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设计(精品课程课件)第6章.ppt
《结构抗震设计(精品课程课件)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抗震设计(精品课程课件)第6章.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章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1.钢结构房屋的结构类型与最大适用高度2.钢结构房屋的高宽比限值3.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要求4.钢结构房屋的楼板5.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表6.2.1钢结构房屋适用的高度(m)结构类型6、7度8度9度框架1109050框架支撑(抗震墙板)220200140筒体(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和巨型框架300260180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1.钢结构房屋的结构类型与最大适用高度2.钢结构房屋的高宽比限值
2、钢结构房屋的高宽比限值表6.2.2钢结构民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比烈度6、789最大高宽比6.56.05.5注:计算高宽比的高度从室外地面算起。3.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要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要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应符合第2.3节的有关要求。钢结构房屋应尽量采用规则的建筑方案,当采用不规则建筑方案时,应设抗震缝,且缝宽应不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支撑结构或其他结构类型;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8、9度时,宜采用偏心支撑、带竖缝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板、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或其他消能支撑及筒体结构。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时,支撑框架在两个方
3、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撑,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偏心支撑等消能支撑。超过12层的钢结构采用偏心支撑框架时,顶层可采用中心支撑。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支撑的轴线应交汇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确有困难时偏离中心不应超过支撑杆件宽度,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有端与框架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梁交点和柱之间或同一跨内另一支撑与梁交点之间形成消能梁段。超过12层的钢框架筒体结构,在必要时可设置由筒体外伸臂或外伸臂和周边桁架组成的加强层。钢结构房屋的楼板主要有在压型钢
4、板上现浇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楼板和非组合楼板、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装配式楼板等。一般宜采用组合楼板或非组合楼板;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尚可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亦可采用装配式楼板或其他轻型楼盖;对超过12层的钢结构必要时可设置水平支撑。采用压型钢板钢筋混凝土组合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与钢梁有可靠连接。采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或轻型楼板时,应将楼板预埋件与钢梁焊接,或采取其他保证楼盖整体性的措施。4.钢结构房屋的楼板钢结构房屋的楼板5.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钢结构房屋根据工程情况可设计或不设计地下室,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应设置地下室,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撑(抗震墙
5、板)结构中竖向布置的支撑(抗震墙板)应延伸至基础;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支撑在地下室是否改为混凝土抗震墙形式,与是否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有关,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时采用混凝土墙段协调。该抗震墙是否由钢支撑外包混凝土构成还是采用混凝土墙,由设计确定。设置地下室的钢结构房屋的基础埋置深度,当采用天然地基时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15;当采用桩基时,桩层台埋深不宜小于房屋总高度的1/20。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计算1.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在第一阶段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效应采用弹性方法计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实测研究
