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强化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强化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强化练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单选题1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C郡县制D官僚制2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B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C增强都城地区的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3秦朝统一六国后,“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这些措施集中体现了()A帝王穷兵黩武B赋税徭役沉重C巩固中央集权D贵族豪强崛起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
2、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 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货币、度量衡B开创郡县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建立中央集权制5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县制ABCD6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琅砑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豪富势力B开发边疆地区C增加政府收入D巩固国家统一7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这说明秦朝()A承袭分封制度B增强地方实力C实行中央集权D恢复社会经济8秦王朝统一天下
3、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独尊儒术D开凿灵渠9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A建筑技术领先世界B交通便利促进交流C滥用民力负担沉重D初步具备化学知识10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还直接咒骂条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违背先王之道B刑法酷虐C阶级矛盾激化D骄奢淫逸11历史唯物主义
4、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秦始皇()A确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行郡县C焚书坑儒,徭役沉重D车同轨,书同文12秦统一后,征发无度,两千万人口的国家,北筑长城役使4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始皇陵70万,百姓不堪重负。上述现象()A体现了郡县制的特点B助长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C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D限制了秦帝国的人口增长13“秦王朝多以军人为吏,必然容易使各级行政机构形成极权专制的特点,使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都具有军事化的形制,又使统一后不久即应结束的军事管制阶段在实际上无限延长。”材料意在说明()A秦朝惯用战争解决问题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C秦国军事实力空前强大D秦朝暴政有制度性原因1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A以六国贵族为主力B反对实施郡县制C起因于官吏的贪腐D得到了广泛响应15秦朝的政令暴虐,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等_后,此起彼伏的农民大起义迅速蔓延开来,最终把秦王朝推翻。 处的农民起义是()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黄巾军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16西汉贾谊认为:“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清代王夫之认为:“夫封建之不可复也,势也。虽然,习久而变者,必以其渐,秦惟暴裂之于一朝而怨满天
6、下。”由此可见,在两人看来()A恢复分封制有利于巩固统治B制度的更替需要渐进的过程C郡国并行制是最合适的选择D郡县制实施导致了秦的灭亡17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散布“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事后取“张大楚国”之义,定国号为“张楚”。消息传出,附近人民纷纷响应,各地从事秘密反秦活动的六国旧贵族也都趁机起兵复国,天下大乱。这反映出()A起义人民都来自楚国旧地B郡县制未能有效统治地方C迷信思想在民间影响巨大D各国贵族仍有一定号召力18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 至于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楚齐赵三地农耕领先关中B各地对秦文化
7、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C东方六国推行政治制度的时间不一D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文化政策19汉代学者贾谊曾经评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峭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残酷暴虐的统治B丧失了崤函战略要地C六国贵族的反抗D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20“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陈胜吴广起义后建立“张楚”政权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秦末()A秦楚矛盾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B楚国残余势力最强C楚最终灭了秦朝D楚顺应了历史潮流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诸如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样伤亡数万乃至
8、数十万的战役屡见不鲜。摘编自史记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推断当时人民的共同诉求。(2)根据材料二,指岀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22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摘编自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郦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
9、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摘编自司马迁史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秦王朝的大革命的具体内涵以及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对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应持以怎么样的视角?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试卷第3页,共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A项正确;三公九卿、郡县制不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官僚制不是具体的政治制度,排除BCD项。
10、故选A项。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至咸阳与移民至北部地区,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巩固统治,不是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排除A项;移民北部可以促进边疆开发,豪富移民咸阳没有促进边疆开发的结果,排除C、D项。故选B项。3C【详解】根据材料“修驰道、编制户籍、修筑长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巴蜀等地”及所学可知,秦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的管理,即巩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这些措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ABD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正确;统一货币
11、、度量衡只是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对后世没产生多大影响,排除A项; 开创郡县制度是其政治制度表现之一,不太完整,排除B项;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只是中央官职,也不完整,排除C项。故选D项。5B【详解】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正确,选择B项;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排除,排除ACD项。故选B项。6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控制、监督各地豪富,打败越族、匈奴并移民实边等做法,主要目的是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削弱豪富势力只是部分措施的具体目的,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A项;开发边疆地区与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不符,排除B项;增加政府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085063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