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ppt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ppt(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实验三实验三一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 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2、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是是1884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G+)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G 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
2、色法。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 G+菌和菌和G G菌,是由这两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G+菌细胞壁中肽聚
3、糖层厚且交联度高,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三、实验仪器及材料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1.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等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等 2.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染色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番红、番红、95%95%乙醇乙醇 四、内容与方法四、内容与方法 1.1.涂片涂片 2.2.晾干晾干 3.3.固定固定 4.
4、4.结晶紫染色:加适量(以盖结晶紫染色:加适量(以盖 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 液染色液染色1 1分钟;分钟;5.5.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 心地冲洗。心地冲洗。6.6.媒染:碘液,媒染媒染:碘液,媒染1min1min;7.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水洗:用水洗去碘液。8.8.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95%乙醇脱乙醇脱 色色10s-18s10s-18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9.9.复染:滴加番红复染复染:滴加番红复染1min1min;10.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番红染色液。水洗: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三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 细菌 革兰氏 染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