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单元“小微”任务群教学设计与思考.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单元“小微”任务群教学设计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单元“小微”任务群教学设计与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单元“小微”任务群教学设计与思考摘要“劳动”单元选文的体裁跨度大,有实用 类,也有文学类。两首古诗是典型的文学作品,“可歌咏性”特别强。体悟其明显的劳动歌谣特征应作为重要的 学习内容。设计“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将细读、鉴赏文本与任务型学习设计融合于一体。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文学作品阅读,“小微”任务群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俗称“劳动”单元,其人文主题定位于“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本单元选文包括:三篇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
2、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主旨是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一篇新闻评论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主旨是倡导践行工匠精神;两首古代歌咏劳动的诗歌,诗经周南中的芣苢和宋代杨万里的插秧歌,主旨是歌咏劳动的美好与欢乐。对本单元的整体教学,笔者有两点建议:一是就劳动的价值话语层面而言,除了幸福、快乐、创造、奉献之外,还有诸多价值点可供探究,如艰辛、劳苦、公平等,以显全面;二是就劳动价值而言,两首古代诗歌与本单元其他选文具有一致性,但从来源和体裁看,不属于实用类阅读文本,而是文学类文本。而就文学层面而言,由于芣苢选自诗经,插秧歌是宋词,两者的“可歌咏性”特别强,故两者所具有的劳动歌谣特征应作为重要的学习
3、内容。基于以上考量,本单元的教学,以芣苢和插秧歌为主文本,适当拓展其他资源,设计了一个名为“劳动之歌咏”的“小微”任务群。01目标与内容解读“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如下:1.通过对芣苢与插秧歌的诵读、理解、鉴赏,体会劳动的快乐与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2.通过拓展阅读,关联生活,展开议题思辨,形成对劳动价值的丰富理解和认识;3.鉴赏芣苢与插秧歌的显著特色,想象与描绘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形式与内容、情感的关系,能撰写赏析短文;4.尝试“劳动之歌咏”“小微”任务群资料的整理、编辑,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获得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02资源与选择说明学习资源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芣苢插秧歌;
4、第二组为初中学习过的诗歌蚕妇清平乐村居,诗经中的名篇坎坎伐檀兮硕鼠,法国名画拾穗者,以及学生自己选择推荐的古诗若干。第一组中,芣苢与插秧歌是教材选文,重点在于阅读与鉴赏,“教学内容与目标”的第1点和第3点均依据这两首诗的学习达成。第二组中,蚕妇清平乐村居主要指向回顾性学习,为劳动价值的讨论提供依据和分析对象,不作为重点分析、鉴赏的文本。名画拾穗者作用类同。就本课的目标和内容来说,诗经名篇坎坎伐檀兮硕鼠阅读价值很大,但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所以可作为前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完成阅读,或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完成后,作为后续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鉴赏。03任务与活动设计1中心任务设计本单元
5、的中心任务设计如下:如果将芣苢与插秧歌这两首诗的内容分别拍成 ,其中的歌词就是这两首诗,先考虑由谁来唱,并用字左右构思与描绘视频画面内容。以拍摄劳动为情境,设计系列语文读写活动,串联诗歌艺术鉴赏、劳动价值讨论,使鉴赏、表达、探究等学习活动协同推进,是本“小微”任务群设计的一个“创意”。之所以将拍摄作为情境,是基于劳动的快乐和劳动诗歌的反复吟唱形式。作为中心任务,可将其贯穿教与学的始终。但语文课终究不是视频拍摄课,也不是导演编剧课。中心任务所设置的“由谁来唱”“描绘视频画面内容”只提供教学话语的方向,并不展开影音方面的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对中心任
6、务作出应答。2学习活动设计各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解读如下:【活动】自主查阅资料,自加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初步想象与描绘劳动画面。这项学习活动的目标是读懂与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涉及知识点为“芣苢”“薄言”“掇”“捋”“袺”“襭”“兜鍪”“莳”的读音、释义。字词的注音、释义完全交给学生在课前完成,培养其古诗文学习中自加注释的习惯。想象劳动画面,要求用字左右来书面表达、呈现;在课前完成,课上交流,互相品评。评价的要点是内容准确、贴切,有生动的画面感;语言符合描写的要求,有文学性,而不是平铺直叙。【活动】讨论芣苢的诗歌语言和表现形式。比较两位学术大家(陈子展、余冠英)对芣苢的译文,揣摩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劳动 单元 任务 教学 设计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