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3 大气环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3 大气环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3 大气环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课时课时 3 3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4.结合 1 月和 7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 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 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填写下列知识。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
2、被称为大气环流。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类型Error!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L 同为中纬西风带,J、M 同为极地东风带。(3)季节移动Error!【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2110 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2(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
3、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近地面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区域因为有气流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教材梳理 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阅读教材 P39P4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填写下列知识。1南北半球气压带分布的差异气压带分布原因南半球较完整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北半球相对破碎海陆相
4、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2季风环流【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 2115 亚洲冬季风(左)和夏季风(右)形成示意,据图分析:(1)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东亚在冬、夏季节的风向是怎样的?(3)南亚在冬、夏季节的风向如何?成因有哪些?提示 (1)海陆热力差异。(2)东亚: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西北季风。(3)南亚:夏季为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形成原因:夏季因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形成西南季风;冬季,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东北季风。教材梳理 3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阅读教材 P39P41“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填写下列知识。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分布
5、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两侧南北纬 10范围内3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纬度 304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纬度 4060的大陆西岸【思考感悟】 如果无大气环流的存在,赤道和极地间的气温差异和气压差异会有何变化?提示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如果无大气环流的存在,则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气温和气压差异将增大。预习效果自测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 12 题。1该日,北
6、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 )A下沉,晴B由高纬流向低纬,雨C上升,雨D由低纬流向高纬,晴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北半球处于夏季。第 2 题,带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答案 1.B 2.C读下面的模式图,完成 34 题。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4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C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
7、,丁是陆地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流温暖湿润解析 第 3 题,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丁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作用。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为信风带,气压带丁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第 4 题,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丙是陆地、丁是海洋,该季节海洋气温高于同纬度陆地,气流寒冷干燥。答案 3.B 4.C读图,完成 56 题。5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6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8、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 第 5 题,图中欧亚大陆被高气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季风。第6 题,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答案 5.C 6.B探究点一 三圈环流【案例探究】5结合图示探究:(1)从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没有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单圈环流?(2)请动手绘图、填图:用箭头表示出三圈环流的方向。在图中适当位置填出四个气压带的名称。用箭头表示三个风带的方向。(3)由图看出,低纬地区的高空气流,在流动到北纬 30附近时,为什么不继续向北运动而下沉?(4)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提示 (1)
9、现实中的高空风除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 30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2)如图:(3)由赤道上空向北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到北纬 30附近上空时就偏转成西风,不再继续向北流动,但低纬气流又不断流过来,便在北纬 30上空堆积,被迫下沉。(4)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 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积形成,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反思归纳】6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
10、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 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分析气候类型,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根据试题中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来判断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如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则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则该地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1、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季风气候,则该地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交替控制。7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即时巩固】 下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 1 中 C 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2)图 2 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图 1 中 D 风带风向的是( )A B C D解析 第(1)题,C 位于 60S70S 之间,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 D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知其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其风向为西北风。答案 (1)C (2)B探究点二
12、 季风环流【案例探究】 2016 年 1 月 17 日,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北京、太原等地的气温都刷新了2016 年入冬以来的新低。不过,这只是冷空气发威的序曲,本周,今冬来最强冷空气来袭,我国各地经历入冬后最冷一周,尤其是南方地区遭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贵州、湖南还出现入冬首轮大范围冻雨天气过程。8结合材料探究:(1)本次冷空气的发源地在哪里?(2)冷空气所在地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 (1)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亚洲高压中心。(2)欧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气温低,形成势力强劲的冷高压。【反思归纳】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
13、变化由于地表并不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9(1)1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过赤道左偏而形成的。(2)7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该季节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季风影响。10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西北风东北风冬季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源地副
14、热带太平洋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夏季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强弱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群岛及朝鲜半岛北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及朝鲜半岛南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即时巩固】 读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为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2)A 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3)受 A 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 C 处盛行_风,D 处盛行_风。(4)夏季,D 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外,还有_。解析 分析等
15、压线分布图,可知欧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 1 月。冬季,欧亚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 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11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
16、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探究点三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探究】 是谁总在帮俄罗斯人?1812 年 11 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无独有偶,1941 年 11 月 13 日,莫斯科风雪交加,气温降到30C,使入侵的德国因冻伤大量减员,汽油凝固,装甲车、坦克动弹不得,使希特勒的美梦也在同一个地方夭折,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俄罗斯的大陆性气候在作怪。结合材料探究:(1)拿破仑军队和德国军队本土所在的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2)德国军队进攻的莫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地理 第二 第一节 课时 大气 环流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