得4444只。只。n n 方法七:方法七:A A的羊从原来的的羊从原来的2525只变成现在的只变成现在的5050只,也就是增加了一倍,那么如果只,也就是增加了一倍,那么如果A A没有给出没有给出5 5只只羊,应该成为羊,应该成为3030的一倍即的一倍即6
24、060只,所以只,所以A A应先分应先分1010只;只;B B从从2 2只变成只变成1010只,是原来的只,是原来的5 5倍,应先分倍,应先分5 5只。只。剩下的剩下的117117只进行平均分配,每人得只进行平均分配,每人得5858只后剩下只后剩下的一只用来庆祝分配完成,成为气氛友好的晚餐。的一只用来庆祝分配完成,成为气氛友好的晚餐。n n 4.4.解惑一:罗尔斯的解惑一: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作为公平的正义”n n 罗尔斯,美国著名罗尔斯,美国著名罗尔斯,美国著名罗尔斯,美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家哲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伦理学家,、伦理学家,、伦理学家,新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
25、派派派派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主要代表之一,的主要代表之一,202020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n n (1 1)正义的重要性)正义的重要性n n 正义才是社会的第一要义。正义之于社会,正义才是社会的第一要义。正义之于社会,犹如真理之于理论,正如不含真理的理论迟早要犹如真理之于理论,正如不含真理的理论迟早要被摒弃,没有正义的社会也不会长久维持。被摒弃,没有正义的社会也不会长久维持。n n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即使以社会整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即使以社会整体名义也不能践踏的不可侵犯性。正义否认为了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讲 亚里士多德法哲学2 第四 亚里士多德 哲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