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哲理诗的鉴赏题 专项练习.docx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哲理诗的鉴赏题 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哲理诗的鉴赏题 专项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哲理诗的鉴赏题 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黄庭坚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注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猩毛笔,赠予黄庭坚。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咏猩猩的“爱酒”与“能言”二事,但一语双关,兼写猩猩
2、与毛笔。B“能言”写猩猩习性,也指以笔书写难免泄露机事,又暗含酒后失言之趣。C“王会”的典故交代了猩猩毛笔的来源,后又指出钱穆父撰写图书的功劳。D诗歌咏物抒怀,虽多处不离毛笔,却又能写出人情世态,蕴含着人生哲理。16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借助动作描写和场景营造,使得诗歌很有画面感和现场感,
3、让人身临其境。B 这首诗看似平平无奇,却能将禅理巧妙地融入农业劳动的过程之中,饶有情趣。C 诗人将说理融人浅显质朴的语言之中,完全没有说教意味,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D 诗歌没有具体写人,却用“把、插、低头、退步”等动作,刻画出插秧人的专注。16 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
4、首。将:岂。胜:美好。纪:料理。15.下列对移居二首(其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目前。B.“闲暇辄相思”与“相思则披衣”两句中的“相思”运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C.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终以勤为根本,章法与诗意相得益彰。D.这首诗中快然自足的乐趣所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士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16.这首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人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分析
5、其中的乐趣与哲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6、(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偶成(宋)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注】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超越物质的存在。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B. 诗人认为,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酣睡
7、到东窗红日高升才悠然转醒,事事从容,心态闲静安适。C. 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D. 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16. 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
8、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蹇(jin)驴:跛脚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B. 本词的首联与颔联以雪泥、鸿爪做比喻,引发词人的议论,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C. 颈联写僧死成新塔,旧题不可见,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D. 尾联与“竹杖芒鞋
9、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16.“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前两联简要赏析。(6分)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朝英进斋杨万里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莫笑云端树,初如润底针。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灯火三更雨”写做学问的辛苦,接着用“古琴”做伴来写读书之雅趣。B.颔联诗人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C.尾联诗人希望刘朝英要积极进取,要耗尽心血去争取科举的成功。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显示出了诗人对后辈谆谆告诫的一番真情。16
10、.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首联表明诗人进入中年非常喜好老庄的道家哲学,而到晚年才归隐于终南山边,颇有遗憾之意。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乘兴独游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一位在山林中值守的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使他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平白如话,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15、颈
11、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近人俞陛云说“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请结合诗意说说其中所蕴含人生哲理。九、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偶题三首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注】福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幅巾。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14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意象,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B第一首诗写青
12、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C第二首诗用对比手法写水在山中的奔涌和一川江水的平静,表现了流水的变化多姿。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15这组诗表面写水,其实深蕴哲理。三首诗分别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3、。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周武王死,子成玉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阴谋陷害,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事实证明,周公对成王一片忠心,说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时)(3分)A.首联设置悬念,郑重其事地说要赠人一个判断真假的方法,却不正面说明,吸引读者。地B.领联以试玉”“辨材为例,委婉地介绍方法,即经过时间的考验,事物的真伪终会呈现。C.颈联反面举例,直接说明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D.尼联是全诗关键句,通过反问发人深思如果不用时间来考验,如何能辨别真伪呢?15.这是一
14、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6分)答案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黄庭坚爱酒醉魂在,能言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注猩猩毛笔:高丽笔,旧说是猩猩毛制成的。唐文粹载猩猩因喜爱酒、屐而被人擒获。礼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猩猩毛笔,赠予黄庭坚。王会:汲冢周书的王会篇,相传是周王大会诸侯及四夷所作。石渠:汉代皇帝的图书馆。杨朱:孟子载,“杨朱氏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即咏猩猩的“爱酒”与“能言”二事,
15、但一语双关,兼写猩猩与毛笔。B“能言”写猩猩习性,也指以笔书写难免泄露机事,又暗含酒后失言之趣。C“王会”的典故交代了猩猩毛笔的来源,后又指出钱穆父撰写图书的功劳。D诗歌咏物抒怀,虽多处不离毛笔,却又能写出人情世态,蕴含着人生哲理。16诗歌借物喻理,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勋劳在石渠”并不是指钱穆父的功劳,而是指毛笔能用来撰写图书)16用猩猩醉酒失言、被擒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谨慎处世,不可贪婪。几两屐,五车书,寄寓人生有限而文章能超越生命、垂之久远的哲理。“拔毛济世”提醒友人要勤于著述,且拯物济世、无私奉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二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六根:指眼、耳、鼻、活、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借助动作描写和场景营造,使得诗歌很有画面感和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B 这首诗看似平平无奇,却能将禅理巧妙地融入农业劳动的过程之中,饶有情趣。C 诗人将说理融人浅显质朴的语言之中,完全没有说教意味,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D 诗歌没有具体写人,却用“把、插、低头、退步”等动作,刻画出插秧人的专注。16 这首诗看似在客观记录插秧的过
17、程,实际却在“摹景说理”。诗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C16只有“手把”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插满”,可见万事要躬行实践;诗歌写插秧时“低头”能看见水中天空,说明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六根清净”有助于秧苗生长,说明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说明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 完全没有说教意味,具有浑然天成的效果”理解错误,诗句“六根清净方为道”带有鲜明的禅宗思想,说理显著。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哲理的能力。开篇一句“手把青秧
18、插满田”,简明直接,描述了农人在稻田中插秧的情景。根据此句可知只有“手把”的亲身实践,才能将稻田“插满”,插秧要勤快,要合理密植,尽可能使田地一片青葱,这样才能硕果累累。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万事要躬行实践的人生哲理;“低头便见水中天”是插秧时常见的景象。低头劳作时,可以看到水面上倒映的蓝天白云。“低头”是谦虚的体现,“水中天”指的是坦荡宽广。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人在谦卑时心胸会变得坦荡宽广的人生哲理;“六根清净方为道”一句中佛家说的“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由六根生出六识:视、听、嗅、味、触、意。从六识显现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根不净,贪取六尘过多,就会造成无穷的恶业。“六根清
19、净方为道”一句中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根据这句诗可得出为人处事应该保持纯粹与初心;“退步原来是向前”写插秧时的“退步”其实是向前行进。插秧的时候,人是一边向后退一边插秧。退到头了,一行秧苗也就插完了。看起来是不断在后退,手里的秧苗越来越少,其实越后退,离插完秧越近。根据这句诗可得出有时人主动退让反而是在走向成功。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