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专练:苏轼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4-15题。(4分)闻洮西捷报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注释】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指征讨西夏的檄文。此处指边塞。指宋朝廷。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帝王的容颜。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
2、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15.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14.D15.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5题。过岭苏轼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
3、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注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毵毵(s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
4、“毵毵”运用叠词,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细雨纷纷洒洒的样子。15.本诗表现了苏轼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4A(A项突出的不是甘之少,而是甘之甜)15诗的首联,写作者贬官归来,再饮曹溪甘甜之水,尽显他热爱生活的乐观(2分);颔联写南迁海外如一梦,北归江南如醉里,尽显他视世事如醉梦的洒脱(2分);后两联波鸣空涧,雾沾征衣山鸡惊起,花雨纷落,尽显他置身自然的畅快(2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8分)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
5、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注: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15“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
6、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6分)答案:14.(3分)D15.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2分),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分析诗句2分),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1分),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1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苏轼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注】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出
7、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B“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C“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D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15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14A(A“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不准确,应
8、该是奠定了悲喜交集的感情基调)15表达了词人在扬州席上与友人相逢时惊喜交加的感情;抒发了词人宦海沉浮的悲苦,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点绛唇 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池要山筒马,月静庾公楼。”别乘:官名。这里指词人的友人袁毂。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庾公楼外峰千朵”是词人闲倚胡床所见。“朵”字生动地表现出重
9、重叠叠的山峰如花般绽放。B上片三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手法,明写词人与明月、清风同坐,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C下片一二句叙写袁毂到来之后的情形:词人从独处世界中走出,与友人一起吟诗填词,相互唱和。D下片后三句,词人以戏谑语气告诉友人:自从添了你,明月清风都与你平分了!足见两人关系亲密。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3分)B(B项,“暗示词人心境的孤独、寂寞”不恰当。词人的心境应是闲适、恬静的。)15(6分)公务之余,观赏大自然美景,与明月清风为伴的闲适;对人文荟萃、风景秀美的杭州城的喜爱;对友人到访,一起欣赏美景、相互唱和的喜悦。(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
10、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其一)苏轼林行婆家初闭户,翟夫子舍尚留关。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系闷岂无罗带水,割愁还有剑铓山。中原北望无归日,邻火村舂自往还。【注】本诗写于绍圣四年(1097)二月,时作者贬居惠州,将由嘉佑寺迁入白鹤新居。林行婆:作者新居西郊,是一个开酒馆的老太婆。连娟:眉眼细长貌,形容月牙。罗带水:形容水流盘曲。剑铓山;形容奇峰刺空如利剑。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标题点出诗人出行的时间、目的地和缘由,从中可已看出诗人当时欣然自得的心境。
11、B.颔联写诗人远眺新居,可惜目力所限,只能“缥缈”,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心情。C.“系”“割”二字联想巧妙,即强化水与山的特性,也暗示诗人情怀,可谓神来之笔。D.全诗有夜访西邻起笔,以新居之境为承,以迁居后生活为结,结构严谨,收放有度。15.后人论宋诗有“以俗为雅”之说,本诗即为一例。请结合全诗,从内容与表达方面,简要赏析本诗是如何“以俗为雅”的。(6分)答案:14.(3分)B试题分析: B项,“远眺新居, 可惜目力所限,只能“缥缈”不正确。“连娟缺月黄昏后,缥缈新居紫翠间”意思是黄昏后只有细长的月牙,新居在紫气升腾的青山中间隐约可见,既写出黄昏景物的隐约可见的特点,也写出新居地势之高,位置幽
