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0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0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0 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苏教版必修1.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文本文本 2020 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嗥叫( ) 驯服( )迸发( ) 残羹剩饭( )毛骨悚然( ) 嘶鸣( )砰砰( ) 湍急( )蜿蜒( ) 雌鹿( )嬉戏( ) 搅动( )蠕动( ) 无动于衷( )饿殍( ) 艾蒿( )疲惫( )答案 ho xn bn n sn spn tun wn yn c x jio rzhn pio ho bi(2)多音字数Error!答案 shu/sh/sh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Error! (2)Error!答案 (1)峭壁/讥诮/剑鞘 (2)蠕动/相濡以沫
2、/嗫嚅2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毛骨悚然: (2)无动于衷: (3)残羹剩饭: (4)嗥叫: 答案 (1)形容很害怕的样子。(2)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3)吃后剩下的菜汤和饭食。(4)号叫(多指豺狼等)。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森林里几声野兽的嘶鸣令人毛骨悚然。( )(2)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下去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答案 (1) (2)。 “无动于衷”不是指“没有兴趣”2辨词填空(1)内涵内含内涵: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
3、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语言、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内在的涵养。内含:指内中包含(事物、道理等)。社会学家指出, “七夕”与西方情人节不同,商家应在人文_上更深地挖掘它。消费的主体是人,人有七情六欲,有思想意识,会生老病死,需衣食住行,且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消费心理所_的奥秘你可知道?答案 内涵 内含(2)踪迹行迹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行迹:行动的踪迹。一男子在土地公庙偷香油钱,得手 400 元,不过离开时_诡异,被巡逻警察拦下,当场人赃并获。随着人流逛庙会,我们发现除了接连不断的食品和游艺摊位,像捏面人、剪纸等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已经难觅_,老北京的传统特色正在慢
4、慢消失。答案 行迹 踪迹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从一个山崖荡漾到另一个山崖,回响在山谷中,渐渐地消失在漆黑的夜色里。这是一种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3(2)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3)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2课外名句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1)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2)只有那些跪在泥土里寻找春天的人,他们才会注意到葶苈,而且知道它们存在的数量多么惊人。(3)我喜欢一棵年轻的北美白杨
5、,因为有一天,它会老去。(4)鱼不大,大的是收获。充实的不是鱼篓,而是我的记忆。一、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二、背景展示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得满目疮痍。森林植
6、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三、文学常识随 笔随笔是一种自由灵活、篇幅短小的散文文体。随笔的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当然,放开笔头不等于乱跑野马。作者在写作随笔时,应如实道来,避免矫揉造作与人为的拔高,注意联系实际,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因此,优秀的随笔,可亲可信,与读者如拉家常。随笔虽然属于散文的一种,但与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相比,写人、叙事并不那么细致、形象,多是粗线条的叙写和概括交代,同时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更不强求创造某种意境;在布局谋篇上也不像
7、一般散文那么讲究。随笔不管写什么内容,总要谈作者自己的感4受和认识,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随笔要用第一人称。唯其如此,读随笔时,才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等,无不能作为随笔的材料,作者就是在这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材料中谈自己的一得之悟。当然,这些材料也必须是有意义的、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东西。“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声名狼藉” “狼吞虎咽” “鬼哭狼嚎” “狼狈不堪” ,似乎与狼有关的成语都含有贬义,那
