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无衣》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 无衣 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出关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
2、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
3、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窗前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3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赏析颔联的精妙。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杨乘,晚唐
4、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
5、“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大老鼠。这里用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统治者。贯,侍奉。6国风魏风硕鼠是中国古代_(风格)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_三部分。7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这样的形式有何好处?请加以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注】蒹葭:芦苇。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溯洄:逆流而上。晞:干。湄:岸边。跻:(路)高而陡。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涘:水边。右:向右迂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8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分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营造沉郁悲凉的氛围,又暗寓时间的推移。后六句写访求伊人未得的迷惘之情。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
7、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9这首诗每章开头都写兼葭茂盛、霜露茫茫,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1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本诗和无衣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1赏析诗词无衣。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阅读下
8、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四牡诗经小雅四牡,周道倭迟。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四牡,啴啴骆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翩翩者鵻,载飞载下,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注】四牡:四匹雄马。(fi):马行走不停而显得疲劳的样子。倭(wi)迟:道路迂回遥远的样子。盬(g):休止。啴(tn)啴:马疲惫喘息的样子。骆:黑鬃的白马。遑:闲暇。启处:安居休息。鵻(zhu):一种短尾的鸟,也叫鹁鸪。苞(bo):茂密。栩(x):柞树。将(jing):奉养。骎(qn)骎:马快速奔跑的样子。谂(shn):思
9、念。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首章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在“王事靡盬”与“岂不怀归”一对矛盾中展现了人物“我心伤悲”的感情世界。B全诗有三章写到马,马是诗中主人公出行的唯一陪伴;有两章写到鵻,这是诗人行途所见。写景随意而又自然。C马儿气喘吁吁地在迂回遥远的道路上奔跑是由于“王事靡盬”,“我”的“伤悲”和“不遑启处”也是因为“王事靡盬”。D鵻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和随意栖止,与“我”和“我”的马儿不停奔波形成对比,增加了“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3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并加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
10、曰无衣?与子同泽。工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了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注释】:袍:长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同仇:同伴,仇,匹偶,一说共同对敌。泽:通“裸”,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裳:下衣,此指战裙。14从本诗内容上看,应分属于诗经中()这一类别。A风B雅C颂D赋15孔子对诗经有着很高的评价,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由此可见,诗经中的作品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社会价值。你认为无衣一诗体现出以上哪种社会价值?请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11、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6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17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1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夭夭:美丽而茂盛的样子。华:同“花”。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归,出嫁。宜其室家:指夫妻美满和顺。宜,和顺、亲善。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茂盛的样子。(有的注释为编者加)题目: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阅读下面诗歌,回
12、答下列各题。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释:喈喈 (ji):鸡叫的声音。云:语气助词,无实义。胡:怎么。 夷:平。胶胶:鸡叫的声音。瘳(chu):病好,病痊愈。 晦:昏暗。1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了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时的喜出望外之情。B全诗从感觉和听觉方面来写风雨,写风雨之苦,也写了主人公渴盼之苦。C这首诗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重笔描绘了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D全诗三章叠咏,诗境单纯,有重复单调之感。20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