12、静。15.(6分)本诗写夜访西部的乡村生活,表规的却是作者豁达的胸襟、与民融洽的关系,俗中见雅。首尾两联叙事,通俗易懂;中间两联寓情于景,优美典雅,全诗雅俗互见,以雅化俗。以“林行婆”“闭户”“村舂”等俗语白话入诗,使用自然、妥帖,既富生活气息又不失诗意之类,虽俗实雅。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念奴娇 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注释】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中秋,
13、当时苏轼被贬黄州。桂魄:月亮的别称。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分)A.开篇凭高远眺,以“见”字领起,写中秋之夜碧空万里、月光飞动等美景。B.“我醉”三句,借助动作和想象,抒发词人对月狂歌、酒饮酣畅的快乐之情。C.“今夕不知何夕?”表面上赞中秋月夜之美,其实难掩人生如梦的幽怨郁愤。D.“水晶”二句,在一声横笛中寄寓了痛苦与欢乐、羁绊与超脱等复杂的情感。15.词的上阕是如何写出中秋月之皎洁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14B(B.“快乐之情”不当。)15.使用动词,如“飞”“射”;以背景烘托,如“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写视觉感受,如“烟树历历”;写触觉感受,如“清
14、凉”“冷”。(意思对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郭纶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注】这是苏轼23岁时的作品。郭纶本为河西弓箭手,屡有战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贼寇三川寨,郭纶固守,定川堡得不陷。寓目:过目,观看。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提到郭纶本是河西勇士,如今却无人认识;这位昔日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闲坐渡口,看经过船只来打发时间。B颔联将郭纶今日所骑瘦马和他当年曾经使用过的长矛作对比,以此衬托出他往日之英勇和今日之落魄,形象生动。C颈
15、联中郭纶自称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但他同时又说一旦有了战事,他仍愿冲锋陷阵。D尾联中“看君飞矢集蛮毡”一句是虚写,其中的“蛮毡”,借指来犯的贼寇;作者期待看到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阵。15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14.C. ( C“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极度失望”无中生有。)15.对英雄的仰慕。(钦佩赞叹)郭纶本领高强,屡建战功,又勇于担当,有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对英雄失路的怜惜。本领高强的英雄无人赏识,只能日暮在渡口闲看渡船。对英雄再次建功立业的期待。作者对郭纶再次征战贼寇拭目以待。对自己的勉励。自己也想成为像郭纶那样的英雄,哪怕历
16、经坎坷,也照样勇往直前。(答对一点2分,含情感1分,分析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这首诗的大意是:郭纶本是河西一带知名的勇士,如今的人们却都不识得他了,这位昔日的猛将只是在傍晚时分,坐在渡口,闲看过往船只来打发时间。路人只见他骑着一匹瘦弱的青白色马,却不知他曾经使用的长矛大如屋椽。郭纶说,边疆久无战事才沦落如此,一旦有了战况,他誓言愿冲锋陷阵。那时,我自当拭目观看,看这位勇士的飞箭射向敌人的军阵。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南乡子宿州上元苏 轼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
17、州。注 “江东归老客”,用范蠡弃官归隐典。“白云乡”,庄子:“乘彼白云,至于帝乡。”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千骑试春游”写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但蛰居已久的人们,按捺不住,便争相 骑马乘车到郊外观赏春光。B.“小雨如酥落便收”中的“收”,写春雨绵软细微,洒在干涸的土地上,即刻就吸收尽净,用字极为传神。C.“飞火乱星球”写想象之景,烟花腾空而起,如同团团星球迭相灿烂发,“乱” 字透出目不暇接的热闹。D.“浅黛横波翠欲流”写眼见之景,山如着了一抹淡青色画眉,春水荡漾,山水青翠之色让人感到即将滑动。1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4. C
18、(“想象之景”错误,是作者在上元佳节所见实景。)15.雨中春游的欣喜之情;厌倦仕途的归隐之情;佳节风物美景的赞赏之情;遭遇朝廷冷落的伤感之情。(结合原文,一点两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陈履常雪中苏 轼可怜扰扰雪中人,饥饱终同寓一尘。老桧作花真强项,冻鸢儲肉巧谋身。忍寒吟咏君堪笑,得暖欢呼我未贫。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注】本诗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赈济颖州雪灾百姓之后。强项:形容性格刚强不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次韵”要求和诗依照原诗用韵的次序,“酬”则仅指以诗文相赠答。B诗人体验了雪中灾民的饥寒
19、与痛苦,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C诗中描写老桧和冻鸢,一刚强一巧谋,敏锐抓住了它们的形象特点。D诗人表面上对陈履常忍寒吟咏加以讥嘲,实则赞美了他高雅的情趣。15如何理解这首诗最后两句的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3分)B(“体验了雪中灾民的饥寒与痛苫”过甚其辞,颈联“得暖欢呼我未贫”诗意显豁。)15(6分)诗人借助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了听到木屐声后想要踏雪寻梅的激动与急切;(2分)表达了诗人对傲雪梅花和盎然春意的渴盼之情,(2分)也抒发了诗人对灾民得以赈济的喜悦之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
20、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注】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浪浪:形容雨声之响。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B.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C.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D.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音调和谐有韵律,情感直接明白,很有民歌的风味。15.
