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辞赋_高光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魏晋南北朝辞赋_高光复.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晋 南 北 朝 辞 赋 高 光 复 继商汉之后,辞赋在魏晋南北朝錯期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在这一历史时期,大赋既承两汉传统 ,又在某 些方面扩展了自己的表现领域而大批涌现的抒情小 概 ,则进入了自己 的黄金时代,艺术风格显得十分成 熟,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适应性。比之 大赋,它们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也更能反映这一时 期辞赋的思想艺术风貌,从而成为这一时期辞赋创作 的主流和辞赋成就的代表。如果就思想艺术两方面作 总体考察,可以把它们的风格特征概括为:精美多 姿,悲哀为主。 体式的完备,风格的多样,表现技巧的完美, 是一种文学样式艺术上成熟的重要标志。魏晋南北朝 小赋在这几个方面都表现出自
2、己固有的特色。辞赋在 西汉进入兴盛阶段,从东汉后期开始出现抒情化的趋 势。汉末张衡、赵壹等作家的抒儈小赋的出现,预示着一个辞赋创作新时期的到来。汉 末建安以后,抒情小赋蓬勃兴起。综观两汉辞赋创作,其成就是很高的。尤其是散体大 赋,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但为多方面因棄所限,在创作风格 上,其个性色彩却不十分鲜明,至于骚体或散体的抒情小赋,则处于缓慢发展时期,虽 作者不乏其人,但 还谈不上体式的完备和风格的多样化从建安时代开始,这种局面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聱个魏晋南北朝辞赋创作园地里,诸家之作各呈异彩,在风格体式 上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气象。以建安为例,当时的辞赋同诗歌一样,在总
3、体上呈现出 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押风格特征。这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特征。但在这总的特 征之下 ,诸家辞赋又各具风彩。如汉魏之际的祢衡,其鹦鹉赋咏物写情,辞彩鲜丽而 感情凄婉。王粲的赋作,或直抒胸臆,或即物抒怀,感情多淳朴真挚,情调亦慷慨悲 凉,而赋章则细密遒劲。曹丕之赋如同他的诗歌一样,善写离愁别怨, 辞彩婉丽,而情 思缠绵。应场与繁钦赋作虽不多,然或即景抒情,或即物抒情,亦觉意致深婉,情思绵 长。至若曹植那样的辞赋大家,其作为 体贍而律调,辞清而志显,应物掣巧,随变 生趣 (文心雕龙 .章表 ), 更在当时赋坛上独树一帜 “ 盖建安以后的辞赋,多在情和 辞上着力 I这是包括辞赋创作在内的文
4、学创作的一个趋向。但在总的时代特征之下,诸 家赋作在风格体式上又呈现多样化的局面,表现出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气象。 两晋北朝大赋,在规模上追踪巧汉,而在题材和情韵上多有发明。潘岳西征 感慨深切, 清绮绝伦 陆机文赋,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 *迭意回舒, :若 重岩之积秀 ( );左思三都之广博宏富,木华海赋 V之雄 伟俊丽郭璞江赋之辽阔宏大,这一切均表现出大赋的创新。与大赋相比,两晋南 北朝的抒情小赋,既承建安,又多发明,虽无大家,却多佳制,局面虽往往不大,在风 格体式上却倍觉新鲜活泼,情采续 .纷,最能表现作家的创造和时代风尚。魏晋之际的辞 赋迸发着一种激楚之音 “ 赋家虽不多,而如猫康的琴
5、赋,境界清远,意趣高洁 I.向 秀的思旧赋 ,蕴含深邃,情怀凄怆 ,二者均有建安慷慨之音的余韵。及萆两晋,潘 岳、陆机的怀旧悼亡之作,均写得思绪流连,情意婉切,读来凄怆动人。而陶渊明的三篇 赋作,或缠绵深切,或清淡活泼,或热烈奔放,亦属于独出机抒之作。南朝小赋,多写 人生情绪,往往以感情婉转深切,风格轻巧鲜丽取胜,亦时有南朝民歌那种婉丽的韵 致;而诸家辞賦的体式风格,又各不相同。鲍照的抒情賦作往往体式精悍,而无论写景 或咏物,亦往往于深沉的惆怅之中流荡一股慷慨悲壮之气。谢惠连的雪賦 则既铺排 得体,又描写入微,显得意境空阔髙洁,辞藻清巧鲜丽。谢庄的月赋与雪賦 齐 名,采用 述凑主以首引 的方式
