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单选题1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大臣高颎的建议,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颁布到各州县,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出巡,根据定样标准划分百姓的户等上下,重新规定每年征发的差役与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被称为“输籍法”,是在“大索貌阅”基础上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对百姓的控制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折合银两征收赋税ABCD2唐朝中期两税法实行之前,因为赋敛不时,关中地区的农民只得出卖部分农产品,买回部分缴纳赋税所需的农产品。这说明当时()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B赋税制度与实际生产有所脱节C农民的部分农副产品成为商品D农民出售粮食的现
2、象比较普遍3唐律疏议规定:凡遇赋税减免,地方官必须“承户部文符”,否则,地方官将受到严厉惩处,“诸应受复除不给,不应受而给者,徒二年;其小徭役者,笞五十”。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A规范赋税减免种类B减轻百姓负担C巩固王朝财政基础D整顿地方吏治4新唐书记载:“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乃盗起兵兴,财用益绌”为此政府实行()A均田制B租庸调C两税法D摊丁入亩5资治通鉴卷226中载:“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句
3、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这可以用来说明()A两税法的实施背景B均田制实行的前提C租调制的弊端暴露D唐朝人身依附松弹6右图为唐宋岁入钱币与实物数量统计趋势图。根据下图可知,八至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A经济重心南北均衡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自然经济有所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7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A简化了税收名目B加强了人身控制C缩小了征税范围D缩减了赋税收入8“皂隶”是指衙门里的低级差役,最初必须亲身应役,后来官员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允许皂隶纳钱代役。明宣德年间“
4、令随从皂隶,不愿应当者,每名月(中秋)办柴薪银一两”。朝廷的这一做法()A保障了官员的薪俸支出B推动了官俸结构白银化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负担9明代,工匠被编入匠籍,凡是住在京城的工匠每月到官府上班十天,住在京城以外的工匠定期轮班到京师服役。清代,顺治帝令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官府不再强制工匠无偿服役,即便是官府工业也给予工匠相应薪酬。这反映了()A新生产关系的出现B国家治理能力逐渐削弱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D赋役制度发生根本变革10明代沿袭元代的匠籍制度,将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清初废除匠籍制度,官营制造局改用雇佣劳动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待遇较丰,所以工匠有着一
5、定的劳动积极性,官营制造局生产相当稳定。这()A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反映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C推动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D体现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11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了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A废除人头税使得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B废除人头税标志着实物税开始转向财产税C废除人头税有利于中国清朝人口快速增长D废除人头税是康熙时的“摊丁入亩”政策12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嗣后各口秤货之大秤、兑银之砝码、量物之丈尺均须按粤海关向用之式。”到1858年,海关征税计量单位除了17种中式计量单位外,还出现了3种
6、英制计量单位。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B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C国内市场已实现统一D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扩大13船钞,又称“吨税”,即在各通商口岸对往来船舶体积大小所征的税。据总理衙门光绪朝朱批奏折记载“臣衙门前因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于同治元年七月间奏明南北洋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分提三成,由各海关按三个月一结奏报之期,批解臣衙门交纳,以资应用。嗣于同治五年间奏设天文、算学馆,六年十一月开馆,所需经费银两遵照奏章,亦于三成船钞项下动支”。据此可知()A船钞的征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化B清政府极力维护关税主权C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D船钞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141927
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同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这些活动()A表明中国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B体现了中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C废除了美国在华攫取的各种特权D结束了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历史15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后来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这些举措,表明新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09070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