21、诗的最后一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15.在雨水严重妨碍农事的时刻,观音菩萨应该是要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可他却高高在上,漠不关心。作者表面上是责备神像的无知,实际上是指“身为父母”的地方官的不负责任。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得言外有意,含而不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余地。【解析】【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情感直接明白”错,采用了讽刺手
22、法,表达含蓄,言而不尽。【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最后一句的含义,实际是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白衣仙”指观音菩萨,“在高堂”指“高高在上,漠不关心”,再结合前面的“山前山后水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分析作者表面上是责备神像的无知,实际上是指“身为父母”的地方官的不负责任。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
23、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临别留赠而作。其时董传穷困潦倒。踏槐花:指参加科举考试。寻春马:暗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生活贫穷,“裹生涯”词语搭配新
24、颖巧妙。B“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C颔联写董传不喜欢陪伴着老儒过清苦的“烹瓠叶”的日子,而想随从着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D尾联表达了自己对董传的宽慰,他相信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为世人所夸耀。15.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答案:D解析:“相信”和“必能”语气过重。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是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15.答案:“寻春马”运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
25、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2分)“择婿车”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择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2分)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虽然现在贫穷,但将来考中会好起来的。(2分)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寄黎眉州 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黎眉州:黎錞,四川人。胶西:诸城。瓦屋、峨眉:四川山名。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
26、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15.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15.“且待渊明赋归去”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达出诗人志向难酬、不满时政、思乡归隐的想法,表现了作者孤寂清寥、不得志的情感;“共将诗酒趁流年”写出诗人想和友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共同饮酒作诗的期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期待与朋友相聚的温情。这两句对比鲜明。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苏
27、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的标题看,这是一首奉和词,奉和的对象是杨元素,内容是写梅花B.上片末句,芳英散落,不偏不倚,掉在客人的酒杯之中,可爱又可恼。C.上片由寒雀争看梅花,逗引客来花下,梅花惹人喜爱的美姿不言而喻。D.末句“一点微酸”是写梅子,诉之味觉,新颖形象,读来意味无穷。15.词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写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侧面烘托梅花的姿态、神韵与品格;“
28、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字字写雀,句句写梅,手法高超。写出了春回大地,诗人会友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解析】【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反复阅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逐项分析。本题B项,“可爱又可恼”不合文意。全诗是在写“梅花”,“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这句话写出了麻雀惊飞踏散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的情景,结合全诗,通过“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可知诗人此时情感是愉悦的,满眼全是“可爱”之景,并无“可恼”之意。故本题选B。【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重要句子的能力。考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本题“词
29、的首二句写景极为高妙,请简要分析”,考生应按照“手法+内容分析+情感效果”的模式作答,常见的写景的角度有正、侧面,动静,远近,虚实等,注意从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之美。“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这句话写的是早春之景,寒雀翔集枝头,竞相观赏葳蕤如玉的梅花;运用拟人手法,将“寒雀”拟人化,“满”形容寒雀之多,“争”刻画竞相之态,“看”仿佛寒雀很有欣赏眼力。看似字字写雀,本诗标题为“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全诗不着一“梅”字,寒雀喧枝,实则句句写梅,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侧面表现梅花之盛,表现了作者赏梅的无限喜悦之情。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
30、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B.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D.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
31、表现极有层次。15.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15.夜深风静扶醉欲归时,夜景如画:一轮明月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明如镜(玻璃);词人以明澈、温静的江月,象征述古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二人友情的纯洁深挚;以景结情,既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赞美,也表达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石鼻城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32、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滑滑的流水。15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6分)答案:14B(“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15(6分)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
