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2-13《论语·学教第三》.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12-13《论语·学教第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12-13《论语·学教第三》.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論論導導 讀讀語語精品课程主讲人:周 文汉语言专科论语 导 读(第十二讲 学教第三选 修http:/http:/论语导读第十二讲一、一、上次课程内容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回顾 1。子曰:。子曰:“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之,不亦说乎?有朋乎?有朋自自远方来,不亦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亦君子乎?”甲骨文、金文、楚国简帛中的“学”首先,学什么?一言以蔽之,学习“传统”。传统包含两方面:一是典籍,二是技能。典籍是文字记录,凝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如五经诗书礼乐易。诗是文学,书是历史,礼是社会规范,乐是艺术修养,易是哲学。如果不学诗,就无法与人谈话沟通,像文盲一样陷于本能生
2、命的狭隘世界。如果不学礼,就无法立身处世,与人合宜往来,而显得粗俗野蛮。易经助人知命,书经让人鉴往知来,乐经则发挥调适和谐的功能,使生活洋溢审美情操。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技能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人生活中,祭祀、朝会、婚、丧、冠等礼,占了相当比重。礼的安排与操作,需要长期细心学习,否则极易失传。乐是指乐器演奏,像弹琴、鼓瑟、击磬都是孔子所娴熟的,礼乐配合,不难想象许多仪节的秩序与美感。射是射箭,既可强身又可卫国,暇时不妨用于竞赛,所谓“君子无所争,也必射乎”(八佾)。御是驾车,等于使用交通工具。书是书写,传意达情
3、有赖于此。数是计算方法。这些技能可以使人在社会上谋职安身,学了有益无害。甲骨文、楚国简帛和金文中的“朋”方言:“同门曰朋,同志为友”(同志意义好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同性恋.在历时上同志与先生有交叉使用的历史.)愠(yn):恼怒。君子:有三层意思:有德行的人;诸侯或卿大夫;位居上位有德行的人。这句话的三个层次:1、学习时,不断复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会真正体验到快乐。2、孔子生活的时代,学习资料来源十分困难,尤其是书籍,交通也不便利,人烟稀少,有志于学习的人之间交往很困难。教学基本要靠口传心授,所以,有朋友从远处来,必然带来不同的知识、阅历、见闻,这对于好学的人
4、来说,自然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理解万岁!(学习的目的在于修身)人生活在群体中,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和谐地生活在与自然、人的关系中,人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以种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希望人能够了解自己,这是人性的基本需要。按照孔子的生活原则,人能够了解自己当然是很好的,但由于特殊原因造成我与他人的隔膜,别怨恨自己和他人,这样就会成为有胸怀有境界有道德的人。其实,道德力量正是在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才体现出的。Themastersaid:”Tolearnandatduetimetorepeatwhatonehaslearnt,isthatnotafterallapleas
5、ure?Thatfriendsshouldcometothoughonesmeritsareunrecogiziedbyothers,isthatnotafterallwhatisexpectedofagentleman?”钱穆论语新解(巴蜀书社1985p7)2。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新的收获,新的启示。Themastersaid:”hewhobyreanimatingtheoldcanginknowledgeofthenowisfittobeateacher.”3。子曰: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及:赶得上。学习好像赶不
6、及,学到东西又怕失去。这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凡指学生要经常或及时温习所学内容的巨大好处,不仅可以知新,还可以为人师。“温习”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知新”是目的,也是新的学业增长点。“新”是相对于“已知”而言的,可以是在温习已知中,发现了遗漏的知识,是属于补充性、巩固性的“新知”,即孔子所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可以指在温习过程中产生了独到的全新的理解、见识、观点甚至是由某种联想产生了知识迁移和加工,是对已有知识结构的突破,进而丰富、更新,即朱熹所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学习资料稀少,知识传授主要靠“口传”,毋庸置疑,
7、孔子教学主要的目标之一,恐怕首先在于“储存”,子夏曾经说:“月无忘其所能。”克服遗忘的办法之一,就是重复。但是,孔子并不是单纯的主张机械重复即单纯的温故,而是强调在“温故”中获得“知新”。4。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上:?川:流水珍惜时间5。子曰:。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山:堆土成山;未成一篑:还差一筐土;平:填平;覆:倒下。四书章句:“书曰,为山九仞,功归一篑言山成但少一篑,其止者,吾自止耳。平地而方覆一篑,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
8、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锲而不舍)6。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学?仲尼焉学?”子贡子贡曰: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公孙朝:人名;焉学:向什么人学习?文武: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未坠於地:并未在大地消失;在人:在人间;焉不学:无所不学。7。子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学习是为了寻求自身的修养,不求名利;为人:为了
