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专题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专题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专题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下表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墓葬的随葬品情况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地点墓葬遗址名称随葬品情况山东泰安大汶口墓葬遗址大墓陶器多达八十多件,还有象牙梳、玉臂环等。小墓仅一到两件粗制陶器和石器青海乐都柳湾墓葬遗址墓葬大小不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者多达九件,小者一到两件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墓葬遗址随葬陶器数量不等,大墓多达三十七件,小墓一到两件A母系氏族公社趋向稳定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C多元一体文明格局形成 D社会贫富分化出现2商朝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青铜器的种类虽很多,但主体为礼器和兵器。由此折射出()A阶级分化和国家机器已开始出现B商朝时战争
2、不断C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D王位世袭制形成3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汶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4下面是关于春秋时期“出奔”(出亡、逃亡)现象的一些记载。这反映出,春秋时期()记载出处“九月,夫概王归,自立也,以与王战,而败,奔楚,为棠溪氏。”左传定公五年“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
3、勤。”国语晋语九“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左传昭公三年A宗法分封制遭到了冲击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D社会转型推动了人才流动5秦朝建立后,又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修筑长城和“直道”;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秦朝上述举措()A有利于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B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6有学者认为质朴、务实、外向、功利是秦文化的主要特征,相较于六国文化而言,秦文化是落后的,用相对落后的文化来兼并和统一先进的六国文化,终为其所累。学者重在强调()A先秦文化的多元
4、并存 B文化对统治的重要性C法家思想的时代局限 D秦朝灭亡的主观原因7.下图为东汉墓出土的陶制望楼陪葬品,下为方形池塘,池垣上有吹奏、迎宾、执弩等九俑,池中央矗立三层方形望楼(有瞭望示警功能),第一层门内正坐一俑,第二、三层平台上各有2个吹奏俑、2个执弩俑、1个立俑。此类陶制望楼较常见于东汉中晚期的墓葬中。这反映了当时()A百姓娱乐生活丰富 B豪强地主庄园遍布C佛教影响世俗生活 D军阀割据混战局面8下表说明汉代选官制度()时间概况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对策者百人,唯(晁)错为高第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士,规定非治儒术者不取,董仲舒取为上第东汉光武帝(2
5、557年在位)对选拔与提拔的对象,施行“授试以职”,即进行文字方面的测试,内容有策、经、笺奏(章奏文体)等A确立完善的分科考试方法B扩大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C突出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D重视官员文化素养的考查9下表为四川多地墓葬考古出土遗物(部分)。这反映了东汉时期()墓葬名称时代陶俑模型及数量吴家崖墓东汉猪1、鸡1何家山2号崖墓东汉中、晚猪1、鸡2、狗1、房2、罐2、铁具2天回山崖墓东汉晚鸡7、狗4、鸭3、马1、长尾鸡1、水塘1、水田1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B豪强地主经济势力强大C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养殖业占据了主导地位10两汉时期,自汉武帝起有17位皇帝在诏书中征引经书,主要涉及重农、举贤、宽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