6、表明,钢结构房屋的阻尼比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对于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02,对于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对于单层钢结构仍采用0.05。钢结构分析时地震影响系数按第三章的规定采用。钢结构在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时,对于框架、框架支撑、框架剪力墙板以及框筒等结构常采用矩阵位移法,但计算时应按第三章的有关规定计入重力二阶效应。对于工字形截面柱,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对中心支撑框架和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其层间位移计算可不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框架支撑结构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中心支撑框架的斜杆轴线偏离梁柱轴线交点不超过支撑杆件的宽度时,仍可按中心支撑
7、框架分析,但应计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对于筒体结构,可将其按位移相等原则转化为连续的竖向悬臂筒体,采用有限条法对其进行计算。在预估杆截面时,内力和位移的分析可采用近似力法。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可采用D值法进行简化计算;框架支撑(剪力墙)可简化为平面抗侧力体系,分析时将所有框架合并为总框架,所有竖向支撑(剪力墙)合并为总支撑(剪力墙),然后进行协同工作分析。此时,可将总支撑(剪力墙)当作一悬臂梁。2.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第二阶段的抗震验算应采用时程分析法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其结构计算模型可以采用杆系模型、剪切型层模型、剪弯型模型或剪弯协同工作模型。在采用杆系模型分析时,柱、梁的恢
8、复力模型可采用二折线型,其滞回模型可不考虑刚度退化。钢支撑和耗能梁段等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应按杆件特定性确定。采用层模型分析时,应采用计入有关构件弯曲、轴向力、剪切变形影响的等效层剪切刚度,层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可采用静力弹塑性方法进行计算,并可简化为二折线或三折线,并尽量与计算所得骨架曲线接近。在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计算时,应同时考虑水平地震作用与重力荷载。构件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应采用标准值。对新型、特殊的杆件和结构,其恢复力模型宜通过实验确定。分析时结构的阻尼比可取0.05,并应考虑二阶段效应对侧移的影响。构件内力调整与组合构件内力调整与组合对于框架梁,可不按柱轴线处的内力而按梁端
9、内力设计,框架支撑结构中,框架部分按计算得到的地震剪力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1.8倍二者的较小者。人字形和U型支撑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对于偏心支撑框架结构,为了确保耗能梁断能进入弹塑性工作,消耗地震输入能量,支撑斜杆的轴力设计值,应取与支撑斜杆相连接的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支撑斜杆轴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4,9度时不应小于1.5;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粱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框架粱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框架柱的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
10、到受剪承载力时柱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应按有关规定计算,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仅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钢结构转换层下的钢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1.5的增大系数。构件设计内力的组合方法见式(3)。在抗震设计中,一般高层钢结构可不考虑风荷载及竖向地震的作用,但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钢结构须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在9度区尚须考虑竖向地震的作用。侧移控制侧移控制在小震下(弹性阶段),过大的层间变形会造成非结构构件的破坏,而在大震下(弹塑性阶段),过大的变形会造成结构的破坏或倒
11、塌,因此,应限制结构的侧移,使其不超过一定的数值。在多遇地震下,钢结构的层间侧移标准值应不超过层高的1/300。结构平面端部构件的最大侧移不得超过质心侧移的1.3倍。在罕遇地震下,钢结构的层间侧移不应超过层高的1/50。同时结构层间侧移的延性比对于纯框架、偏心支撑框架、中心支撑框架、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框架应分别大于3.5、3.0、2.5和2.0。钢结构的整体稳定钢结构的整体稳定高层钢结构的稳定分为倾覆稳定和压屈稳定两种类型。倾覆稳定可通过限制高宽比来满足。压屈稳定又分为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当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钢结构构件及其节点的抗震承
12、载力计算钢结构构件及其节点的抗震承载力计算 对于抗震设防框架柱在框架的任一节点处,柱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和梁截面的塑性抵抗矩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Wpc、Wpb分别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量;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Ac柱截面面积;yc、yb分别为柱和粱的钢材屈服强度;强柱系数,超过6层的钢框架,6度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5,9度时可取1.15。为了保证在大地震作用下,使柱和梁连接的节点域腹板不致局部失稳,以利于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在柱与梁连接处,柱应设置与梁上下翼缘位置对应的加劲肋,使之与柱翼缘相包围处形成梁柱节点域。节点域柱腹板的厚度,一方面要满足腹板局部稳定要求,另一方面还应满足