9、炫耀来求得名声。对当前学习功利性的批评。8。子曰:。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谷:有两个意思:一,山谷;二:粮食的总称,或者指俸禄。这里是指俸禄,即是指做官。9。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贼夫人之子!”子路曰: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後为学?然後为学?”子曰: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是故恶夫佞者。”子羔:高材,孔子的高才生,卫国人,(这时高材学业未完成)费宰:费地方的长官;贼夫人:害那个人;民人:老百姓;社稷:谷神和土神,(子路认为治民事神也是学习,也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
10、与实践相结合)为学:才算得上学习;是故:所以;恶夫佞:我讨厌油嘴滑舌的人。10。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无知,惘然不知所从;殆:危险,误入歧途学思结合是学习的本质要求,人类的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类,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模仿、尝试、积累、迁移、推理、怀疑、否定、探索、融合、创新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行为方式,其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修正的心理活动过程。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意味着整理、深入、整合,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没有思考参与的学习是机械学习或者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学习深入的思考是肤
11、浅的、毫无生命力的危险之举。孔子正是针对割裂“学”和“思”的现象而提出的告诫。11。子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无益,不如学也。”“吾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荀子劝学儒家虽然倡导“日三省乎己”、“三思而后行”、“反求诸己”等,好像侧重“内省式学习”,但是这种内省是建立在身体力行基础之上的。学与思互相发明。12。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再,再,斯可矣。斯可矣。”季文子:季孙行父,历仕鲁文公、宣公、襄公。忠而贤。左传成公16年:“范文子曰: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可谓忠乎
12、?”再:两次。孔子批评他过于谨慎。13。子曰:。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言六蔽:六种品德及其六种弊端;愚:笨;荡:三心二意,不扎实;贼:是非不分;绞:说话尖刻;乱:惹祸;狂:狂妄自大。(学习是形成各种品德的基础)14。子曰:。子曰:“君子博学於
13、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弗畔矣夫!”约:约束,节制;弗畔:不会背离仁道。15。子张学干禄。子曰:。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禄在其中矣。”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子学生,小孔子四十八岁。干禄就是怎样去谋生。古代俸和禄是两回事。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干就是干进、干求、干禄,就是如何拿到禄位。”阙:有三个意思:1。楼台,李白词“西风残照,汉家陵阙”2。空口,留着3。去除。本文
14、指留着;寡尤:少错误;殆:疑惑。王引之经义述闻通说上:“殆猶疑也。謂所見之事若可疑,則闕而不敢行也後人但知殆訓爲危,爲近,而不知又訓爲疑,蓋古義之失傳久矣。”孔子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抱着实用的目的来学习六经的,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读书的基本价值取向,孔子师生不讳做官、求俸禄的,可以这样说,政治意图和学术是紧密结合的。宋儒之后,讳言禄与仕,轻视事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孔子因为强调人的独立性,是以“君子求诸己”为参照的,所以,他回答子张说:“多听听,有疑问就保留,对肯定的、有把握的东西要谨慎谈论,这样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危险的事情,对没有疑问的事谨慎地去实行,就能减少后悔。言论少错误,
15、行动少悔恨,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很显然,孔子认为先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以免于出现错误、后悔为底线来讲述“求禄”的,因此反复提到“谨慎”。孔子眼中的“谨慎”有两层含意:一是君子处世态度,即时刻要有“如履薄冰,如履深渊”的精神固守,唯此尚且能够谦虚谨慎,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减少错误。二是君子常备的敬畏精神。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主观臆断;必:武断;固:固守成规;我:自以为是。17。子曰:。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攻乎异端,斯害也己。”攻:学习,钻研还是攻击?乎:语气助词,因为它可有可无,如“合乎道
16、理”(合理)“超乎寻常”(超常)“忘乎所以”(忘乎以)。凑足四言句式;异端:不同的理解:且看一些学者的争论和杨伯峻先生的理解此则对后世思想的发展影响最为广泛,争论也最多。问题出在三点上,第一,“攻”是攻击、讨伐之意,还是治理之意,各有说词。如果是攻击、讨伐之意,那么,异端就是被批判、否定、摈弃的对象,体现排斥异己维护自己思想的纯洁性、严肃性、系统性;如果是治理之意,那么,异端就是被整理或被接纳的对象,尽管还存在谁占主导谁是主流,谁是依附谁是末流的问题,但体现出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第二,“已”是语气助词,还是动词“停止”,说法不一。第三,对“异端”的解读,有的认为这里的异端是指杂书、杂
17、学、小道,有的认为是“非人道之常而别为一端”,有的认为是“他技奇巧”,有的认为“溺于偏识,暗于正理,皆所谓异端”,有的认为是“殊途不同归”者,有的认为“异乎百姓日用者为异端”,还有的认为是指老子学派,孟子特指杨朱学派,后来理学家认为凡是“非圣人之道,别为一端”,统统目为异端,主要指佛道两家,或儒学自身的分化、纷争而产生出来的派别思想等。由此“异端”一词成了打击异己思想,维护自己学统、道统的“思想武器”,“正道”“异端”的纷争正如朱熹所说:“如水火之相胜,彼盛则此衰,此强则彼弱。”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解释18。子曰:。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学教第三 精品 12 13 论语 第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