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行为金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金融.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2参考参考书并非有效的市场并非有效的市场(InefficientMarkets-AnIntroductiontoBehavioralFinance)by Andrei Shleifer资产定价的行为方法资产定价的行为方法(ABehavioralApproachtoAssetPricing)byHersh Shefrin3Dr.Hersh ShefrinMario Belotti Professor of Financ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Professor of EconomicsHarvard University4参考参考书 行为金融学(
2、精品课程)行为金融学(精品课程)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by饶育蕾饶育蕾 盛虎盛虎更多最新文献与资料,请访问:更多最新文献与资料,请访问:http:/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 l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来研究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科学。l行为金融学已成为以分析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为内容的新兴金融学分支。l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而有针对性地挑战人性的弱点是投资者必须经过的一道关卡,学会止损是投资者必修的一课。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1)l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经
3、济学研究结合起来l经济学家很早就将将人的行为放到一个特定的或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影响经济决策的行为因素,获得对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2)l凯恩斯(1936)在其经典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用了很大篇幅讨论人们的心理对有效需求的影响。l在凯恩斯的逻辑里,资本主义发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从而生产过剩,爆发危机。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呢?因为有三大心理规律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与投资。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1)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就是人们新增收入中用于新增消费的比重。此项比重递减,也就是说,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人
4、们的消费增加不会比收入增加得快,人们把收入中的更大比例作为财富存起来。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就会有一部分产品卖不出去,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2)其次,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因为开始投资时,总是投资于资本回报比较高的项目,随后的投资,其回报率相对降低,以此往下,预期投资的回报率就会下降。并且,投资者的心理很容易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这也会使投资者趋于消极,使资本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样一来,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
5、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3)第三.流动性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的爱好。人们心理上偏好现金,是因为三个动机:1、交易动机。为了应付日常开支,人们需要保留部分现金在手上;2.谨慎动机。为了应急,防止意外,人们也会留有部分现金;3.投机动机,即人们为了寻求更大的收益,也需要留有部分现金,以备随时可以调用。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4)按照凯恩斯的分析.这三大心理规律的存在,使宏观经济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无法得到平衡,其结果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要解决经济危机,就需要政府出面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增加全社会的有效需求,抵消三大心理规律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
6、程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1)1951年布雷尔(Burrel)教授发表一种可用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一文,率先提出用实验来讨论理论的必要性,成为行为金融学产生的标志。1967年鲍曼(Bauman)教授发表科学投资分析:科学还是幻想,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融学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才是金融学发展的方向。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2)l1972年斯洛维克(Slovik)教授和鲍曼(Bauman)教授发表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把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推进了一大步。l1979年卡尼曼(DainielKahneman)和特维尔斯基(AmosTv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式
7、提出预期(或期望)理论,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历程(3)l近年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结果,引起金融学界的极大关注。l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金融学的两位先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和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教授。标志着行为金融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几个关于行为金融的试验几个关于行为金融的试验l处置效应l风险喜好l呈示方式l模糊厌恶l损失厌恶l心理帐户实验一:处置效应(1)l问题1:投资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月前您以20元股买了某只股票。现在一个您信任的股评家告诉您,大盘要下跌。哪种情况下您卖出该股的可能性较大?lA.
8、现在的价格是19元/股,即每股您亏1元。lB.现在的价格是21元/股,即每股您赚1元。结果:实验1中,80的人选择了B。处置效应(2)l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l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实验二:风险喜好l问题2:请您先想象自己在类似情况下的决策。最近两天因为有急事用钱,需要卖出股票。只能在今天或者明天卖,请您选择:lA.今天卖,损失750元。lB.明天卖,75的可能损失1000元,25的可能不损失。结果:在实验2中,有60的人选择了答案B。实验三:呈示方式l问题3:两只股票,
9、请选择:lA.买第一只,肯定能赚240元。lB.买第二只,25的可能赚1000元;75的可能什么也不赚。l问题4:您账户上的钱只够做下面的投资中的一种,请选择:lA.买债券,肯定能赚240元。lB.买某只股票,25的可能赚1000元;75的可能什么也不赚。结果:问题3中69的被试者选择了A 问题4中43的人选择了A实验四:模糊厌恶l问题5:你有两只股票。每只股票基本一样,如果上涨您就能盈利5000元,如果下跌则损失5000元。它们唯一的不同在于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第一只股票有50的可能上涨,也有50可能的下跌。第二只股票上涨或者下跌可能性的大小是未知的。同时,排除价格不涨不跌的情况。现在,任一
10、只股票你都可以买或卖,你认为哪一只更好?A.第一只B.第二只结果:实验4中,63的人选择了A实验五:损失厌恶l问题6:请选择lA.有80的概率失去4000元lB.有100的概率失去3000元l问题7:请选择lA.有25的概率失去3000元lB.有20的概率失去4000元说明与分析:实验5中,对问题6大多数人(79.58)选择答案A,对问题7大多数人(71.83)选择答案B。实验六:心理帐户l问题10:A.一只股票,赚75元;lB.两只股票,一只赚50元,一只赚25元。l问题11:A.一只股票,亏150元;lB.两只股票,一只亏100元,一只亏50元。结果:问题10中:A好44%、B好40%、一
11、样16%。问题11中:A好37%、B好35%、一样28%。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一)三个假定。(二)一个核心理论:期望理论。1979年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阿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三)三类现象。(四)几种常见的投资者心理偏差。(五)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与投资技巧行为金融学的三个假定l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等假设上。l传统金融学把行为人假定为完全意义的理性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理性,根据成本和收益比较,做出对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决策。l行为金融学在对传统金融学进行反
12、思基础上提出三个假定。1、有限理性行为人的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有理性的一面,同时存在非理性的一面。2、有限控制力即使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因外在条件限制,行为人有时也未必能实践理性行为。3、有限自利在特定情境下,人们的多样化动机会导致放弃使用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行为。行为金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行为金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第一、投资者的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行为 认传统金融理论为人们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不断更新决策知识等假设之上的。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
13、非如此。例如,人们并非总是风险厌恶的,人们常常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人们常常借住一些不相关的资讯来买卖证券,等等。基于以上实证观察中发现的投资者行为特点,行为金融学认为应该用现实世界中投资者的真实行为模式来取代投资者“理性 行 为”的 假 设,即 以“有 限 理 性(bounded rational)”来 取 代“理 性(rational)”。第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第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发生的发生的 l有效市场假说的第二条假设认为:即使有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者存在,但由于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的交易都是随机的,所以自然而然也就彼此抵消掉l但行为金融的研究表明,非理性投资者的决策并不完
14、全是随机的,他们常常会朝着同一个方向,所以不见得会彼此抵消。而且,当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的行为“社会化”或大家都听信相同的谣言时,相互模仿来进行交易时,这种现象会更加的明显l因此,由这些认知偏差导致的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消除。第三、套利是受到限制的第三、套利是受到限制的 l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且是具有相关性的,但套利的力量仍可让市场恢复效率,即在套利和市场竞争的作用下,理性交易者(套利者)会很迅速地消除非理性交易者(噪声交易者)引起的价格偏离现象。因此,从长期来看,价格的偏离只是短期的现象,非理性交易者将成为市场的输家并最终被淘汰出局。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为 金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