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题5——动量和能量第2课时(5).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专题5——动量和能量第2课时(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专题5——动量和能量第2课时(5).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2 2课时课时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基基 础础 回回 扣扣1.1.碰撞问题同时遵守的三条原则碰撞问题同时遵守的三条原则:(1)(1)系统动量守恒原则系统动量守恒原则 (2)(2)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物理情景可行性原则 速度要符合物理情景速度要符合物理情景:如果碰撞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如果碰撞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的物体速度必则后面的物体速度必 前面物体的速度前面物体的速度,即即v v后后 v v前前,否则无法实现碰撞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撞后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的原来在前的物体的 速度一定增大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且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
2、 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原来在后的物体的速度.即即v v前前v v后后,否则碰否则碰 撞没有结束撞没有结束.大于大于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方向不可能 ,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3)(3)不违背不违背 守恒原则守恒原则碰撞过程满足碰撞过程满足E EkE Ek即即 m m1v v12+m m2v v22 m m1v v12+m m2v v22或或都不改变都不改变能量能量2.2.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区别 (1)(1)意义不同意义不同:动量定理表示合外力动量定理表示合外力F
3、 F作用对作用对 积积累的冲量累的冲量FtFt,直接效应是引起物体直接效应是引起物体 ,是一个矢是一个矢量规律量规律.动能定理表示合外力作用对动能定理表示合外力作用对 积积累的总功累的总功WW,直接效应是引起物体直接效应是引起物体 ,是一个标量规律是一个标量规律.(2)(2)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思路不同:动量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受力分析动量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受力分析,确定正方向确定正方向,明确冲量及初、末动量的正负明确冲量及初、末动量的正负,此正负此正负是表示矢量的方向是表示矢量的方向.动能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受力分析动能定理的应用关键是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及物体的初末动能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及物体的
4、初末动能,功的正负表功的正负表示做功的效果不同示做功的效果不同,是标量的正负是标量的正负.动量的变化动量的变化p p时间时间动能的变化动能的变化E Ek空间空间3.3.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区别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区别 (1)(1)守恒条件不同守恒条件不同:机械能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决定于是否有除决定于是否有除重力和重力和 以外的其他力做功以外的其他力做功;而动量是否守而动量是否守 恒恒,决定于是否有决定于是否有 作用作用.(2)(2)守恒内容不同守恒内容不同: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系统 初、末状态初、末状态 间的关系间的关系,关键是规定正方
5、向关键是规定正方向,确定确定 初、末状态动量的正、负号及其表达式初、末状态动量的正、负号及其表达式.机械能守机械能守 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初、末状态恒定律反映的是物体初、末状态 间的关系间的关系,关键是选定零势能参考平面关键是选定零势能参考平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确定初、末状态的机 械能的表达式械能的表达式.弹簧弹力弹簧弹力动量动量机械能机械能外力外力思思 路路 方方 法法1.1.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1)力的观点力的观点:主要应用主要应用 定律和运动学公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式相结合,常涉及受力、加速度或已知匀变速运动常涉及受力、加速度或已知匀变速运动
