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溶酶体与细胞的自噬-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备课素材:溶酶体与细胞的自噬-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素材:溶酶体与细胞的自噬-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溶酶体与细胞的自噬 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提到了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溶酶体不仅与细胞内的消化有关,也与细胞的自噬相关。自噬现象最早是于1962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的。自噬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利用溶酶体(植物细胞一般为液泡)被降解过程的统称。自噬被诱导后,细胞开始在胞浆中形成300900nm大小的“液泡”,其中包裹着要被降解的物质,随后“液泡”与溶酶体融合,“液泡”中的底物在酸性环境和溶酶体酶的共同作用下被降解,如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核酸被分解为核苷酸等。自噬还负责细胞长寿命蛋白和一些细胞器的降解利用。这一研究发现也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底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的不
2、同,可以将细胞中存在的自噬现象分为三种类型: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巨自噬即通常所指的自噬,胞质成分被一种非溶酶体来源的膜所包绕,形成自噬体或自噬泡,这种自噬体的膜有可能来源于预先形成的小的膜结构(自噬体前体或自噬瓣儿)。形成的自噬体外膜进而与溶酶体融合成嵌合的双体细胞器,进入溶酶体腔内的自噬体内膜很快就被降解,这使得溶酶体水解酶可以解除内化的底物从而将其降解。 微自噬也发生与巨自噬相同的包绕过程,但包绕底物的是自身发生内陷的溶酶体膜。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可溶性胞质蛋白选择性地结合于溶酶体膜表面的受体,从而调节其向溶酶体腔隙的转运。这种选择性依赖于对底物氨基酸序列中一种靶向信号的识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精品资料 新高考生物精品专题 高中生物课件 高中生物学案 新人教版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试卷 高考生物解题指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