13、节点域的抗剪要求。研究表明,节点域既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了使节点域不能发挥耗能作用,太薄了将使框架的侧向位移太大。节点域的屈服承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式中Mpb1、Mp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Vp节点域的体积,根据公式(6.23)或(6.24)确定,工字形截面柱Vp=hbhct(6.23)箱形截面柱Vp=hbhct(6.24)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6度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0.6,8、9度时可取0.7;hb、hc分别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t柱在节点域的腹板厚度;式中Mb1、M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的弯矩设计值;RE节点域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取1.0。为保证工
14、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的节点域的稳定,节点域腹板的厚度应满足式(6.25)的要求:tw(hb+hc)/90节点域的受剪承载力应满足式(6.26)的要求:(Mb1+Mb2)/Vp(4/3)y/RE(6.26)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剪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压构件在2倍地震力下稳定性得到保证时,可不按公式(6.26)验算。当柱节点域腹板厚度不小于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时,可不验算节点域的稳定性。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支撑斜面反复受压、受拉,
15、且受压屈曲后的变形增长较大,转而受拉时不能完全拉直,造成受压承载力再次降低,即出现弹塑性屈曲后承载力退化现象。支撑杆件屈曲后,最大承受荷载力的降低是明显的,长细比越大,退化程度越严重。在计算支撑杆件时应考虑这种情况。在多遇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下,支撑杆受压承载力按式(6.27)进行: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式中 N支撑斜杆的轴向力设计值;Abr支撑斜杆截面面积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n支撑斜杆的正则化(归化)长细比;E支撑斜杆材料的弹性模量;ay钢材屈服强度;支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对人字型支撑,当支撑腹杆在大震下受压屈曲后,其承载力将下降,导致横梁在支撑连接处出现向下的不平衡集中力
16、,可能引起横梁破坏和楼板下陷,并在横梁两端出现塑性铰;V型支撑的情况类似,仅当斜杆失稳时楼板不是下陷而是向上隆起,不平衡力方向相反。因此,设计时要求人字型支撑和V型支撑的横梁在支撑连接处应保持连续。在验算横梁时,除应承受支撑斜杆传来的内力外,尚应满足在不考虑支撑的支点作用将横梁视为简支梁时在竖荷载和受压支撑屈曲后产生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不平衡集中力取受拉支撑的竖向分量减去受压支撑屈曲压力竖向分量的30%。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偏心支撑框架的设计原则是强柱、强支撑和弱耗能梁段,即在大地震时耗能梁段屈服形成塑性铰,且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即使耗能梁
17、段进入应变硬化阶段,支撑斜杆、柱和其余梁段仍保持弹性。设计良好的偏心支撑框架,除柱脚有可能出现塑性铰外,其他塑性铰均出现在梁段上。偏心支撑框架的每根支撑应至少一端与梁连接,并在支撑与梁交点和柱之间或同一跨内另一支撑与梁交点之间形成耗能梁段。耗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验算:当N0.15A时,其中,Vl=0.85Aay或Vl=2M1p/,取较小值;A=(h2tf)tw;Mlp=Wp当N0.15A时,其中,Vlc=或Vlc=2.36Mlp1N/(A)/,取较小值。式中系数,取0.9;V、N分别为耗能梁段的剪力设计值和轴力设计值;Vl、Vlc分别为耗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和考虑轴力影响的受剪承裁力;
18、Mlp耗能梁段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h、tw、tf分别为耗能梁段的长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A、Aw分别为耗能梁段的截面面积和腹板截面面积;Wp耗能梁段的塑性截面模量;、ay分别为耗能梁段钢材的抗拉强拉设计值和屈服强度;支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1.0。耗能粱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差,耗能能力越小,因此耗能梁段的钢材屈服强度不应大于345Mpa。支撑斜杆与耗能梁段连接的承载力不得小于支撑的承载力。若支撑需抵抗弯矩,支撑与梁的连接应采用刚接,并按抗压弯连接设计。钢结构构件连接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钢结构构件连接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钢结构连接的设计原则是强连接弱构件,钢结构构件的连接应按