6、的问题的问题.(2)(2)动量的观点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主要应用 定理或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动量守恒定 律律求解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 问题问题,以及相互以及相互作用的物体系问题作用的物体系问题.(3)(3)能量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物体系内能量的转化在涉及物体系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问题时,常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常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牛顿运动牛顿运动动量动量时间时间2.2.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 (1)(1)单个物体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
7、定理和牛顿运动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 定律定律,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应选用 定理定理,而涉而涉及位移的问题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应选用 定理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若涉及加速度的 问题问题,只能选用只能选用 .(2)(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若 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应选用动量守恒 定律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动量动量动能动能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题型题型1 1 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应
8、用 (20092009宣武区第二次质检)宣武区第二次质检)如图如图5-2-15-2-1所示,所示,O O点为固定转轴,点为固定转轴,把一个长度为把一个长度为l l的细绳上端固定在的细绳上端固定在O O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点,细绳下端系一个质量为m m的的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小摆球,当小摆球处于静止状态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时恰好与平台的右端点B B点接触,点接触,但无压力但无压力.一个质量为一个质量为MM的小钢的小钢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球沿着光滑的平台自左向右运动到B B点时与静止的小点时与静止的小摆球摆球m m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发生正碰,碰撞后摆球在
9、绳的约束下作圆周运图图5-2-15-2-1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动,且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A A,而小钢球,而小钢球MM做平抛运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动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 C点点.测得测得B B、C C两点间的水平距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离DCDC=x x,平台的高度为平台的高度为h h,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不计空气阻力,本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力加速度为g g,请计算请计算(1)(1)碰撞后小钢球碰撞后小钢球MM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2)(2)小摆球小摆球m m经过最高点经过最高点A A时的动能;时的动能;(3)(3)碰撞前小钢球碰撞前小钢球MM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
10、大小在平台上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解析解析 (1)(1)设设MM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是v v,x x=vt vt,h h=gt gt2v v=x x(2)(2)摆球摆球m m经最高点经最高点A A时只受重力作用时只受重力作用,mgmg=m m摆球经最高点摆球经最高点A A时的动能时的动能为为E EA AE EA A=mvmvA A2=mglmgl(3)(3)碰后小摆球碰后小摆球m m做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做圆周运动时机械能守恒,mvmvB B2=mvmvA A2+2+2mglmglv vB B=设碰前设碰前MM的运动速度是的运动速度是v v0,MM与与m m碰撞时系统的动量碰撞