8、么,旷野中的一声狼嗥,究竟能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根据文本概括二、三部分的段落大意,填在图中横线处()。(2)在第 7 段,作者从“一只狼死去”写到“众多狼死去” ,然后写到了一系列反应,请根据文本将这些反应填在图中横线处()。(3)本文借狼的嗥叫,写出了文章的主旨,请综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并填在图中横线处()。5答案 (1)认识的由来与转变 更深层次的思考 (2)鹿径增多 灌木和树苗被吃 鹿因数目太多而死去 (3)保护生态平衡1文章开篇就写了一声狼嗥,作者是如何
9、形容这声狼嗥的?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东西有哪些?它们分别有哪些反应?与山比较的话,它们的反应有何特征?答: 答案 狼嗥留意的东西反应特征鹿死亡的警告松林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郊狼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牧牛人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明显、直接、主观、自私、肤浅、表面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山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客观、无私、深刻、长久阅读 46 段,回答问题:2作者对狼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是如何转变的?因为什么而转变?6答: 答案 (1)转变过程:先前作者随波逐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对狼肆意猎杀;后来看到一只垂死的
10、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的心有所触动;接着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故而作者意识到人类要保护环境。(2)转变契机:垂死的老狼眼中的绿光。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阅读 79 段,回答问题:3自然界一旦失去了狼会怎样呢?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 那山对这一问题又是如何思考的?山的立场是什么?答: 答案 (1)狼少鹿多草光树死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2)作者的思考:狼也有其生存的权利,别人不该随便剥夺,因感悟到了“新的
11、东西”而引发了作者的负罪感与内疚感;要保护生态平衡。(3)作者的立场:从眼前利益自身利益的角度、人类利益的角度考虑,是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4)山的思考: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牵扯,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从不插手。(5)山的立场:从生态利益考虑,是客观的、无私的、深刻的、长久的。阅读第 10 段,回答问题:4文章开头形容狼嗥是“深沉的、骄傲的” ,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 , “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文章末尾说“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 ,与开头相呼应,那么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
12、样的内涵?答: 答案 (1)狼嗥是有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它有存在的生命意义,它同时也守护着这座山,维系着整个山的生态平衡。(2)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山知道得与狼和谐相处,而捕杀狼带来了安全,产生的却是长远的危险。(3)呼唤人与万物之间平等相处、和谐相处。万物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的“悲鸣”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领悟;“骄傲”就在于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狼嗥是狼对自己所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的一种对抗,是对未来世界的毁灭性的苦难的一声呐喊,也是对人们错误的认识及错误的行为的一种蔑视。5. 纵观全文,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答: 答案 (1)人并不是
13、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2)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3)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7涵。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破坏环境,保护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对此你如何看待?答:_答案 (观点一)人类要发展,就必须要向自然索取,所以破坏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观点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何以谈发展?因此,为了保护环境,是可以限制一下经济的发展的。(观点三)要正确处
14、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及环境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一定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借物明理本文是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讨论的是生态平衡的大问题。但作者没有明言,而是改变角度围绕一声狼嗥,讨论狼对鹿、对牛羊的意义,狼对大山的意
