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本课通过三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第一个子目野蛮时代和文明起源,第二个子目讲国家诞生,第三个子目讲早期国家发展完善或成熟。本课在整个新教材当中处于开篇的重要地位,为后面三课进行铺垫。【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对历史故事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他们的史料解读、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是处于初步建立的状况,并且对于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的能力还不足。我将采取通过图片和问题的使用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通过图表、地图和文字材料,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合作探究深层次分析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核心素养】【唯物史观】通过了解
3、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空观念】结合相关地图,了解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及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状况;了解从部落到国家产生及夏商周的政权更替和统治疆域的演变。【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总结石器时代和早期国家的主要表现和阶段特征;归纳商周时期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认识不同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探究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认识依据和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概念;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及其内涵;认识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家国情
4、怀】以石器、青铜器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感悟我们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过程】一、 “导”导入新课(2-3分钟).二、 “思”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1分钟)阅读教材P2第一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该时期人类化石遗址主要有哪些?找出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或社会特征?阅读教材P3第一、二和P4第一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2.什么是新石器时代?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在何时?其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遗存有哪些?各自出现的时间、地点、基本特征是什
5、么?阅读教材P4第二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3.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有多久?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阅读教材P4第三自然段,思考一下问题,并用笔在书上标出4.中国历史相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被称为华夏始祖的是谁?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P2.3.4。总结一下问题5.画出原始社会时间轴三、“议”学生起立讨论,根据以上学习内容进行小组集体讨论。(7分钟)读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回答问题。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1.据所给地图及所学知识,1.概括归纳我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2.概括
6、归纳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和文化遗址分布的主要特点。 四、 “展”学生激情展示,小组代表或教师指定学生展示(7分钟)五、“评”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10分钟)【知识拓展】1. 满天星斗: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六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
7、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各氏族文化区,虽然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在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逐渐交融,共同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基础各区域的文化大多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同时有家畜饲养、采集和渔猎经济。石器、骨器和陶器制造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随葬品多寡表现出贫富的差异等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文明模式3.私有制: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和
8、专制制度为代表)基本标志之一。生产力的发展是产生私有制的最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加,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4.文明:社会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其出现的标志有:私有制和阶级、国家、文字、金属工具、城市5.氏族、部族、民族 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氏族制度指氏族作为社会组织长期存在。氏族、家族都实行族外婚,几个相互通婚的氏族联合在一起组成部族,部族有自己的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有共同的习俗和方言。一般来说,部族比部落更大,指聚居的氏族部落。部族在民族学中指一个民族内的部分。家族、
9、宗族有时交替使用,宗族包含同一血缘关系的家族和家庭。部族制度发展到最后阶段产生民族。民族有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生活习俗,共同语言文字,共同宗教信仰。民族的形成表现自觉意识,即人民对自己归属于某个民族实体的意识。教科书中不断出现氏族、部族、部落和“方国”、“万邦”等概念,前三个是后人的学术概念,后两个是文献中的记载,教学中都可以解释为氏族或部族。“族”的概念文献中很早就使用,民族的概念很晚才使用。6.三皇五帝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 同时还有其他说法7.史前史研究的主要资料和工具实物资料:因为其高度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是当今研究人类
10、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随着考古挖掘的发展,很多传说得到了印证。古籍记载:撰写者距史前史越近,相对来说更加真实,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和主观目的,其记载存在偏颇,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也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历史的素材之一,中国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就是典型的一例。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被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成为研究史前史的重要工具。六“检”课堂检测。(3分钟)1.(2021广东高三三模)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
11、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了中国文明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2.(2021云南高一期末)位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其筑城规模、玉器制作水平、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集中规模都超过了同时期的北方。但后世却长期以北方为中华文明核心区域,这说明A中华文明的核心起源地需要改写B后世北方的政治、文化话语权太大C文明延续性比先发优势更加重要D良渚文化不属于中华文明组成部分3.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