19、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1梁与柱连接的承载力验算2.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的承载力验算3.梁、柱构件拼接处的承载力验算4.构件有轴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焊缝的极限承载力计算6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计算1梁与柱连接的承载力验算框架结构的塑性发展是从梁柱连接接触开始的。为使梁柱构件能充分发展塑性形成塑性铰,构件的连接应有充分的承载力。梁与柱连接按弹性设计时,梁上下翼缘的端截面应满足连接的弹性设计要求,梁腹板应计入剪力和弯矩。梁与柱连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Mu1.2Mp Vu1.3(2Mp/ln)且Vu0.58hwtway式中Mu梁上
20、下翼缘全熔透坡口焊缝的极限受弯承载力;Vu梁腹板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垂直于角焊缝受剪时提高1.22倍 Mp梁(梁贯通时为柱)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ln梁的净跨(梁贯通时取该楼层柱的净高);hw、tw梁腹板的高度和厚度;ay钢材的屈服强度。2.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的承载力验算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需采用螺栓连接。连接在支撑轴线方向的极限承载力应不小于支撑净截面屈服承载力的1.2倍,即 Nubr1.2Anay式中Nubr螺栓连接和节点板连接在支撑轴线方向的极限承载力An支撑的截面净面积;ay支撑钢材的屈服强度。3.梁、柱构件拼接处的承载力验算梁、柱构件拼接的弹性设计时,腹板应计入弯矩,
21、且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的50%;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Vu0.58hwtway无轴向力时Mu1.2Mp有轴向力时Mu1.2Mpc式中Mu、Vu分别为构件拼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Mpc构件有轴向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hw、tw拼接构件截面腹板的高度和厚度;ay被拼接构件的钢材屈服强度。拼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翼缘nNcub1.2Afay且nNvub1.2Afay(6.218)腹板nNcub(Vu/n)2+(NMb)2且nNvub(Vu/n)2+(NMb)2(6.219)式中Nvub、Ncub一个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承载力 Af翼缘的有效
22、截面面积 NMb腹板拼接中弯矩引起的一个螺栓的最大剪力;n翼缘拼接或腹板拼接一侧的螺栓数。4.构件有轴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当梁柱连接为梁贯通型时,则柱与梁的连接除弯矩外,还承受轴力N,柱的抗弯承载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少,构件有轴向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Mpc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和箱形截面当N/Ny0.13时Mpc=Mp当N/Ny0.13时Mpc=1.15(1N/Ny)Mp Ny=Anay对工字形截面(绕弱轴)当N/NyAw/A时Mpc=Mp当N/NyAw/A时Mpc=1(NAway)/(NyAway)2Mp式中N、Ny分别为构件的轴向力和轴向屈服承载力;A、Aw分别为构
23、件截面的面积和腹板截面的面积。5.焊缝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焊缝的极限强度高于母材的抗拉强度,计算时取其等于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角焊缝的极限抗剪强度也高于母材的极限抗剪强度,梁腹板连接的角焊缝极限受剪承载力取母板的极限抗剪强度乘角焊缝的有效受剪面积。因此,焊缝的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对接焊缝受拉Nu=Afwu角焊缝受剪Vu=0.58Afwu式中Afw焊缝的有效受力面积;u构件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6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应取下列二式计算的较小者:Nvub=0.58nfAebub Nvub=dtcub式中Nvub、Ncub分别为一个高强度螺栓的极限受
24、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nf螺栓连接的剪切面数量;Aeb螺栓螺纹处的有效截面面积;ub螺栓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d螺栓杆直径;t同一受力方向的钢板厚度之和;cub螺栓连接板的极限承压强度,取1.5fu。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框架柱的长细比限值长细比和轴压比均较大的柱,其延性较小,并容易发生全框架整体失稳。对柱的长细比和轴压比作些限制,就能控制二阶段效应对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为了保证框架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地震区柱的长细比不宜太大,不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68度时不应大于120,9度时不应大于100。超过12层的钢框架柱的长细比,应符合表6.2的规定。表6
25、.2.3框架的柱长细比限值烈度6度7度8度9度长细比120806060注:表中所列值适用于Q235钢,其他牌号钢材应乘2.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在钢框架设计中,为了保证梁的安全承载,除了承载力和整体稳定问题外,还必须考虑梁的局部稳定问题。如果梁的受压翼缘宽厚比或腹板的高厚比较大,则在受力过程中它们就会出现局部失稳。板件的局部失稳,降低了构件的承载力。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宽厚比。对按7度及7度以上抗震设防的框架梁,要求梁出现塑性铰后还有转动能力,以实现结构内力重分布,因此,对板件的宽厚比有严格的限制;对设防烈度为6度和非抗震设计的结构,要求梁截面出现塑性铰,但不要求太大的转动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抗震 设计 精品课程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