15、义,让狼和大山来回答环境保护问题,这就是借物明理的写法。技巧点拨借物明理法是指从赞扬或评析某一事物入手,用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写法。它的落脚点是“理” ,即假借某事物来阐明一个道理,这种方法可把精湛深刻的思想巧妙地寄寓在具体的、浅显的、常见的事物中,因为这个事物具体,所以抽象的道理可使读者感知;因为这个事物浅显,使得深刻的思想易为读者所了解。运用这种写法关键是要选准“物” ,并显示物与理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相似的,或是相关的,或是因果的。对自然万物(包括植物、动物、土地、河流等)而言,我们都可以通过某种联系,写出我们的感悟。作为物种,每一株小草、每一只爬虫来到这个世间,都有8它的生命,也都
16、有它的价值。作为写作者,我们首先应该放下“万物之灵”的架子,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各种物类,发现它们的价值,进而能领略这个世界的丰饶。同时,面对物类遭受威胁、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的现实,作为写作者,我们也有责任通过文章来表达我们的忧虑和期待,珍重物种,便是珍重我们人类自身。只有从这个高度去认识问题,我们笔下的文章才显得聪慧、大气。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两点:表现自然物种,应尊重其自身特点,发现其固有的美,避免空发议论;抒发感情,既要基于物种,又要不止于物种,还应联系人类的生存,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使文章具有深度。迁移运用请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种事物,运用借物明理的方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 200 字。答:_答案
17、 (示例)窗外有一株柳树,不是老态龙钟的那种,碗口粗的枝干向墙外斜出,弯曲纵横交错的丫枝自在地向上舒展,孤寂地坚守了一个寒冬,它知道它需要等待,在西北缺乏浪漫只有风沙迷眼的春天,它悄悄地绽放着玉珠似的绿苞,又如温水中的碧螺春,一晃眼,满眼都是亮晶晶的绿,宛如睁开睡眼的绿孩儿。我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一片久违的绿扑入视野,我惊讶地发现,风雨后的柳叶儿更见精神了,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呀,如一个绿团飘动在窗前,一股凉凉沁人心脾的绿,浇灭了几天来无端升起的郁闷和烦躁。从柳树身上,我看到了一份执着,一种从容。我明白了,有一种宠辱不惊、谦和宁静的心境,才不会迷失自己。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
18、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运用示例 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像山那样思考中告诉我们,我们和自然万物的关系,与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得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是衰弱不振,然后死去。 ”这几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狼接二连三地被消灭后出现的严重后果,揭示了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后的恶果,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必将被自然惩罚的道理。二、课外素材持有
19、奥运证件的小鸟夫妇2016 年 8 月 22 日上午, 一场富有浓郁巴西风情和桑巴特色的闭幕式表演结束后,历9时 16 天的里约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有证件,教练员有证件,记者有证件,那你见过小鸟有证件的吗?这个可以有,就在拉戈阿体育场。拉戈阿体育场是赛艇、皮划艇比赛场地,如果你漫步到下水码头的旁边,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处用铁栏杆围起来的区域。更为神奇的是,栏杆上还挂着一个奥运证件,上书“Want Want 夫人和先生” 。原来,这里栖息着一对小鸟夫妇。组委会还专门在栏杆上挂了个绿色的警示牌“请勿闯入此区域” 。据了解,这对小鸟名为凤头距翅麦鸡,雌鸟正处于产卵期。组委会既为它们
20、独辟了一块领地,又为它们办证,真是充满了暖暖的人文关怀。选材感言 为小鸟办证,为即将产卵的鸟儿专门开辟场所,这是对生物的一种尊重,也是在现代文明发展下,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新举措。10哲学家的小木屋毛 萍一直心仪海德格尔的小木屋!1922 年,在弗莱堡大学任讲师和胡塞尔助教的海德格尔在托特瑙山购得一小块地,请人同时自己也亲自动手在那里修建了一个十分简陋的小木屋。从那时起, “托特瑙山就成了他退身于世界之外时的居所,也是他哲学思考的冲锋高地”(萨弗兰斯基语)。每当有空闲时,海德格尔就到他的小木屋去思考和工作,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就是在这个小木屋里写就的。不曾有机会亲眼见见这个神奇的小木屋,但看过这个小
21、木屋的照片,诗人王家新描述:“小木屋的背后,是苍翠古老、随着山势起伏的黑森林边缘;小屋左侧的山坡,是冬季的滑雪胜地;小屋以下及对面晴朗的远方,整个狭长幽深的谷底和点缀着三五农家乡舍的开阔山坡,则在一种磅礴的精神大气中呈现。 ”如此高远、幽深、宁静、孤独的居所,焉能不催生哲学之“思”?哲学是孤独和宁静的学问。喧哗热闹可以讨论“在场的东西” ,譬如关于经济、关于社会问题。但若要思考“不在场的东西” ,譬如关于上帝、关于灵魂、关于宇宙的本源,则必须要“走你的孤独之路” ,栖身于与宇宙、上帝、灵魂浑然一体的氛围里。现今要找一个高远、幽深、宁静、孤独的栖身之地谈何容易!哲学家们早已告别坐冷板凳的时代,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语文 专题 四像山 那样 思考 文本 20 学案苏教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