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国策 齐策.docx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国策 齐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战国策 齐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战国策(齐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未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
2、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敝邑之
3、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弟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B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C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
4、之/武臣/故曰与之/D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为身也”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B“去东地”与“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两句中的“去”含义不同。C“是常矫也”与“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矫”含义不同。D“士卒不用”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卒”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怀王去世时,楚襄王正在齐国做人质,愿用五百里东地换取回国葬父的机会,
5、是从道义上做出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下的暂时让步。B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齐的主张,认为齐国土地辽阔已称得上万乘之国,割地于齐就会使齐国更加强大,并请求去守卫那块土地。C正当楚襄王拿不定采纳谁的主张为好的时候,慎子建议同时采纳子良、昭常和景鲤的意见,并且进行了综合部署,楚襄王同意了他的策略。D秦国派五十万大军压境,并指出了齐国的不仁道和不正义,直接致使齐国收兵,楚国于是维护了国土的完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2)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5齐王派人来楚求取东地,楚襄王最终采用了哪些计策来应对?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6、小题。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问于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时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明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见。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
7、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爽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虽欲攻燕,将何道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乃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
8、楚是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B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C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D今为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7下列对文中
9、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仆,谦辞,古时男子用来自称。古人还常用愚、鄙等词表示自谦。B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后常与“舜”并称来泛指圣人。C“然则君料臣孰与舜”与“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孰与”含义相同。D“敝楚是强魏也”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汗明认为春申君为人圣明,在短时间的交流中就能够了解自己,于是他把春申君比作尧一样的圣人,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春申君的门客。B春申君认为攻打燕国不易,前往燕国要途经齐国或者魏国,而齐魏两国又刚与楚国结怨,虞卿认为可从魏
10、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C虞卿懂得站在魏王的立场分析问题,他在与魏王的对答中表明楚国攻打燕国对魏国有利,有利于让魏王允许楚国途经魏国。D战国策中所记录的外交辞令既形象生动,又说理充分,本文中虞卿所展现的外交辞令就很好地体现了战国策的这些语言特点。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2)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10虞卿援引商鞅、冉子不幸结局的事例有什么目的?请简要回答。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11、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橐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
12、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
13、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选自战国策楚策)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B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C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D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从,是苏秦游说六国联合一起抗秦的
14、策略。从,通“纵”,南北为纵,东西为横。B带甲,文中指身着甲冑,与杜甫“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中的“带甲”意思不同。C南面,即面朝南。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君王临朝听政,面南而坐。现在指方向。D社稷,土谷之神。社为土神,载育万物;稷为谷神,养育民众。后被用来代指国家。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极力渲染楚国的强大,指出楚国国力雄厚,有称霸天下的资本,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诸侯侍奉的对象。B苏秦分析了连横给楚国可能带来的弊端,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而那些主张连横的说客和大臣则是大逆不道、为国不忠的奸臣。C苏秦指出秦国视楚国为最大对手,两国国力此消彼长,不能和平共
15、处。连横后果严重,而合纵可以削弱各国,帮助楚国称霸。D苏秦极尽口舌之能事,使楚王深感单凭一己之力来对抗如同虎狼的秦国,未必能够取得胜利,从而意识到其合纵策略的正确。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5依照苏秦观点,若不“合从”会给楚国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鄗,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令孙子【注】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
16、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孙子为书谢曰:“疠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嫡而立不义。春秋记之曰:楚王子国聘于郑,未出竟,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因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杼帅其群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欲自刃于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
17、景公。近代所见,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县于其庙梁,宿夕而死。夫疠虽痈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来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杂布与锦,不知异兮。闾妹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也。”(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注】孙子:即荀子,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故称孙子。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
18、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B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天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C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D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使人谢孙子”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都表示“辞谢”B“未出竟”中的“竟”字与“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竟”字含义不
19、同。C本文中“因自立也”中的“因”字与后文“因为赋曰”中的“因”字含义相同,都表示“于是”。D“县于其庙梁”与“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两句中的“县”字含义不同。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客以商汤、武王为例劝说春申君,认为春申君以百里之地礼待荀子,将会对春申君不利。B赵国尊荀子为上卿后,门客又以伊尹,管仲为例强调贤臣的重要性,劝说春申君请荀子回国。C荀子讲述崔杼弑庄公的敌事,意在劝说春申君不能偏听偏信,应当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决断,D荀子作赋,意在劝说春申君不能错勘贤愚、混淆是非,上天很神明,休要以愚昧自惹灾祸。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
20、孙子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臣窃以为不便。(2)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曷惟其同!【答案】1A句意: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强大的齐国土地又不给他,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请让我们先割让东地给他,然后再把这块土地夺回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再攻打夺回来,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交给齐国。“许强万乘之齐”,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约结诸侯”是“约结(于)诸侯”的省略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2DA.正确。两个“所以”都是用来的意思,二者含义相同。句意:这是为了安身。/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B.正确。“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