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共13页).doc
《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常用文言文常识总结字:1、古今字2、通假字3、异体字词:1、实词2、虚词 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3、古今异义词 (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4、一词多义5、固定搭配 所以者、所+动词(的原因) 动词+者(的人)6、词类活用 (1)名 词 活用为 动词 使动 意动 作状语 (2)动 词 活用为 名词 使动 意动 (3)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动词 使动 意动 (4)数 词 活用为 动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基数词临时可活用为动词) eg:六王毕,四海一; 统礼仪,一制度;句:1、判
2、断句:“者,也”、“,也”、“者,”、“,”、2、否定句:“非”3、省略句:4、被动句:“为所”、“为”、“所”、“见于”、“见”、“于”、“被”5、倒装句: (1)主谓倒装 (2)状语后置 “于” (3)定语后置 e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 A:疑问代词“谁、何、奚、安”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eg:大王来何操。B:否定代词“不、毋、未、莫+动词+宾语”,宾语要前置; eg:未之有也。C:用指示代词“之、其”指复的句子,宾语要前置6、固定句式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一、常见实词
3、: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 1、古字通假指文言文中音同、音近而形体不同的字互相通用和假借的情况。中学教材还包括古今字。A:通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词,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雷鼓大震”(赤壁之战)中“雷”和“擂”B:假借。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时可以借代。本无其字,借用一个同音字代替。“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本有其字,前人写了别字,后人跟
4、着写,别字和本字通用了。“甚矣,汝之不惠”C:古今字。古时只有某个字,后来为了区别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就造出了另一个或几个今字。如“莫”的义项有日落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步,不要等,后来另造一个“暮”表日落的时候,古人有时今字不用而用古字,“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的“暴”与“曝”,“益-溢”“受-授”“孰-熟”“说-悦”等。D: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百越之君,首系颈,委命下吏”(同“俯”)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他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那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判断;能不
5、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通假字与本字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读音完全相同。如: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错”(cu)通“措” (2)声母或韵母相同。
6、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n)通“攀” (3)形旁或声旁相同。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如: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n)“伸” (4)读音相近。如: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u)同“又” 检测 项为之强童趣 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输盘不说公输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强”通“僵”(jing) “女”同“汝”(r) “反”通“返”(fn) “被”通“披”(p) “属”通“嘱”(zh) “要”通“邀”
7、(yao) “畔”通“叛”(pn) “说”通“悦”(yu) “乡”通“向”(xing) “与”通“举”(j) 二、常见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者毕竟有限。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 之(一)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3、公
8、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公输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动词译作“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翻译时要译作:“是” 1、用“者”“也”表示,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9、 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例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例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二)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1、用“于、见、“受于、见于”表被动 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 如:贤能为之用。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省略句 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2、省略量词、介词“于”。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例1: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录毕
10、,(余)走送之。 例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例3:此诚不可与(之)争锋 李4:宅边有五(棵)柳树。 例5:见二虫斗(于)草间。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一般常用逗号将主谓隔开。 如: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 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以强调宾语。“之”是标志,无义。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忌不自信。
11、 宋何罪之有? 全石以为底。 唯命是听 3、定语后置 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状语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 (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并不多见) 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的,翻译的时候要把它提前用作状语,因此,我们也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 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
12、排列规律,将其“顺装”过来。 例如: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 状语后置 君与俱来 省略句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动句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状语后置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判断句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句 四、古今异义词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A: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兽皮皮肤,表皮包在外面的东西,封皮)雏(小鸡幼小的动物或诱饵,
13、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雏鸟,雏形)B: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如:甘(味美,味道甜味美,心理乐意)病(重病病)C:由专名扩大为通名。如:江、河(长江、黄河一切河流)匠(专指木工,其他工匠另有名称,铁匠叫“冶”,瓦匠叫“陶” 泛指各种有专门技艺的人)好(与“丑”反义,一般专指女子相貌漂亮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与“坏”反义,对一切人事物都可以修饰)中国(中原地区全中国)D: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如:秋(秋季一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A:词义程度的减弱。如:饿(严重的饥饿,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饿其体肤,空乏其
14、身”一般的肚子饿)怨(恨。“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不满意,责备,任劳任怨)B:词义表示范围的缩小。谷(各种谷物专指稻谷)丈夫(专指成年男子或男子“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女子的配偶)金(金属金子)臭(各种气味“其臭如兰”难闻的气味)丈人(老人岳父)子(孩子儿子)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C:词义义项的减少。劝(鼓励、劝说、规劝“劝学”,“肃劝权召瑜海”劝说,规劝)迁(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战、守、迁皆不及施”“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15、“顷襄王怒而迁之”迁移,变换)让(责备,谦让谦让)怜(爱,怜悯,爱惜怜悯)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A:由表示甲事物转变为表示乙事物。涕(眼泪鼻涕)币(礼物“置币遗单于”苏武钱)B: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走(快步跑,逃跑。“窃计欲亡走燕”廉颇一般步行)去(离开到某地去)勤(辛苦,与“逸”相对。勤而无所,必生悖心”崤之战做事尽力,不偷懒)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牺牲(作祭品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为正义事业献身)假(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假期,真假)偷(苟且偷窃)感情色彩变化。A: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明哲保身(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基础知识 总结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