6、来结构精巧的短篇,构成情思流连,清悄旷远的意 境。二者都咏物写景,而雪赋偏重咏物 m理,月赋偏于即景抒情雪賦于 精巧中见清面,月陚则于细腻中见飘逸 至于江淹的 )“ 概括地说,魏晋南北朝小赋中悲哀之情的抒发,主要集中于人生方面,即使是对于 时代动乱或政治斗争,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其它方面,也主要是从个人体会或人生忧患的 角度去加以表现。作品所展示出来的主要不是客观的社会因素,而是主观的人生感受 I ,不是客观的事,而是带哲强烈主观意识的情。即使是那些表现强烈挚着的人生追求的作 品,也往往带有一种悲哀慷慨的意味。 通过它们,当然可以对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氛有所 感受,然而更可以体会到那种在某种程度上带有
7、普遍意义的悲哀的人生情绪 建安辞赋所反映的主要是时代动荡和政治斗争所造成的飘泊和苦闷。当时的一些著 名作家,生当汉魏之际的动乱时代,不仅对社会苦难有所目睹,而且对由此造成的飘泊 流离、辞亲丧友的痛苦滋味有切身体验。而当其在诗歌或辞赋中表现出来的时候,却往 往出以感离,写愁,叹寡,悼夭,失志,伤时等等人生感受的角度。这也就成为当时一 些赋家常写的题目。无论从王粲的登搂、初征、寡妇诸赋,还是从曹植的 幽思、 闲居、洛神,九愁诸賦中,都可以感受到那种 风衰俗怨 的时代气氛,倾听到 世积乱离 社会环境中的悲歌慷慨之音。魏晋之际的赋作虽不 多,但如嵇康的琴赋,向秀 _的思旧赋,凄怆之情溢于表,悲愤之意寓
8、于内,那 种难以倾吐的悲怆情怀,折射出特定时代黑暗恐怖的政治气氛。 .大体说来,建安时期辞赋中的悲哀之情偏于慷慨和悲壮 ,而两晋南北朝时期辞赋悲哀 之情则偏于伤感和凄侧 “ 而就两晋南北朝辞賦悲哀之情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说,又有自己的 一个发展脉络,即由个别走向普遍,由具体走向概括 “ 以潘岳、陆机的抒情小赋而论,无 论是感怀写志之作如潘岳的秋兴賦、闲居赋、登虎牢山賦,还是悼亡伤逝 之作如潘岳的怀旧赋、悼亡赋,寡妇赋,陆机的愍思赋、叹逝赋 等等,均偏于写日常生活事件所引发的个人感受,那种悲哀凄切,惆怅失意之情是写得 极其婉转深切的。至于南朝赋家,则专注意在那些带有普遍性的人生情绪的概括和挖 掘上下
9、功夫。即便是那些即事即物之作 ,也要竭力地把感情的涵蕴推得更深、更广、更有 概括性一些。它们写的是一座芜城,一次雪, T轮月, 一 个荡妇,但其情绪所概括 .的却 不止是 这一个 ,而往往是某种普遛人生情绪的典型表现 U至于生平萧瑟、魄录凄谅 “ 78 , 的庾信,其辞赋则兼融大小賦特色而又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更是一种 悲哀危苦 的时代之音的抒发。 从魏晋南北朝期间辞赋的感情基调看,是以悲哀之情的抒发为主的。这种悲哀之情的 抒发中又往往既包含着时代气氛,又包含着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6建安时代辞赋 Ilf透露的 时代的悲凉慷慨乏音固然比较直接,而从潘、陆的叹逝、悼 $,到江淹的恨赋、 别賦,那时
10、代氛围的反映虽不直接,却也不难为人所感受。庾信后期辞赋则更是社 会变动的真实写照了。另一方面这种悲哀之情中所包含的人生思考和人生追求也是突出 的、强烈的。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聘力 ( 王粲登楼賦 ) 倚高台之曲螞,处幽僻之闲深, , “ 顾秋华之零落,感岁暮而伤心 ( 曹植 ) 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渡,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 ( 陆机叹逝赋 );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 .“ ( 陶渊明 ),这 些赋作,或叹生离死 别,飘泊流离 I或嗟世路艰难,失志不遇;或感盛衰兴废,人生 无常,我们从中既可以感受到特定的时代气氛,又可以感受到现实的人生
11、思考和苦闷的 人生追求广这正是魏晋南北朝辞赋中那种悲哀之情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魏普南北朝抒情小赋以悲哀为主的情调特征是有其原因的。整个魏晋南北朝四耳余 年,从曹植的 生于乱,长于军 ,到庾信的颠沛流离,从嵇、阮的置身政治 ?旋涡之 中,到陶渊明、谢灵运的寄情官场角逐之外,那戎车岁动,变乱频仍的社会局面和争权 夺势,倾乳篡乱的政治斗争,都造成一种危苦不安的社会心理。不光是中下层的人们, 就 是上层的人士也不可能不感受到这种时代气氛而产生一种人生不安之感,如江淹自 序传所云: 宋末多阻 , 天下纷纷 , 宗室多有忧生之难 。一时文士或出以 放诞混世,或乐以隐逸避世,或发为哀苦之词。而在这一总的社会环境中的文人地位又 往往艰难坎坷 ,一 时揮 :家从王粲、曹植、猫康到陶渊明、鲍照、庾倌,都从这总的社会 环境或各人的遭遇中产生出既各不同又相一致的痛苦心理。他们思考这现实的人生,追 求各自的人生 ,他们发现许多人生问题或人生矛盾,却无力解决,就愈发加深了内心的痛 苦。于是,人生的哀叹,志士的悲歌,就通过他们的作品或隐或显地反映出来。 / ( 本 文 责 任 编 辑 叶 伯 泉 ) * 7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