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练习 6.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练习 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练习 6.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同步练习同步练习1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 )A生 B旦 C净 D丑2昆曲江河日下开始于( )A清朝前期 B清朝中叶 C清朝晚期 D民国年间3以下四个文化遗产中,哪一项与其它三项形式不同( )A北京故宫 B昆曲 C秦始皇兵马俑 D大熊猫4要保护和发展昆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人才匮乏 资金短缺 剧场不足 昆曲改革A B C D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十一世纪初,集合两岸三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昆曲的热潮,论者
2、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一现象恐怕也源自于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终于深深感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青春版青春版牡丹亭牡丹亭剧照剧照材料二 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2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单元 中国 人类 物质 文化遗产 昆曲 6.2 拯救 保护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0833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