33、会转为顺境的信念。(答对一点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晴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通过“浮萍”“蛙声”“梅子”等意象来写季节变换,景如画,景有情。B.首联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C.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作者以此来表达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D.颈联中作者看似悠闲,但从“拄杖”“挑菜”“不见人”可看出
34、实则孤寂落寞。15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C“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不准确,应该是作者通过海棠生命短暂,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故选C。15.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感伤。对比。通过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善解人意的木芍药的喜爱和赞美。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赞扬,表达自己虽被贬谪,孤寂感伤,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赏析:“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意思是只有殷勤的芍药花,还独自开放在春天的后面,“殷勤”“独自殿”将“木芍药”人性化,同时
35、殷勤的芍药花,独自开放在暮春,与前面的“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形成对比,作者赞美木芍药情意恳切深厚,就是伤百花的无情,由此可见,借物抒情,作者是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来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内心充满了“迟暮”之感。结合注释“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分析,表达自己虽被贬谪,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儋耳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注:此诗为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65岁的苏轼得到朝廷诏书将从海南儋耳调任廉州(今广西合浦)时作。崔嵬
36、:山高大的样子。一壑能专:庄子秋子载坎井之蛙语:“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庄子讥井蛙之浅薄,后人却以“专一丘之欢,擅一壑之美”表现“轻天下,细万物”的思想。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霹雳收威”一语双关,既是实指自然景象,也暗喻朝廷政局变化。B虹霓垂天,海风快意,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儋耳夏天雨后特有的景象。C诗人自称“野老”“逐臣”,表达在贬逐之地接到朝廷诏书后的复杂心情。D诗的末句借用典故,虽然略赚消沉,但不影响全诗清雄慷慨的感情基调。15.清人汪师韩评此诗:“崷崪雄姿,经挫折而不稍损抑。浩然之气,于此见其心声。”请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了苏轼怎
37、样的“心声”。(6分)答案:14答案C (“野老”指村野老人,而不是诗人自称。)15得到朝廷调离诏书的喜悦之情。诗中以“霹雳收威”比喻朝廷对自己的责罚减轻,以“雄风”比喻朝廷的恩泽,诗人即将离开这偏僻荒凉的海岛,心中充满了喜悦。为百姓丰收生活安定而欣喜。“野老已歌丰岁语”,村野老人为庄稼丰收而歌,表达了诗人为自己治下百姓生活安定而感到欣慰。年岁已老,万念俱灰的伤感无奈。(如果回答“坦荡”“豁达”之意,能自圆其说也可)诗人自叹“残年”“东坡老”,感慨年岁已高,再也难以实现理想抱负,只要能吃饱饭,有栖身之地就行了。(大意对即可)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注】邀往
38、城外寻春苏 轼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中。曲栏出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鸟儿殷勤招唤诗人,门前水池里的冰融化后生出小鱼,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不同。C.“惊”字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15.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答
39、案】14. C15.(1)描绘了一幅郊野初春美景图。曲折的游廊回榭,让人感到狭小局促,冬日的萧瑟已消退,整个原野上东风鼓荡,大地回春;(2)表达了诗人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及作者疾病初愈,看到大好春光的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开朗和豁达的心胸;(3)照应题目。由题目得知作者在陈述古的邀请下出外寻春,结尾告知读者寻春之结果:蓬勃的春天已入眼帘和心胸,一扫老病之悲。【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
40、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门前水池里的冰融化后生出小鱼”理解错误,门前水池里的水像鱼鳞似泛起波纹;B项,“不同”错误。“红裙”,指美女;“红巾翠袖”,指红色的头巾、绿色的袖子,是少女的装束,是少女的代名词。修辞同为借代。D项,“仍卧病在床”可从“病后”得知有误;“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说法不准确。故选C。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41、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曲栏出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意思是曲折的游廊回榭,终究还显得萧瑟,放眼望去,整个原野上东风鼓荡大地回春。用反衬的手法
42、写出城外春光浩荡的景象。尾联写寻春的结果,用城内“曲栏幽榭”的“寒窘”反衬城外春光的蓬勃浩荡。对郊原浩荡春色的喜爱;病后,在郊原春色的感动之下,内心的开朗和豁达。照应题目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由题目得知作者在陈述古的邀请下出外寻春,结尾告知读者寻春之结果。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苏轼晚照余乔木,前村起夕烟。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B.颔联以声
43、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卢,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白嘲的意味。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15.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答案:14.D【解题思路】尾联中,诗人看到被贬之地的风光像自己的家乡,在这里就如同在蜀江边的家乡一样,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旷达。15.【参考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
44、。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每点3分)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蒨:同茜,绛红色。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
45、馈赠饭食。1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15.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4.C解析:C.据其三下阕“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有“饥肠”语,应是青黄不接时农人挨饿;又有“餪”语,特指馈赠饭食。故知白发老人见太守来访,情急之下只好从田中捋些将熟的青麦粒捣成粉状,聊充招待。说“情不自禁地”不合词境,“尝新”也无从谈起。15.其二上阕,捕捉乡村女子的群像,动态地再现她们稍事打扮争相围观太守热闹欢快的场景;匆促抹红的外貌描写、挤破红裙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农家女充沛的活力。(3分)其三上阕,描写雨后麻叶滋润光泽,设问谁家煮茧香,以此铺垫,引出娇语缫丝的农家女,顺序从视觉、嗅觉、听觉中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