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外电子.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子核外电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核外电子.ppt(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材研1304王尚n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n原子模型的发展行星结构原子模型中性原子模型枣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玻尔模型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n行星结构原子模型n中性原子模型 1902年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Philipp Edward Anton Lenard,18621947)提出了中性微粒动力子模型。认为
2、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无所有的空间,而刚性物质大约仅为其全部的109(即十万万分之一),勒纳德设想“刚性物质”是散处于原子内部空间里的若干阳电和阴电的合成体。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生(J.J.Thomsom)发现了电子以及它的亚原子特性,认为电子是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原子上的,就如同散布在一个均匀的正电荷的海洋之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n枣糕模型n土星模型 日本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1904年分别在日、英、德的杂志上刊登了说明线状和带状光谱及放射性现象的原子内的电子运动的论文。他批评了汤姆生的模型,认为正负电不能相互渗透,提出一种他称之为“土星模型”的结构-即围绕带正电的核心有电子环转动的原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核外电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