11、时系统的动量守恒守恒MvMv0=MvMv+mvmvB Bv v0=答案答案 (1)(1)x x (2)(2)mglmgl (3)(3)x x +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都是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都是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的规律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的规律,不同之处是各自的守恒不同之处是各自的守恒条件不同条件不同,要根据题设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要根据题设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确定满确定满足的物理规律足的物理规律.机械能守恒为标量式机械能守恒为标量式,但势能可能出现但势能可能出现负值负值;动量守恒为矢量式动量守恒为矢量式,选取正方向后列代数式选取正方向后列代数式.预测演练预测
12、演练1 1 (2009(2009江门市第二次模拟江门市第二次模拟)如图如图5-2-25-2-2所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M=0.4 kg=0.4 kg滑槽滑槽.滑槽滑槽面上的面上的ABAB段是半径段是半径R R=0.4 m=0.4 m的光滑的光滑1/41/4圆弧圆弧.与与B B点相点相切的水平表面切的水平表面BCBC段粗糙,长段粗糙,长L L=3 m=3 m、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 =0.4.=0.4.C C点的右表面光滑,右端连有一弹簧点的右表面光滑,右端连有一弹簧.现有现有一质量一质量m m=0.1 kg=0.1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距的小物体(可视
13、为质点)在距A A点高点高为为H H=0.6 m=0.6 m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恰沿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恰沿A A点滑入圆弧点滑入圆弧面,面,滑到滑到B B点时滑槽刚好与墙壁碰撞,假设滑槽与墙点时滑槽刚好与墙壁碰撞,假设滑槽与墙碰撞后在极短时间内速度减为碰撞后在极短时间内速度减为0,但不粘连但不粘连.求求:(g g=10=10 m/sm/s2 2)(1)(1)小物体滑到小物体滑到B B点时,小物体和滑槽碰墙前的速点时,小物体和滑槽碰墙前的速度分别多大?度分别多大?(2)(2)小物体最终与小物体最终与C C点的距离点的距离.解析解析 (1)(1)设小物体滑到设小物体滑到B B时速度为时速度为v v1
14、,滑槽速度为滑槽速度为v v2,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及系统机械能守恒得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及系统机械能守恒得mvmv1=MvMv2mgmg(H H+R R)=mvmv12+MvMv22解得解得v v1=4=4 m/sm/s v v2=1 1 m/sm/s图图5-2-25-2-2(2)(2)之后小物体进入水平表面,而滑槽由于撞墙,之后小物体进入水平表面,而滑槽由于撞墙,速度变为速度变为0 0,设两者同速为,设两者同速为v v,相对位移为相对位移为s s,由系统由系统动量守恒及功能关系得动量守恒及功能关系得mvmv1=(m m+MM)v v mgsmgs=mvmv12-(m m+MM)v v2
15、解得解得s s=1.6 mL=3=1.6 mL=3 m m所以最终小物体离所以最终小物体离C C端端l l=(3-1.6)m=1.4=(3-1.6)m=1.4 m m答案答案 (1)4 m/s 1 m/s (2)1.4 m(1)4 m/s 1 m/s (2)1.4 m题型题型2 2 动量观点与功能关系的动量观点与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综合应用 (20092009河南省普通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毕业班模拟)(18(18分分)如图如图5-2-35-2-3所示所示,光滑水平面光滑水平面MNMN的左端的左端MM处有一弹射处有一弹射装置装置P P,右端,右端N N处与水平传送带恰平齐接触,传送带处与
16、水平传送带恰平齐接触,传送带水平部分长度水平部分长度L L=8 m=8 m,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沿逆时针方向以恒定速度v v=6 6 m/sm/s匀速转动匀速转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相同小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的两相同小物块A A、B B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弹性势能弹性势能E Ep=16=16J,弹簧与弹簧与A A相连接,与相连接,与B B不连接,不连接,A A、B B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数 =0.2=0.2,物块质量,物块质量m mA A=m mB B=1 kg=1 kg.现将现将A A、B B由静止由静止开始释放,弹簧弹开,在开始释放,弹簧弹开,
17、在B B离开弹簧时,离开弹簧时,A A未与未与P P碰撞,碰撞,B B未滑上传送带未滑上传送带.g g取取10 m/s10 m/s2 2.求求(1)(1)B B滑上传送带后,向右运动的最远处(从地面上滑上传送带后,向右运动的最远处(从地面上看)与看)与N N点间的距离点间的距离s sm;(2)(2)B B从滑上传送带到返回到从滑上传送带到返回到N N端的时间端的时间t t;(3)(3)B B回到水平面回到水平面MNMN上后压缩被弹射装置上后压缩被弹射装置P P弹回的弹回的A A上上的弹簧,的弹簧,B B与弹簧分离时,与弹簧分离时,A A、B B互换速度,然后互换速度,然后B B再再次滑上传送带
