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意象思茅一中 张娅杨 柳 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见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
2、成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从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廷巳鹊踏枝),“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忧愁的深刻程度。燕 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面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
3、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流 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宜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
4、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诗人相思的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可惜山重水长,思念的人终不能见。流水悠悠,相思悠悠,天地有尽,而相思无穷。此外,像“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依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等等,都是以流水
5、喻愁思的典范。月 亮 古诗中的月亮往住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等诗句,都是借明月写思念之情的典范。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
6、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宋代吕本中的词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梅 花 迎寒早开,美丽脱俗,诗词中梅花常常是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人格的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如“一朵忽先变,百花
7、皆后香”(陈亮梅花)。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诗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句子,既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同时也是自己坚韧不拔人格的写照。再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借梅花来诉说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诗中“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诗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同时还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他另有一首白梅诗中“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诗句,描绘了白梅
8、的高尚绝俗,寄托了诗人的理想。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淡,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另外,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梅花),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祯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咏梅),歌颂了梅花凛然傲雪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梅花),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菊 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9、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尚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莲 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
10、,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青 松 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 诗歌 中的 常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