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概述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
《概念的概述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念的概述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概念的概述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包括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概念是抽象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所以,教材讲解逻辑思维知识首先从概念开始。本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概念的概述”,对概念进行概括性介绍,阐明了概念的含义,即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阐明了概念与语词之间的系;揭示了概念的基本特征,即内涵与外延,阐明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明确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准确把握概念所不可或缺的方式。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
2、、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形式逻辑”是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系统的逻辑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相比,该学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统性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表现。然而,抽象思维、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学生的弱项。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努力夯实一些重要概念、讲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思考
3、,突出趣味性,寓教于乐,是我们中和本学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具体学习目标)理解概念的含义,懂得概念在逻辑思维中的重要性。理解概念与其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避免引起概念混淆。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掌握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掌握不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区分概念外延之间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的几种情况。4. 学
4、习重点难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的原因分析、突破策略)学习重点:理解概念的含义,把握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同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区分概念外延之间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的几种情况。学习难点:掌握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突破策略:1.故事导入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学过程容易显得燥,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导入的数学方法例如,在讲解第一目“概念的含义”时,利用教材“探究与分享引用的故事导入,抓住“殴”和“盗”两个具体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概念,知道准确把握概念的重要性。2.直观教学面对较为抽象的逻辑知识,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原理逻辑知识的抽象性使得逻辑学不便于采用实物性的直观
5、教学方法(如生物课的实物或标本展示、物理课的实验等),但可以采用抽象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图示法在讲授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采用欧拉图来说明概念外延之间的不同关系。3.对话法师生对话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使教学深入进行的常用方法。这一方法也适用于本课教学,例如,在讲完概念之间外延的相容关系的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种属关系和属种关系指的是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这时,教师便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把这种关系叫作“属种关系”,外延大的概念叫作“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作“种概念”。如果学生回答“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这时,教师
6、可以追问“全同关系是不是这样”学生便会认识到刚才的表述不够严谨,应当再加上一句“但并非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包含在这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如果学生意识到两句话加起来不够清晰明了,教师可随即鼓励他们探求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概括出“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这一表述。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学生活动(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评价活动(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程序与工具等;基于学生行为表现证据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环节一:了解明确概念的
7、重要性呈现案例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提出问题: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思考并回答 官差之所以产生误解,是因为他们所理解的“盗”和“殴”和那位母亲说的“盗”和“殴”的含义是不同的。由此可引导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拓展讨论,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有度的拓展性讨论,例如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我们应如何避免概念混,等等。及时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指导。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
8、教材中没有提及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耐心讲解。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一是让学生了解同一语词可以表达多个概念,理解一词多义现象;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领悟明确概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环节二: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呈现案例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提出问题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思考并回答材料中公孙龙提出了“自马非马”的命
9、题,我们要理解“白马非马”命题,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非”如果把这里的“非”理解为“不是”,“白马非马”就是错误的命题。正因如此,人们常常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如果把“非”理解为“不等于”,“白马非马就是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是种概念,“马”是属概念,种概念的含义与属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从材料看,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正确的命题,不是诡辩。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谈谈自己对“马”和“白马”的概念外延及其外延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马”和“白马”的概念外延及其外延之间的关系,导出导入概念的内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精品资料 新高考政治精品专题 高中政治解题指导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学案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精品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