18、次滑上传送带.则则P P必须对必须对A A做多少功才能使做多少功才能使B B从从Q Q端端滑出?滑出?图图5-2-35-2-3解析解析 (1)(1)弹簧弹开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弹开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E Ep=m mA Av vA A2 2+m mB Bv vB B2 (2 2分)分)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mA Av vA A-m mB Bv vB B=0=0 (2 2分)分)由由联立解得联立解得v vA A=4=4 m/sm/s,v vB B=4=4 m/sm/sB B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滑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滑动的距离最远动
19、的距离最远.由动能定理得由动能定理得-m mB Bgsgsm=0-=0-m mB Bv vB B2 (2 2分)分)解得解得s sm m=4 m=4 m (1 1分)分)(2)(2)物块物块B B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到零,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大然后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回到传送带左端时速度大小仍为小仍为4 4 m/sm/s由动量定理由动量定理-m mB Bgt gt=-=-m mB Bv vB B-m mB Bv vB B (2 2分)分)解得解得t t=4 s =4 s (1 1分)分)(3)(3)设弹射装置对设弹射装置
20、对A A做功为做功为WW,则有,则有 m mA Av vA A2 2=m mA Av vA A2 2+WW (2 2分)分)A A、B B碰后速度互换,碰后速度互换,B B的速度的速度v vB B=v vA A (1 1分)分)B B要滑出平台要滑出平台Q Q端,由能量关系有端,由能量关系有 m mB Bv vB B2 2=m mB Bg gL L (2 2分)分)又又m mA A=m mB B由由联立解得联立解得WW=m mB BgLgL-m mA Av vA A2 2 (2 2分)分)代入数据解得代入数据解得WW8 J8 J (1 1分)分)答案答案 (1)4 m (2)4 s (3)8
21、J(1)4 m (2)4 s (3)8 J预测演练预测演练2 2 如图如图5-2-45-2-4所示所示,在光滑的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面上,有两块质量均为有两块质量均为200 g200 g的木块的木块A A、B B靠在一起靠在一起,现有质量为现有质量为20 g20 g的子弹的子弹以以700 700 m/sm/s的的速度水平射入木块速度水平射入木块A A,在穿透木块在穿透木块A A的过程的过程中中,木块木块A A与与B B是紧靠着的是紧靠着的.已知子弹穿出已知子弹穿出B B后的速度为后的速度为100 100 m/sm/s,假定子弹分别穿透假定子弹分别穿透A A和和B B时克服阻力做功完时克服阻力做
22、功完全相等全相等.求求:在应用动量观点和功能关系解题时,往往涉及位移在应用动量观点和功能关系解题时,往往涉及位移的求解时应用动能定理,涉及时间的求解时应用动量的求解时应用动能定理,涉及时间的求解时应用动量定理,涉及到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般应用能量守恒定定理,涉及到滑动摩擦力做功时一般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律列式求解.图图5-2-45-2-4(1)(1)子弹穿透子弹穿透A A时的速度多大时的速度多大?(2)(2)最终最终A A、B B的速度各多大的速度各多大?解析解析 (1)(1)设子弹穿透设子弹穿透A A时的速度为时的速度为v v1 1,穿透穿透B B时的速时的速度为度为v v2 2,子弹的初
23、速度为子弹的初速度为v v0 0,因子弹分别穿透因子弹分别穿透A A和和B B时时克服阻力做功相同克服阻力做功相同,所以所以 mvmv0 02 2-mvmv1 12 2=mvmv1 12 2-mvmv2 22 2,解得解得:v v1 1=500=500 m/sm/s.(2)(2)设子弹刚穿透设子弹刚穿透A A时时,A A、B B的速度相等均为的速度相等均为v vA A,由子由子弹与两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弹与两木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mv0 0=mvmv1 1+2+2MvMvA A代入数据可求得代入数据可求得:v vA A=10=10 m/sm/s子弹穿出子弹穿出B B
24、时时,对整个系统用动量守恒得对整个系统用动量守恒得:mvmv0 0=mvmv2 2+MvMvA A+MvMvB B代入数据求得代入数据求得:v vB B=50=50 m/sm/s答案答案 (1)500(1)500 m/sm/s (2)10 (2)10 m/s 50m/s 50 m/sm/s题型题型3 3 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 (2009(2009四川四川25)25)如图如图5-2-55-2-5所示,所示,轻弹簧一端连于固定点轻弹簧一端连于固定点O O,可在竖直,可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连接一带电平面内自由转动,另一端连接一带电小球小球P P,其质量,其
25、质量m m=2=21010-2-2 kg kg,电荷,电荷量量q q=0.2 C=0.2 C.将弹簧拉至水平后,以初将弹簧拉至水平后,以初速度速度v v0=20=20 m/sm/s竖直向下射出小球竖直向下射出小球P P,小球,小球P P到达到达O O点点的正下方的正下方O O1点时速度恰好水平,其大小点时速度恰好水平,其大小v v=15=15 m/sm/s.若若O O、O O1相距相距R R=1.5 m=1.5 m,小球,小球P P在在O O1点与另一由细绳悬点与另一由细绳悬挂的、不带电的、质量挂的、不带电的、质量MM=1.6=1.61010-1-1 kg kg的的静止绝缘小静止绝缘小球球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专题 动量 能量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